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方案为:水平的底板的一侧固定一个回转头,回转头有轴线水平的回转轴,摇篮为竖板和水平的导轨板构成,相互焊接成L形,竖板固定在回转轴上可以左右摆动,导轨板朝向底板的另一侧,导轨板设置有横向的导轨并安装一条可以转动的丝杆,丝杆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左、右夹头设置前、后悬挂臂,两、后前悬挂臂相对地设同轴的穿销来悬挂发动机前悬挂点,导轨板还设置有防撞垫块来支撑发动机。优点是:夹紧力大和稳定可靠,只需要拧紧一头螺纹就可以完成夹紧、松开的操作,操作顺手、简便,便于装夹,适应自动控制,可以比较容易的更换易损件,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夹具,尤其是用于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流水线上,装夹固 定发动机的随行夹具。
技术介绍
卧式摩托车发动机一般用于踏板车、弯梁车等,这种发动机的特点是长度尺寸 比宽度或高度大许多,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线装配作业,首先对每一台发动 机的发动机箱体进行组装,然后将其装夹到随行夹具上,然后通过随行夹具运送发 动机到每一道工序,流水组装其他的零部件,对其进行在线检测,在线磨合以及返 修等,直到发动机完成装配,才从随行夹具上拆下, 一般一条生产线需要几十甚至 上百个相同的随行夹具。针对不同的发动机结构特点,需要专用的固定发动机的随 行夹具,随行夹具要求安装、拆卸方便,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满足上述需要, 结构简单,装夹方便。本技术的卧式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方案为水平的底板的一侧固定一 个回转头,回转头有轴线水平的回转轴,摇篮为竖板和水平的导轨板构成,相互焊 接成L形,竖板固定在回转轴上可以左右摆动,导轨板朝向底板的另一侧,导轨板 设置有横向的导轨并安装一条可以转动的丝杆,丝杆两端螺紋旋向相反,左、右夹 头设置前、后悬挂臂,两前悬挂臂相对地设同轴的穿销来悬挂发动机前悬挂点,后 悬挂臂相对地设同轴的穿销来悬挂发动机后悬挂点,两夹头可以由所述丝杆带动沿 所述导轨相互接近或远离,导轨板还设置有防撞垫块来支撑发动机。底板作为一个统一的夹紧平台,回转头安装于底板的一侧,使得随行夹具装上 发动机后,形成的整体重心在底板中间位置,便于移动中的稳定;回转头使装夹发 动机的摇篮可以左右摆动,从而让发动机也可以随之翻转,让操作顺手,便于装夹; 左、右夹头在导轨划定的方向用两边丝杆夹紧的方式相当于浮动夹紧,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悬桂点的制造精度,降低成本,且夹紧力大和稳定可靠,丝杆两端螺纹旋向 相反,只需要拧紧一头就可以完成夹紧、木^开的操作,操作简便,同时,由于左. 右夹头是实际的受力、磨损的易损件,这种方式实际也是左、右夹头采取安装的方 式,可以比较容易的更换磨损或者损坏的左、右夹头,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另外, 左、右夹头的形状根据具体的发动机而定,差别比较小,如仅仅悬挂结构略有不同 的发动机只需要更换左、右夹头,其余部分可以制造批量更大,从而降低设计制造成本;由于一般的卧式发动机都比较重,且前、后悬挂点距离比较大,设置防撞垫块 支撑发动机, 一方面使左右夹头只用于夹紧,不承受发动机的重量,从而简化夹紧 装置,另一方面使得吊装过程中发动机不直接碰撞夹具,保护回转轴及其整个夹具; 整个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由于需求量比较大,且上述零部件基本都是标准的零件 结构,非常简单。方案中所述摇篮的竖板可以固定到安装板上,安装板固定回转轴上,导轨板上 固定一个丝杆固定座,丝杆的中间安装在丝杆固定座上,夹头设丝杆螺母孔与丝杆 相配,夹头上加工燕尾,导轨板上设燕尾槽,燕尾可以在导轨板的燕尾槽341上滑 动。燕尾导轨导向精确,且是标准的结构,制造容易。所述燕尾槽与燕尾之间还可以有镶条。镶条用于调整燕尾导轨的间隙。所述底板的四周可以设置防撞快。底板的防撞快,防止流水线上的夹具之间相 互撞击,损坏夹具,从而提高输送速度,夹具输送过程中有转弯,例如90度转弯后, 侧面方向可以变成前后方向,因而四周需要i殳置防撞快。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夹具安装孔和发动机型号识别孔。夹具安装孔用于流水线上 的安装,发动机型号识别孔是为了识别夹具的种类、装夹的发动机型号,以便于自 动化操作,发动机型号识别孔类似于早期的计算机穿孔纸带,当光线如红外线穿过 后,分布不同的孔产生不同的数据代码,每一种夹具的种类、发动机型号等代码预 先设计成不同,从而由计算机控制执行相应的程序动作。所述丝杆两端头可以加工成四方头。便于拧动,以及利用生产线上的气动工具 拧动螺紋。所述防撞垫块在导轨板中间沿长度方向可以设置2个,即前后各一个。 所述回转头可以设置手轮,手轮通过齿轮、齿条带动回转轴转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的前后两个悬挂点进行装夹, 也是发动机实际的安装到摩托车上的悬挂固定点,这样装夹统一了安装基准。本技术的优点是夹紧力大和稳定可靠,只需要拧紧一头螺紋就可以完成 夹紧、松开的操作,搡作顺手、简便,便于装夹,适应自动控制,可以比较容易的 更换易损件,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卧式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见图;图4是图1的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图3,本技术的卧式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是在一块方形的水 平底板1的一侧用螺钉安装固定一个回转头2,回转头2有一根轴线水平的回转轴22, 摇篮3为竖板36和水平的导轨板34构成,相互焊接成L形,为了增加导轨板34的强 度和刚度,导轨板34的下面焊接了两条加强筋37,先将竖板36用螺钉安装固定到安 装板33上,再将安装板33用键-槽方式固定回转轴22上,竖板36在回转轴22上可 以左右摆动,导轨板34与底板1之间留出能够摆动的空间距离,即用于安放发动机的 摇篮3用悬臂梁的方式安装到回转头2上;摇篮3朝向底板1的另一侧,装上发动机 后,形成的整体重心在底板l中间位置,便于夹具移动中的稳定,摇篮3整体用来装 夹发动机,从而装夹时的发动机可以回转;参见附图1,导轨板34设置有横向的导轨,方式如下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 上各自加工燕尾325,导轨板34上横向加工燕尾槽341,燕尾325在导轨板34的燕尾 槽341内滑动,燕尾槽341与燕尾325之间还安装一块镶条35来调整导轨间隙,这样 转动丝杆31时,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就能够在燕尾导轨上滑动;上述只是选择固 定丝杆和设置使夹头只能移动的导轨的一种方式,还可以选择其他现有技术的固定丝 杆和导轨方式。参见附图4,导轨板34中间焊接固定一个丝杆固定座311,丝杆固定座311采用 滑动轴承的形式,丝杆31的中间段为光轴,安装在丝杆固定座311上,只能转动不能 轴向移动,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上各自加工丝杆螺母孔326,丝杆螺母孔326与丝 杆31相配,丝杆31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的形状大致对称,形状为两块板,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各自分别焊接一个前悬挂臂321和后悬桂臂 323,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的两前悬桂臂321相对地加工销孔,两个销孔紧配合的 压入穿销322,两前悬挂臂321的穿销322左右相对,并在同轴一轴线上,穿销322 用来悬挂发动机前悬挂点的左右两边,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的两后悬挂臂323也 相对地加工销孔,同样压入穿销324来悬桂发动机后悬桂点的两边,装入发动机后, 夹紧的时候,转动丝杆31,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由所述丝杆31带动沿所述导轨相 互接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夹紧或松开发动机,同时左夹头32和右夹头32'只能沿导 轨移动;参见附图1,导轨板34中间的前、后位置,还设置有防撞垫块342来支撑发动机, 防撞垫块342由安装块和圆形的聚氨酯垫构成,安装块上为穿销下为螺玟杆中间 一 圓 盘,聚氨酯垫套入穿销到圆盘为止,螺故杆拧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摩托车发动机随行夹具,其特征在于:水平的底板(1)的一侧固定一个回转头(2),回转头(2)有轴线水平的回转轴(22),摇篮(3)为竖板(36)和水平的导轨板(34)构成,相互焊接成L形,竖板(36)固定在回转轴(22)上可以左右摆动,导轨板(34)朝向底板(1)的另一侧,导轨板(34)设置有横向的导轨并安装一条可以转动的丝杆(31),丝杆(31)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左、右夹头(32、32′)设置前、后悬挂臂(321、323),两前悬挂臂(321)相对地设同轴的穿销(322)来悬挂发动机前悬挂点,后悬挂臂(323)相对地设同轴的穿销(324)来悬挂发动机后悬挂点,两夹头(32、32′)可以由所述丝杆(31)带动沿所述导轨相互接近或远离,导轨板(34)还设置有防撞垫块(342)来支撑发动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