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装置及其踏板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33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一种乘客传送装置。为减小乘客传送装置的安装尺寸,尤其是高度,乘客传送装置设计成由一线性电机驱动,线性电机的定子和移动构件是制成扁平状的,且设置在踏板的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之间。移动构件分别安装在踏板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水平或倾斜方向移动,用于运载乘客的乘客传送装置,例如自动扶梯和电动人行道(移动人行道),同时也涉及用于这类乘客传送装置中的踏板结构。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由线性电机驱动的乘客传送装置及这种装置的踏板结构。由线性电机驱动踏板的乘客传送装置可从例如美国专利Nos.3,731,166和4,738,346及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告Nos.62-100395和62-136489中得知。通过线性电机驱动诸如移动扶手之类的环形韧性皮带,也可从已有技术,如从英国专利2096966A中得知。上述由线性电机驱动踏板的现有技术,没有将乘客传送装置的安装尺寸考虑在内,因此,会碰到需要增加乘客传送装置尺寸的问题。由线性电机驱动诸如移动扶手之类的环形韧性皮带的上述现有技术的意图与以循环方式将为数众多的踏板连接在一起的乘客传送装置的意图不同,在使用后一种技术时没有考虑乘客传送装置的安装尺寸(尤其是高度),在上述第一种现有技术中也存在这一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增加乘客传送装置尺寸而能安装线性电机的乘客传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平稳地移动踏板,由线性电机驱动的乘客传送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乘客传送装置,该装置的线性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踏板的向前运动通道和在此通道下面的反向运动通道之间,且共同组成线性电机的定子和移动构件被制成扁平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提供了一种乘客传送装置,该装置在线性电机的每一定子和每一踏板之间设有间隙保持装置,以保持线性电机的定子和每个移动构件之间的间隙。由于电机的定子和移动构件被制成扁平形状,线性电机就可安装在踏板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之间的小空间内。由于设置了间隙保持装置,集中在踏板和导轨件上的运行阻力就分散了,这样可实现踏板的平稳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乘客传送装置的侧面局部剖视图;图2为沿图1Ⅱ-Ⅱ线的垂直剖开截面的放大视图;图3为图1剖视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沿图1Ⅳ-Ⅳ线的垂直剖开截面的放大视图;图5为一线性电机定子的支撑构件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乘客传送装置移动扶栏的驱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部分的平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了向前运动通道上的踏板和线性电机定子之间的关系;图9为按图8Ⅸ-Ⅸ线的剖开截面的放大图;图10与图9相似,但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化形式;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变形踏板的侧视图;图12与图8相似,但表示了踏板的连接构件;和图13和14分别表示线性电机定子的不同排列方式的侧视图。现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这一实施例是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运载乘客的电动人行道(移动人行道),现描述其结构。主框架1由例如为L型截面的角铁件组合形成。特别是,主框架1包括一对右和左主框架构件2A和2B,与右和左主框架构件2A和2B互连的水平构件3,水平构件沿主框架2A和2B的长度方向留出较大空间。虽然附图中没有表示,但在主框架1中固定有引导踏板5(将在下面描述)的一对向前运动导轨4U和一对反向运动导轨4D。每一踏板5包括一乘客踏在上面的水平踏板部分6,安装在踏板部分6的相反面上的加强构件7A和7B。踏板5具有一高度(厚度)hc。踏板5具有两根轴8,此两根轴穿过分别设置在踏板5侧面部分的一对加强构件7A且延伸出去。一对滚轮9分别可转动地固定于每根轴8的两端。由于两根轴8分别设置在踏板5的前、后部分,并在踏板5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间隔一定距离,每一踏板5的四个滚轮9沿着向前运动导轨4U或反向运动导轨4D而移动。轴8的两端部分与一对环形链(环形延伸件)10相连,这样踏板5以循环方式互相连接。互相连接的踏板5由线性电机11所驱动。线性电机11,例如线性感应电动机包括定子13和与定子13相对设置的移动构件12。虽然图中未表示,但定子13包括一定子铁心和一绕在定子铁心上的定子线圈。线性电机11由工业用电源或通过换流器而被驱动。移动构件12由类似铝和铜的非磁性导体单独组成,或通过非磁性导体叠加在磁性材料表面的组合材料组成。一对移动构件12通过诸如螺钉和焊接的通用方法直接固定在加强构件7B上,加强构件是安装在每一踏板5的相对两侧。一对移动构件12(12A和12B)以相互对称的关系分别设置在每一踏板5的相对的侧面部分。另一方面,定子13通过主框架1上的水平构件3而被固定,以便与移动构件12A和12B相对。更特别的是,定子13(13A和13B)分别支承在支承框架14上,每一对支承框架14都在相邻的水平构件3之间延伸并固定(图3)。设置在相邻的水平构件3之间的空间L和设置在踏板5的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之间的空间X内的定子13A和13B的高度ha,在高度方向上与水平构件3的高度hb是重叠的。定子13A和13B与移动构件12A和12B间隔一短距离g。上述结构是关于踏板5的向前运动的一侧。如图4所示,关于反向运动的一侧,定子13A和13B通过支承框架14安装在相邻的水平构件3之间,并向下面对着固定安装在踏板5另一侧的移动构件12A和12B。支承框架14含有一导轨边14G,且与穿过踏板5而延伸的轴8相对,具有一小间隙δ(图3),支承框架14的导轨边14G限制了踏板5朝向定子13的吸引,以避免电动人行道在运行过程中由此而造成的定子13和移动构件12之间的磁性吸力M和N的产生而引起轴8的弯曲。这样,导轨边14G防止了上述磁性吸力成为滚轮9的负荷。定子13(13A和13B)及移动构件12(12A和12B)是如下形成和布置的,即在踏板5的移动方向和踏板5的宽度方向上制成扁平状。固定安装在踏板5另一侧的移动构件12也可作为加强构件以减少踏板5的弯曲。安装件15固定安装在一对右和左主框架构件2A和2B的上端,扶手板16固定安装在安装件15的下端。一移动扶手17以与踏板5相同的速度沿每一扶手板16的周缘移动。每一扶手板16的下部固定端用内盖18和外盖19罩住。在上述结构的电动人行道中,通过激励定子13,使驱动力施加于移动构件12上,这样与移动构件12整体连接的踏板5沿向前运动导轨4U和反向运动导轨4D移动,以此来运载乘客。定子13和移动构件12形成扁平形状,这样排列使它们互相垂直重叠,因此,定子13可以设置在踏板5的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之间,每对配套定子13也可设置在相邻的水平构件3之间。结果,分别布置在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上的踏板5的踏板部分6之间形成的距离S(图2)与普通的电动人行道相等。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线性电机驱动人行道中,在向前运动通道上的踏板5的踏板部分6下面的高度(即主框架1的高度)没有增加,因此,电动人行道线的尺寸没有增加。每对配套的移动构件12A和12B分别固定安装在踏板5的两侧部分,因此将由于定子13A和13B产生的磁性吸力,而使踏板5(在滚轮9附近)朝向定子13A和13B的位移或变形的力矩限定到最小。这样可降低踏板5的刚性,从而减轻其重量。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组定子13A和13B(上侧)和第二组定子13A和13B(下侧)分别以相对的关系设置在踏板5的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上,因此在图5中以箭头P和Q表示的驱动力,可按循环方式均匀地施加在互相连接的踏板5上。这样,踏板5的向前运动通道的驱动力与反向运动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传送装置,包括以循环方式互连并沿着一向前运动通道和设置在所述向前运动通道下面的反向运动通道而移动的众多踏板;和一驱动所述踏板的线性电机;其特征在于共同组成所述线性电机的定子和移动构件按所述踏板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踏板的宽度方向是呈扁 平状的;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向前运动通道和反向运动通道之间;所述移动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踏板的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忠一小岛和平中里真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