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802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2:50
面向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用于识别采集到的接触电极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如果为有效信号,则开启恒流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站电极是否输出电能,当输出电能使,则保证在额定功率下以恒定电流值给机器人充电;所述缓冲模块,连接在充电电极与恒流控制模块中间,通过控制MOS管的栅极电压使输出的电流渐变上升,最终达到恒定的输出。本方案可保证电极未接触时自动关闭充电功能;在电极接触时充电站能够识别到电极,使输出电流在一段时间内成渐变式上升最终达到稳定输出,防止瞬间火花和短路的现象发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自主充电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功能可以延长机器人的自治时间,增加其活动范围,实现连续任务动作。自动充电技术要求机器人能快速寻找充电站,机器人与充电站之间有较高的传输电能效率并且充电安全、快速。机器人自主自充电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机器人定位充电站位置,路径规划,充电站给机器人充电。一个完善的充电站不仅仅只具备给机器人充电的功能,还包括对机器人的电极的识别、判断电极接触是否良好、充电过程的监测以及相应保护措施等。现有的自主充电技术主要分为接触式充电和非接触式感应充电。传统的接触式充电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对于非接触式感应充电:虽然实现了机器人停靠在充电站感应区域内即可完成充电的过程,有效避免接触式充电带来的诸多不便,但是对于传输电能效率高,传输性能稳定的充电模块,其成本也相当高,会大大增加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对于接触式供电:传统充电站开启后,正负电极直接输出电压,与机器人接触时直接给机器人充电,机器人充满电后自行离去。这种接触式充电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充电站上电后电极一直存在电压,如果正负电极发生意外短路,则会损坏充电站的内部器件;二是由于充电站电极向外输出电压,机器人与充电站电极接触过程中,特别是电极距离很近但仍未接触时,二者之间的感应电势差会导致电火花的产生,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热插拔,具有电极识别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保证电极未接触时自动关闭充电功能,确保了充电的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装置包括主控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及缓冲模块;主控模块用于识别采集到的接触电极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如果为有效信号,则开启恒流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站电极是否输出电能,当输出电能使,则保证在额定功率下以恒定电流值给机器人充电;所述缓冲模块,连接在充电电极与恒流控制模块中间,通过控制MOS管的栅极电压使输出的电流渐变上升,最终达到恒定的输出。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判断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及充电电压,并与事先存储在判断模块中的阈值相比较,如果超出了阈值,则关闭恒流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优选的,若电极接触正确,则所述缓冲模块输出1信号给主控模块;若电极出现短路或反接的情况,则1信号失效,主控模块切断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035芯片实现。优选的,所述缓冲模块用MICREL的MIC2586芯片来实现。一种面向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主控模块检测充电电流及充电电压是否有效,如无效,则发出报警信号;如果判断有效,则继续判断接触电极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如有效,则开启恒流控制丰旲块;缓冲模块缓冲恒流控制模块开启瞬间的阶跃电压电流,控制充电电流逐渐增大到额定值;10ms后主控模块判断缓冲模块返回的信号是否为正常信号,若否,则关闭恒流控制模块;若判断缓冲模块返回的信号为正常信号,主控模块根据电流电压值判断电池是否充满,若未充满,则继续充电;如达到充满要求,关闭恒流控制模块停止充电,机器人离开充电站。优选的,在充电上电初始时,恒流控制模块呈关闭状态。优选的,所述缓冲模块通过控制MOS管的栅极电压控制充电电流逐渐增大到额定值。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支持热插拔功能、具有电极识别功能的充电站控制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可保证电极未接触时自动关闭充电功能;在电极接触时充电站能够识别到电极,使输出电流在一段时间内成渐变式上升最终达到稳定输出,防止瞬间火花和短路的现象发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电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向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控制装置结构图,该装置10包括:主控模块20、恒流控制模块30及缓冲模块40,其中,主控模块20用于识别采集到的电极接触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如果为有效信号,则开启恒流控制模块30 ;所述恒流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充电站电极是否输出电能,当输出电能使,则保证在额定功率下以恒定电流值给机器人充电;所述缓冲模块40,连接在充电电极100与恒流控制模块30中间,通过控制MOS管90的栅极电压使输出的电流渐变上升,最终达到恒定的输出。参考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充电控制装置结构图,该充电控制装置10包括主控模块20、恒流控制模块30、缓冲模块40、电压采集模块50、电流采集模块60、电源输入接口 70及电池充电接口 80。主控模块20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035芯片实现,该充电控制装置10的控制算法和各个模块的协调工作都在主控制器模块中完成。具体的,主控模块20用于当采集到的信号为有效信号(即充电电压、充电电流不为O)时,开启恒流控制模块30。所述恒流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充电站电极输出电能,并保证在额定功率下以恒定电流值给机器人充电。恒流控制模块30可选用Linear的LT3741芯片及外围电路实现恒流功能。缓冲模块40,连接在充电电极100与恒流控制模块30中间,用于使输出的电流及电压经过10ms的缓变上升过程,最终达到恒定的输出。若电极接触正确,则所述缓冲模块输出一个1信号给主控模块20,说明当前情况下电极接触稳定;若电极出现短路或反接的情况,则1信号失效,主控模块20切断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所述缓冲模块40可以选择MICREL的MIC2586芯片实现。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20还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及缓冲模块;主控模块用于识别采集到的接触电极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如果为有效信号,则开启恒流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站电极是否输出电能,当输出电能使,则保证在额定功率下以恒定电流值给机器人充电;所述缓冲模块,连接在充电电极与恒流控制模块中间,通过控制MOS管的栅极电压使输出的电流渐变上升,最终达到恒定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昌曲道奎徐方王宇卓杨奇峰褚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