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8097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公开了新型液压悬置,其包括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围成一个充满磁流变液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振机构(10),隔振机构(10)将空腔分成上液室(18)和下液室(17),隔振机构(10)上设有环形线圈(8),环形线圈(8)两端与电源连接;隔振机构(10)上设有惯性通道(9),惯性通道(9)内设有充气圈(11),充气圈(11)连接有电磁阀(7),电磁阀(7)连接有充气泵(6)。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磁性调节液压悬置的阻尼,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了新型液压悬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是指发动机动力总成与车架之间的弹性连接系统,该系统减振性能的设计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影响整车的NVH性能。具体地,液压悬置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主要用来降低发动机传递到车身上的振动,同时控制发动机的位移,抵抗发动机的扭矩,还要在坑洼路面上减少从轮胎传递给动力总成的冲击。因此,要求液压悬置既具备很好的隔振能力,也具备很好的阻隔冲击的能力。现有的液压悬置主要有简单节流孔式、惯性通道式以及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等。现有液压悬置主要有以下特点:1.结构合理,配合紧密,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导致松动,使用寿命长;2.便于制作和装配,成本低廉;3.减震隔震效果好,工作噪音小,能够满足多种工况工作需要。但是,现有液压悬置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液压悬置通常只能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不能在汽车整个工作范围内满足减震要求。最新提出的主动悬置技术,通过主动作动器在高频段的进行减震,弥补了传统液压悬置高频性能的不足,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的新型液压悬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新型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外壳和底膜,橡胶主簧、外壳和底膜围成一个充满磁流变液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振机构,隔振机构将空腔分成上液室和下液室,隔振机构上设有环形线圈,环形线圈两端与电源连接;隔振机构上设有惯性通道,惯性通道内设有充气圈,充气圈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有充气栗。作为优选,充气栗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与外壳连接。作为优选,充气圈为球体,由硅橡胶制成。作为优选,橡胶主簧上设有金属骨架,金属骨架上设有上连接螺栓。作为优选,上连接螺栓上设有限位支撑架。作为优选,外壳连接有底座,底座连接有下连接螺栓。作为优选,底座上设有定位销。作为优选,底座上设有泄气孔。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1、隔振机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以在较宽的频带内有效地隔离发动机振动和噪声传递;2、通过磁流变液调节液压悬置的阻尼,使其满足汽车不同工况下减振的需要;3、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 一上连接螺栓、2—金属骨架、3—橡I父主黃、4 一外壳、5—固定架、6—充气栗、7 —电磁阀、8—环形线圈、9 一惯性通道、10—隔振机构、11 一充气圈、12—底膜、13—底座、14 一定位销、15—下连接螺栓、16—泄气孔、17—下液室、18—上液室、19 一限位支撑架、20—隔离板、21—斜板、22—通孔、23—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新型液压悬置,如图1所示,包括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围成一个充满磁流变液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振机构10,隔振机构10将空腔分成上液室18和下液室17,隔振机构10上设有环形线圈8,环形线圈8两端与电源连接,隔振机构10上设有惯性通道9。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液,这种悬浮液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粘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特性,这种悬浮液的粘滞性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变大。通过环形线圈8改变磁场,从而改变磁流变液的粘稠状态,达到调节液压悬置的阻尼特性,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惯性通道9内设有充气圈11,充气圈11连接有电磁阀7,电磁阀7连接有充气栗6。充气栗6上设有固定架5,固定架5与外壳4连接,充气圈11为球体,充气圈11由硅橡胶制成。利用电磁阀7控制充气圈11的大小,当充气圈11变大时,惯性通道9内液体流通量变小,液压悬置阻尼变小,刚度变大;当充气圈11变小时,惯性通道9内液体流通量变大,液压悬置阻尼变大,刚度变小。通过充气圈11调节液压悬置的阻尼特性,满足汽车不同工况下减振的需要。橡胶主簧3上设有金属骨架2,金属骨架2上设有上连接螺栓1。上连接螺栓1上设有限位支撑架19。外壳4连接有底座13,底座13连接有下连接螺栓15。底座13上设有定位销14。底座13上设有泄气孔16。实施例2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隔振机构10上设有隔离板20,隔离板20两端设有斜板21,斜板21为斜向上设置,当上连接螺栓1受到挤压时,上连接螺栓1下方的液体变形最大,液体沿着隔离板20流向惯性通道9,隔离板20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增加了液体流动距离,液体流动时消耗能量,从而增大了液压悬置的阻尼;斜板21与隔振机构10的空间要大于隔离板20与隔振机构10的空间,由于液体从大空间流向小空间,液体受到挤压导致阻尼变大,从而增大了液压悬置的阻尼;通过隔离板20和斜板21调节液压悬置的阻尼特性,改善了汽车发动机的振动。隔离板20上设有通孔22,隔振机构10上设有螺纹孔23。螺纹孔23与通孔22配合,当不使用惯性通道9时,将惯性通道9旁的螺纹孔23与通孔22对齐,用螺钉穿入螺纹孔23拧紧。这样可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惯性通道9,满足汽车不同工况下减振的需要。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主权项】1.新型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⑶、外壳⑷和底膜(12),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围成一个充满磁流变液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振机构(10),隔振机构(10)将空腔分成上液室(18)和下液室(17),其特征在于:隔振机构(10)上设有环形线圈(8),环形线圈(8)两端与电源连接;隔振机构(10)上设有惯性通道(9),惯性通道(9)内设有充气圈(11),充气圈(11)连接有电磁阀(7),电磁阀(7)连接有充气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充气栗(6)上设有固定架(5),固定架(5)与外壳(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充气圈(11)为球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橡胶主簧(3)上设有金属骨架(2),金属骨架(2)上设有上连接螺栓(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上连接螺栓(1)上设有限位支撑架(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外壳(4)连接有底座(13),底座(13)连接有下连接螺栓(1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3)上设有定位销(14)。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3)上设有泄气孔(16)。【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公开了新型液压悬置,其包括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围成一个充满磁流变液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振机构(10),隔振机构(10)将空腔分成上液室(18)和下液室(17),隔振机构(10)上设有环形线圈(8),环形线圈(8)两端与电源连接;隔振机构(10)上设有惯性通道(9),惯性通道(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压悬置

【技术保护点】
新型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橡胶主簧(3)、外壳(4)和底膜(12)围成一个充满磁流变液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振机构(10),隔振机构(10)将空腔分成上液室(18)和下液室(17),其特征在于:隔振机构(10)上设有环形线圈(8),环形线圈(8)两端与电源连接;隔振机构(10)上设有惯性通道(9),惯性通道(9)内设有充气圈(11),充气圈(11)连接有电磁阀(7),电磁阀(7)连接有充气泵(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会陈中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