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9313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为了解决侧围后轮罩总成不利于白车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后部的局部模态应力集中缓冲较差的问题,其特征是由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后轮罩内板子总成、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以及后轮罩外板加强板构成一个侧围后轮罩组合体,在后减震器安装板与行李舱隔板总成以及后地板总成三者之间通过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连接。使后减振器安装板与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以及后柱加强板总成有效地结合成一个较完美的整体,把后减震器产生的力有效地进行传递和分散,避免力的传递中断和应力集中,克服车身刚度不足、NVH性能不好、疲劳耐久、焊点开裂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尤其是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侧围后轮罩总成是车辆白车车身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支撑和安装部位,是底盘和车身连接的关键要素,涉及后减震器、后地板、行李舱隔板、侧围外板,侧围后部等众多零部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后减震器产生的作用力作用在后轮罩总成上,应力在后轮罩总成与后侧围总成以及后地板总成焊接处集中,能否有效的将作用力分散传递至车身后侧部件等非承力部件上成为关键,如果不能有效的传递就容易在焊接位置出现疲劳开裂,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质量。另一方面,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只能靠后地板变形来吸收后裙板受到的冲击载荷,冲击载荷是否能向后侧围总成和后轮罩总成传递是设计要求,同时需要承受后备箱自重以及应对关门冲击时的影响,避免出现车身扭曲变形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侧围后轮罩总成不利于白车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后部的局部模态应力集中缓冲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以提高白车身扭转刚度,使后减震器产生的力能有效的传递和分散,避免力的传递中断、引起的车身刚度不足,NVH性能不佳,疲劳耐久焊点开裂等缺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是由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后轮罩内板子总成、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以及后轮罩外板加强板构成一个侧围后轮罩组合体,在后减震器安装板与行李舱隔板总成以及后地板总成三者之间通过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连接。由于侧围后轮罩总成既要保证车体的结构强度,又要保持行车的稳定安全;而且要保证良好的NVH性能和要有复合目标要求的疲劳耐久强度;本技术方案在满足设计要求、合理的工艺可行性,避免焊接不良、连接强度不够、应力值大、应力集中等问题的前提下,侧围后轮罩组合结构所有零部件均采用焊接结合,通过在整体结构中增加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使后减振器安装板与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以及后柱加强板总成有效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即将车身后部连接成一个整体,防止力的传递中断,将力分散,避免应力集中。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分别连接行李舱隔板总成中的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中的后柱加强板集成。本方案中的侧围后轮罩总成受到来自后减震器上支座的作用力,承担着将作用力传递和分散在下车体、侧围部件和行李舱隔板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后减震器安装板上部与侧围后轮罩组合体边部连接,后减震器安装板的下部与车体连接。后减震器安装板的结构特点在于上部与侧围后轮罩组合体边部焊接,下方连到下车体,使焊点尽可能地承受剪切力,提高疲劳耐久性能。同时增加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将力传递给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上,保持力的传递不被中断。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包括后轮罩内板总成,以及与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连接的后轮罩内板子总成。压制成型的多面体部件获得较强的整体结构性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内设有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和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侧围后轮罩组合体的内板与前后两加强板通过焊点连接,提高了侧围后轮罩总成的刚度,改善NVH性能和疲劳耐久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下部设有后轮罩内板副加强板。提高了与下车体焊接部位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的有效效果是:通过在现有结构中增加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使后减振器安装板与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以及后柱加强板总成有效地结合成一个较完美的整体,合理地把后减震器产生的力有效地进行传递和分散,避免了力的传递中断和应力集中,从而克服车身刚度不足、NVH性能不好、疲劳耐久、焊点开裂等不良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与相关零部件总成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与后减震器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内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内加强板分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李舱隔板总成,11.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2.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1.后轮罩内板总成,22.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3.后轮罩内板子总成,24.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25.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26.后轮罩内板副加强板,3.后地板总成,4.后减震器上支座,41.后减震器安装板42.上支座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参见图2、图3、图4,由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后轮罩内板子总成10、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24以及后轮罩外板加强板构成一个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在后减震器安装板41与行李舱隔板总成1以及后地板总成3三者之间通过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连接,如图1所示。具体地,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中的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分别连接行李舱隔板总成1中的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11,同时和后地板总成3中的后柱加强板集成焊接。后减震器安装板41通过上支座连接装置42设置在后减震器上支座4中,后减震器安装板41上部与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边部连接,且后减震器安装板41的下部与下部车体连接。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还包括后轮罩内板总成21和后轮罩内板子总成23,如图5所示,后轮罩内板子总成23与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11焊接。参见图6,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内还焊接有多条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24和多条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25,并在其下部设有后轮罩内板副加强板26。组合后的成品,在使用时,从下车体和减震器上支座4上因挤压、震动等产生的复杂推力,通过后轮罩内板加强板22迅速把力传递给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11上,保持力的传递不被中断,从而提高整车安全系数。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是由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后轮罩内板子总成(10)、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24)以及后轮罩外板加强板构成一个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在后减震器安装板(41)与行李舱隔板总成(1)以及后地板总成(3)三者之间通过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分别连接行李舱隔板总成(1)中的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11)和后地板总成(3)中的后柱加强板集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减震器安装板(41)上部与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边部连接,后减震器安装板(41)的下部与车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包括后轮罩内板总成(21),以及与行李舱隔板前连接板总成(11)连接的后轮罩内板子总成(2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内设有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24)和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2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 )下部设有后轮罩内板副加强板(26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为了解决侧围后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围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是由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后轮罩内板子总成(10)、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24)以及后轮罩外板加强板构成一个侧围后轮罩组合体(2),在后减震器安装板(41)与行李舱隔板总成(1)以及后地板总成(3)三者之间通过后轮罩内板外加强板(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