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其出口管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206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出口管固定组件,该出口管固定组件包括呈筒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底板具有可供出口管插入的插孔;所述底板还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孔;所述固定件的筒壁呈圆台状,其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内径,其第二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该出口管固定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气液分离器的装配简便,能够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出口管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出口管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器一般用于制冷系统中,安装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气液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分离气态和液态制冷剂,使制冷剂均以气态的形式从压缩机吸气口进入压缩机,防止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同时回冷冻油到压缩机中,润滑压缩机,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储存部分液态制冷剂。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3、上封头12和下封头14,三者形成具有一定容积的密闭腔室;通常,进口管11固设于上封头12,出口管15固设于下封头14,出口管15伸入该密闭腔室,并在其内保持一定的高度。气液混合制冷剂从进口管11进入,为避免气液混合冷媒从进口管11进入密闭腔室后直接进入出口管15,在进口管11的下方安装有一导流板17,同时在导流板17上设置滤网16,以免杂质进入压缩机。出口管15的下端固定于下封头14,由于其在密闭腔室内需要保持一定高度,为避免系统运行时,出口管15发生晃动,该气液分离器在上封头12的内侧安装有一固定装置18,用于固定出口管15的上端。通常,出口管15位于密闭腔室内的部分为直管形式。请一并参考图2-6,图2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定位套的轴测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定位套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支持架的轴测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支持架的俯视图。该固定装置18包括定位套181和支持架182。定位套181包括圆筒状的套体1811,其顶部向内弯折形成限位板181a,其底部向外折弯形成环形板1812,在环形板1812上设置有若干焊接凸点18a。支持架182包括圆环状的架体1821,架体1821的周边均布有四个呈倒L形的支脚1822,支脚1822上也设置有焊接凸点18a。各支脚1822之间形成介质通道,以便上浮后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该介质通道进入出口管15,并通过出口管15进入压缩机内。组装时,支持架182的架体1821外套于定位套181的套体1811,架体1821与环形板1812接触,通过电阻焊在环形板1812的焊接凸点18a位置将环形板1812与架体1821焊接固定,从而支持架182与定位套181固定为一体;再通过电阻焊在支脚1822的焊接凸点18a位置将支脚1822焊接在上封头12的内侧,从而实现固定装置18与上封头12的固定。装配时,将进口管11、滤网16、导流板17及固定装置18固定在上封头12内,形成上封头组件,如图7中所示,再将该上封头组件焊接在筒体13上端,将下封头14焊接在筒体13下端,将出口管15伸入筒体13内部,使其顶端位于定位套181内,并与限位板181a相抵接,最后将出口管15与下封头14的结合部分焊接固定。该气液分离器存在下述技术问题:其一,上封头组件的零部件较多,使得装配流程繁杂;其二,由于气液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之前,为避免杂质进入压缩机,对气液分离器的清洁度要求较高,而上封头组件由多个零部件焊接实现装配,其凸点焊的方式极易产生焊渣飞溅,难以保证清洁度;其三,出口管15与定位套181的装配是由出口管15从下封头14开孔位置伸入筒体13内部,然后插入定位套181至其与限位板181a相抵接而完成,此过程为产品处于密封状态,为便于将出口管15插入定位套181,两者之间为间隙配合,系统运行时,出口管15仍会发生晃动。有鉴于此,如何改进现有气液分离器的结构,使其便于装配,有较高的清洁度,并能够提高出口管的固定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出口管固定组件,该出口管固定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气液分离器的装配简便,能够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出口管的固定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固定组件,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出口管固定组件包括呈筒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底板具有可供出口管插入的插孔;所述底板还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孔;所述固定件的筒壁呈圆台状,其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内径,其第二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固定组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装配时,固定件压装于筒体内,其筒壁与筒体配合,由于筒壁的第一端直径大于筒体内径,第二端之间小于筒体内径,压装后,筒壁会产生弹性变形,并产生一定的胀紧力,使固定件与筒体相对固定;出口管插入固定件的插孔,与固定件相对固定;与
技术介绍
中各零部件相互焊接固定相比,显然,该种结构设计使得装配更易于实施,有利于简化装配流程,同时,该种装配固定方式避免了规避了
技术介绍
中的焊接方式,从而避免了因焊接产生的焊渣等不洁物,进而可以确保装配过程中气液分离器的清洁度。此外,由于该种出口管固定组件的设计无需与气液分离器的上封头固接,所以装配时,可最后固定上封头,避免出口管与其固定组件在密封状态下进行,更便于装配,且能够确保装配效果。所述插孔的边缘具有筒状翻边,所述翻边的内壁设有若干凸筋,所述凸筋所在位置对应的翻边直径小于所述出口管的直径。所述插孔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流通孔设为多个,并绕所述插孔分布。所述凸筋沿所述插孔的轴线延伸,所述凸筋的数目为三个以上,并沿所述翻边的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能够遮挡所述插孔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挡板和与所述挡板固接的支脚,所述支脚固接于所述底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插孔的上方,并覆盖所述插孔。所述挡板为具有凹腔的拱形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及固设于所述筒体的出口管,所述出口管伸入所述筒体内腔的部分为直管段,还包括固定所述直管段的出口管固定组件;所述出口管固定组件为上述前四项任一项所述的出口管固定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筒体的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出气端与所述直管段的进气端错开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及固设于所述筒体的出口管,所述出口管伸入所述筒体内腔的部分为直管段,还包括固定所述直管段的出口管固定组件;所述出口管固定组件为上述后三项任一项所述的出口管固定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筒体的进口管,所述进口管位于所述直管段的上方,并与所述直管段同轴线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典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定位套的轴测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定位套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支持架的轴测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支持架的俯视图;图7为滤网、导流板及固定装置固定在上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固定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出口管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8中出口管固定组件的翻边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装配有图8所示出口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固定组件,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23),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固定组件包括呈筒状的固定件(31);所述固定件(31)的底板(311)具有可供出口管(25)插入的插孔(311a);所述底板(311)还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孔(311b);所述固定件(31)的筒壁(314)呈圆台状,其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23)的内径,其第二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23)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