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及制冷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6894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制冷设备,其中,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将从压缩机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分离,包括储油罐、第一检测计、收集装置和补油装置,储油罐设置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油气入口和排气口;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依次与第二出油口和油气入口连通;收集装置与第一出油口连通;收集装置用于当第一检测计检测到储油罐内润滑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时,收集储油罐底部的润滑油,补油装置用于向储油罐内补充新的润滑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通过在储油罐上设置一收集装置,收集储油罐中老化的润滑油,使压缩机的运行更顺畅,并且通过补油装置补充新的润滑油,防止了串气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制冷设备
,特别设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制冷机组采用外置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后的润滑油经排油口回到压缩机 内部。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中的润滑油长期处于高溫高压环境中,易变黑、变稠,运样,润滑 油的润滑作用就大大下降了,严重影响压缩机中运动部件的润滑,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大大 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旨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包 括储油罐、收集装置和补油装置,所述储油罐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 储油罐的上端设置有油气入口和供冷媒流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出油口和油气入口分别与 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收集装置用于通过第一出油口收集所述储油罐底部的老化 的润滑油,所述补油装置用于向所述储油罐内补充新的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计和收集罐,所述第一检测计设置于所述储 油罐内、用于检测所述储油罐内润滑油的密度,所述收集罐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收 集罐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计检测到所述储油罐的底部的润滑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时,收集 所述储油罐底部的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储油罐内的底部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储油罐分割为呈左 右设置的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出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槽,所述第二出油口设 置于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用于收集自所述第一油槽从所述挡板溢出的润滑油,并且, 所述第一检测计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检测计,所述第二检测计用于检测所述第 二油槽内的油位。 优选地,所述收集罐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当所述 第一检测计检测到储油罐内的润滑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 优选地,所述补油装置包括一油腔和推送装置,所述油腔具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 与所述储油罐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当所述第一检测计检测到储油罐内的润滑 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并将所述储油罐底部的老化的润滑油排出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 所述推送装置将所述油腔内的润滑油注入所述储油罐内。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组件,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包括设于所述 储油罐的上端且靠近并面朝所述油气入口的挡油板、和/或设置于储存罐内的分油滤忍、 和/或设置于所述排气口的捕雾器。 优选地,所述捕雾器上设置有一导流杆,所述导流杆自所述捕雾器向下延伸。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油气分离装置。 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空调或冰箱。 本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通过在储油罐上设置一收集装置,收集储油罐中老化 的润滑油,使压缩机的运行更顺杨,并且通过补油装置及时补充新的润滑油,防止了串气现 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气分离装置的一实施例与压缩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油气分离装置、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及室内换热器的连接 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阳019]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W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油气分离装置10。 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油气分离装置10,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其特征在 于,包括储油罐11、收集装置12和补油装置13,所述储油罐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 111和第二出油口 112,所述储油罐11的上端设置有油气入口 113和供冷媒流出的排气口 114 ;所述第二出油口 112和油气入口 113分别依次与压缩机20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收 集装置12用于通过第一出油口 111收集所述储油罐11底部的老化的润滑油,所述补油装 置13用于向所述储油罐11内补充新的润滑油。 具体地,压缩机20的工作经常需要润滑油,W使压缩机20工作顺杨。储油罐11 中的主要成分是润滑油。当压缩机20运行时,润滑油从第二出油口 112流向毛细管17后 流入所述压缩机20,W为压缩机20的运行提供润滑作用。压缩机20在运行时,将压缩机 20内的冷媒压缩后通过油气入口 113流入储油罐11中,在此过程中,润滑油和冷媒形成油 气混合物一同进入储油罐11中,储油罐11将油气混合物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保留在储油 罐11中,冷媒由排气口 114排出,经过室外换热器21、节流组件22、室内换热器23后由压 缩机20的回气口返回至压缩机20内。 压缩机20在上述工作流程的过程中,润滑油经过多次使用,会逐渐变黑、变稠,润 滑作用逐渐降低。而所述收集装置12能够收集将变黑、变稠的润滑油,从而使所述储油罐 11中的润滑油更洁净,利于压缩机20的润滑。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集装置12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如收集装置12包括与储油罐 11的连接管路上设置的阀口,该阀口可W定时打开,如每隔2天打开一次,每次持续5秒钟。 还可W是收集装置12包括设置于储油罐中的油位检测器,当储油罐11内的油位超过预设 值时,与储油罐11连通的管路上的阀口打开,储油罐11底部的润滑油流出。关于所述收集 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参照下述内容。 另外,所述补油装置13在储油罐11将变黑、变稠的润滑油排出后,能够向储油罐 11内补充新的润滑油,可W防止串气现象(储油罐11内的润滑油较少,不能满足压缩机20 运行需求,冷媒直接由第二排油口 112进入压缩机20内)的发生。当发生串气现象,经第 二排油口 112流出的高溫高压气态冷媒未进入室外换热器21进行换热,就相当于运部分冷 媒未起制冷作用,造成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下降。 本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10通过在储油罐11上设置一收集装置12,收集储油 罐11中老化的润滑油,使压缩机20的运行更顺杨,并且通过补油装置13及时补充新的润 滑油,防止了串气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压缩机11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装置12包括第一检测计121和收集罐122,所述第一检测计 121设置于所述储油罐11内、用于检测所述储油罐11内润滑油的密度,所述收集罐122与 所述第一出油口 111连通,所述收集罐122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计121检测到所述储油罐 11的底部的润滑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时,收集所述储油罐11底部的润滑油。 当所述第一检测计121检测到储油罐11内的润滑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时,储油罐 11中底层的润滑油(老化的润滑油)被排放至收集装置122中;老化的润滑油排放至收集 罐122中的同时,所述补油装置13向储油罐11中新的润滑油,W填补储油罐11中排放的 润滑油。 一方面,所述第一检测计121检测到润滑油的密度超过预设值时,储油罐11中的 老化的润滑油可W及时被排出,使压缩机20的运行更顺杨。另一方面,所述补油装置13及 时补充新的润滑油。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罐11内的底部设置有一挡板14,所述挡板14将所述储油罐 11分割为呈左右设置的第一油槽11a和第二油槽1化,所述第一出油口 111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收集装置和补油装置,所述储油罐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储油罐的上端设置有油气入口和供冷媒流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油气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收集装置用于通过第一出油口收集所述储油罐底部的老化的润滑油,所述补油装置用于向所述储油罐内补充新的润滑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焕超张震温得贤王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