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690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导出仓、滤网、第二隔板、第三隔板、自动出油阀、集油板、第一隔板、分离仓、集油处、集油金属丝和螺旋导叶,所述筒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导出仓和分离仓和两个集油处,所述螺旋导叶安装在分离仓中,所述集油金属丝安装在螺旋导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螺旋导叶上,增加了螺旋状的集油金属丝,因此使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大幅度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通过把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滤网,改为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因此增加了滤网上油滴的集聚性,从而使滤网的油滴能快速的流下,进而增加滤网对小型油滴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结构部件的
,特别是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分离器,其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根据降低气流速度和改变气流方向的分油原理,使高压蒸汽中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得以分离,通常使用的油分离器有洗涤式、离心式、填料式和过滤式四种,现有的离心式油分离器的螺旋导叶上,一般不带有螺旋状的集油金属丝,因此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不是很好;现有的离心式油分离器用于分离小颗粒油滴的滤网一般是呈水平状态安装,因此滤网上分离出的小油滴不易从滤网上滑落,从而影响了滤网对小颗粒油滴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螺旋导叶上,增加了螺旋状的集油金属丝,因此使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大幅度提高;本技术还通过把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滤网,改为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因此增加了滤网上油滴的集聚性,从而使滤网的油滴能快速的流下,进而增加滤网对小型油滴的分离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导出仓、滤网、第二隔板、第三隔板、自动出油阀、集油板、第一隔板、分离仓、集油处、集油金属丝和螺旋导叶,所述筒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导出仓和分离仓和两个集油处,所述导入管和导出管均安装在筒体的上表面,所述滤网安装在导出仓中,所述自动出油阀直接安装在筒体上,所述集油板直接安装在筒体内部,所述螺旋导叶安装在分离仓中,所述集油金属丝安装在螺旋导叶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下端面平齐,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密集的分布有若干个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孔的大小为2mm-3mm。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滤网呈向下倾斜状态,所述滤网的网眼直径为0.2mm-0.5mm,所述集油板的形状为漏斗形。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导叶的上表面上分布着若干个集油金属丝,所述集油金属丝呈螺旋形结构,所述集油金属丝和螺旋导叶的上表面呈相互垂直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螺旋导叶上,增加了螺旋状的集油金属丝,因此使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大幅度提高;本技术还通过把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滤网,改为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因此增加了滤网上油滴的集聚性,从而使滤网的油滴能快速的流下,进而增加滤网对小型油滴的分离效果Ο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集油金属丝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筒体、2-导入管、3-导出管、4-导出仓、5-滤网、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自动出油阀、9-集油板、10-第一隔板、11-分离仓、12-集油处、13-集油金属丝、14-螺旋导叶。【【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1、导入管2、导出管3、导出仓4、滤网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自动出油阀8、集油板9、第一隔板10、分离仓11、集油处12、集油金属丝13和螺旋导叶14,所述筒体1被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分隔成导出仓4和分离仓11和两个集油处12,所述导入管2和导出管3均安装在筒体1的上表面,所述滤网5安装在导出仓4中,所述自动出油阀8直接安装在筒体1上,所述集油板9直接安装在筒体1内部,所述螺旋导叶14安装在分离仓11中,所述集油金属丝13安装在螺旋导叶14上,所述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的下端面平齐,所述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6上密集的分布有若干个孔,所述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6上孔的大小为2mm-3mm,所述滤网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滤网5呈向下倾斜状态,所述滤网5的网眼直径为0.2mm-0.5_,所述集油板9的形状为漏斗形,所述螺旋导叶14的上表面上分布着若干个集油金属丝13,所述集油金属丝13呈螺旋形结构,所述集油金属丝13和螺旋导叶14的上表面呈相互垂直状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工作过程,首先压缩机出来的高压混合气体通过导入管2进入到分离仓11中,然后高压混合气体通过螺旋导叶14时,高压混合气体中的颗粒较大的油粒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综合作用,就会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掉落到集油板9上,在高压混合气体经滤网5时,高压混合气体中的颗粒较小的油粒,由于重力和滤网5的作用,也会掉落到集油板9上,从而实现了对高压混合气体的双层分离的效果,再然后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从自动出油阀8流出,于此同时分离出来的气态工质从导出管3中流出。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螺旋导叶上,增加了螺旋状的集油金属丝,因此使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大幅度提高;本技术还通过把现有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分离滤网,改为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因此增加了滤网上油滴的集聚性,从而使滤网的油滴能快速的流下,进而增加滤网对小型油滴的分离效果。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导入管(2)、导出管(3)、导出仓(4)、滤网(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自动出油阀(8)、集油板(9)、第一隔板(10)、分离仓(11)、集油处(12)、集油金属丝(13)和螺旋导叶(14),所述筒体⑴被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分隔成导出仓(4)和分离仓(11)和两个集油处(12),所述导入管(2)和导出管(3)均安装在筒体(1)的上表面,所述滤网(5)安装在导出仓⑷中,所述自动出油阀⑶直接安装在筒体⑴上,所述集油板(9)直接安装在筒体(1)内部,所述螺旋导叶(14)安装在分离仓(11)中,所述集油金属丝(13)安装在螺旋导叶(1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的下端面平齐,所述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6)上密集的分布有若干个孔,所述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6)上孔的大小为2_-3_。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滤网(5)呈向下倾斜状态,所述滤网(5)的网眼直径为0.2mm-0.5_,所述集油板(9)的形状为漏斗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叶(14)的上表面上分布着若干个集油金属丝(13),所述集油金属丝(13)呈螺旋形结构,所述集油金属丝(13)和螺旋导叶(14)的上表面呈相互垂直状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导出仓、滤网、第二隔板、第三隔板、自动出油阀、集油板、第一隔板、分离仓、集油处、集油金属丝和螺旋导叶,所述筒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导出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效果好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导入管(2)、导出管(3)、导出仓(4)、滤网(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自动出油阀(8)、集油板(9)、第一隔板(10)、分离仓(11)、集油处(12)、集油金属丝(13)和螺旋导叶(14),所述筒体(1)被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分隔成导出仓(4)和分离仓(11)和两个集油处(12),所述导入管(2)和导出管(3)均安装在筒体(1)的上表面,所述滤网(5)安装在导出仓(4)中,所述自动出油阀(8)直接安装在筒体(1)上,所述集油板(9)直接安装在筒体(1)内部,所述螺旋导叶(14)安装在分离仓(11)中,所述集油金属丝(13)安装在螺旋导叶(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松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宏宇制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