容器装茶饮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47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包括下述成份(A)、(B)及(C):(A)非聚合物儿茶酚类0.05~0.5重量%、(B)镁、(C)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态物,成份(B)和成份(C)的含量(mg/L)处于 下述式(1)20<(C)<-13×(B)+140……(1)的范围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容器装茶饮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儿茶酚类的容器装茶饮料。
技术介绍
作为儿茶酚类的效果来说,已报告的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和α淀粉酶活性阻碍作用。为了得到这样的生理效果,成年人需要一天喝4~5杯的茶,因此,为了更简便地摄取大量的儿茶酚类,期望得到将儿茶酚类以高浓度配合于饮料中的技术。作为该方法之一,有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等将儿茶酚类以溶解状态添加到饮料中的方法。但是,配合了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的饮料在制造后长期保存时产生沉渣或沉淀,大大损伤了外观。即使是目前的茶饮料、特别是绿茶饮料,在保存中有时也生成沉渣或沉淀,配合了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的饮料,其外观的恶化很显著。绿茶饮料的沉渣或沉淀的产生原因,据说是因为多糖类、蛋白质、多酚类或金属离子等成份形成复合体。沉渣或沉淀的生成机理复杂,目前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对策。例如,作为着眼于绿茶中的高分子成份的对策,已报告的方法有:利用酶处理将形成高分子复合体的成份进行分解和低分子化从而抑制沉渣发生的方法(特开平5-328901号、特开平11-308965号)、利用超滤膜将绿茶成份进行分级、通过基本除去分子量1万以上的高分子成份从而抑制沉渣发生的方法(特开平4-45744号)。另一方面,作为着眼于金属离子的方法来说,已报告了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以及紧接着进行微滤从而抑制水色和浑浊的方法(特开平11-50422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包括下述成份(A)、(B)及(C):(A)非聚合物儿茶酚类0.05~0.5重量%、(B)镁、(C)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态物,成份(B)和成份(C)的含量(mg/L)处于下述式(1)    20<(C)<-13×(B)+140……(1)的范围内。另外,本专利技术是将选自绿茶、半发酵茶及发酵茶中的原料茶的提取液和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进行混合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法,其特征在于,使该原料茶的提取液及该浓缩物或精制物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混合液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接触,非聚合物儿茶酚类含量为0.05~1.5重量%,镁浓度(B1)[mg/L]与0.2~0.8μm的源自原料茶叶的水不溶性固态物量(C1)[mg/L]满足下述式(3)的关系,   20<(C1)<-7.8×(B1)+195……(3)。具体实施方式在目前的手段中,在利用超滤或微滤几乎除去高分子成份的方法中,存在着茶的滋味成份被大幅度地除去、抑制了沉渣或沉淀的茶饮料缺乏茶特有的风味这样的缺点。当进行酶处理时,有时会因酶自身的味而使茶本来的风味发生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儿茶酚类、即使长期保存也不产生沉渣或沉淀并且滋味良好的容器装茶饮料。本专利技术人为了抑制这样的容器装茶饮料长期保存时的沉渣和沉淀,进行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镁浓度及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态物的量,可以得到即使长期保存也不会产生沉渣或沉淀、不损害茶本来风味的饮料。另外还发现: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特别是凝胶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可以效率良好地控制该镁浓度。本专利技术的饮料,高浓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儿茶酚类,即使长期保存也不产生沉渣或沉淀而且滋味良好且有清凉感,适于经常饮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A)非聚合物儿茶酚类是综合儿茶酚、棓儿茶酚、儿茶酚棓酸酯、棓儿茶酚棓酸酯等非表体儿茶酚类及表儿茶酚、-->表棓儿茶酚、表儿茶酚棓酸酯、表棓儿茶酚棓酸酯等表体儿茶酚类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非聚合物儿茶酚类的浓度是基于上述的合计八种的合计量来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装茶饮料中,含有非聚合物即处于溶解于水中状态的(A)非聚合物儿茶酚类0.05~0.5重量%,优选为0.06~0.5重量%,更优选为0.07~0.4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8~0.4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92~0.4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1~0.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2~0.3重量%。当非聚合物儿茶酚类含量在该范围内时,容易摄取多量的非聚合物儿茶酚类,容易有效地将非聚合物儿茶酚类吸收到体内,而且不产生强烈的苦味、涩味、强的收敛性。该非聚合物儿茶酚类的浓度可以通过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的配合量来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装茶饮料的(A1)非表体儿茶酚类和(A2)表体儿茶酚类的重量比率[(A1)/(A2)],从抑制保存时的色相变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4~9.0,更优选为0.55~9.0,进一步优选为0.67~9.0,进一步优选为0.73~9.0,进一步优选为1.0~9.0。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酚类,由表棓儿茶酚棓酸酯、棓儿茶酚棓酸酯、表棓儿茶酚和棓儿茶酚组成的总称为棓体与由表儿茶酚棓酸酯、儿茶酚棓酸酯、表儿茶酚和儿茶酚组成的总称为非棓体的比率,最好维持天然的绿茶叶的组成。因此,即使在饮料中,在维持天然的绿茶叶的组成这一点上,最好是上述四种棓体总量总是超过上述四种非棓体总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的由儿茶酚棓酸酯、表儿茶酚棓酸酯、棓儿茶酚棓酸酯和表棓儿茶酚棓酸酯构成的总称为棓酸酯体占全部非聚合物儿茶酚类中的比率是大于等于45重量%,在非聚合物儿茶酚类的生理效果的有效性上,是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容器装茶饮料中的(B)镁浓度调整为0~9.2mg/L、优选为0~5mg/L、更优选为0~2mg/L较好。作为降低镁浓度的方法来说,可以举出使作为原料的茶的提取液及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任一种或混合液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接触的方法。在此所使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使用了具有磺酸基、羧基、磷酸基等的树脂。具体地说,可-->以举出以Diaion SK1B为代表的SK系列、以Diaion PK208为代表的PK系列(三菱化学社制)、以Amberlite IR116为代表的100号系列(Rohm and Haas社制)、以Dowex 50W-X1为代表的W系列(DowChemicals社制)、以Diaion CR10(三菱化学社制)等螯合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中,优选为凝胶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原料或上述混合液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接触方法,可以用间歇式、半间歇式、半连续式或连续式进行,将树脂填充到柱中且使其连续地通过较好。饮料中的镁浓度超过9.2mg/L时,即使降低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态物量,在长期保存时也容易产生沉渣或沉淀。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C)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态物是指通过孔径为0.8μm的滤膜过滤器(例如东洋滤纸制纤维混合酯型)后、用0.2μm的滤膜过滤器(例如Millipore社制“Omnipore”)吸引过滤饮料后、在膜上残留的固态物,测定绝对干重量并计算饮料中的含量。该水不溶性固态物由多糖类、蛋白质、多酚类和金属离子等形成。作为降低水不溶性固态物量的方法来说,可以举出选择市售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中适当的物质、对它们再进行精制所使用的方法。或者,也可以在饮料制造工序中利用通常的筒形过滤器进行过滤。作为过滤器来说,只要使用Zeta Plus系列(Cuno社制)或ProfileII系列(Nihon Pall社制)等在工业上规模使用的过滤器就可以,没有必要用超滤膜(UF)或精密过滤膜(MF)等特殊的膜大幅度地去除水不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包括下述成份(A)、(B)及(C):(A)非聚合物儿茶酚类0.05~0.5重量%、(B)镁、(C)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态物,成份(B)和成份(C)的含量(mg/L)处于下述式(1)20<(C)<-13×(B)+140  ……(1)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是配合了选自绿茶、半发酵茶及发酵茶中的原料茶的提取液和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精制物的容器装茶饮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当配合所述原料茶的提取液和所述浓缩物或精制物时,使它们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原料茶的提取液、所述浓缩物或精制物、或它们的混合液,使用0.05~3重量%的阳离子交换树脂。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是凝胶型阳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泰司重野千年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