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大量的发动机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适应保护环境的要求,世界各国对发动机燃料的组成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以期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汽油中硫化物的燃烧物SOx是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同时它也是毒害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催化剂的主要物质之一。一般而言,相对于重质馏分油,汽油馏分中所含的硫容易通过加氢精制脱除。但是,由于支链化程度较低的烯烃在此过程中极易加氢饱和成低辛烷值的烷烃。这不仅会使汽油辛烷值的大幅下降,同时造成大量无谓的氢耗。因此,采用加氢方法对汽油馏分油进行脱硫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保证脱硫的同时减少烯烃加氢饱和,提高加氢反应的选择性。CN1133723公开了一种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含二氧化硅5~15w%的氧化铝小球为载体,含MoO321~28w%,NiO2~8w%,CoO0.03~2.0w%,采用两段喷浸。所述的催化剂同时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适用于同时含硫氮较多的劣质馏分油加氢精制。CN1101454公开了一种馏分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催化剂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以Mo-Ni为活性组分,添加磷助剂。通过采用碱性的Mo-Ni-P共浸液分段共浸载体,使得催化剂上的金属分布更均匀,催化剂的活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含有载体、负载在该载体上的至少一种选自第Ⅷ族的非贵金属组分、至少一种选自第VIB族的金属组分以及选自醇、有机酸和有机胺中一种或几种的有机物,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为基准,所述第Ⅷ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1‑6%,第VIB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25重量%,所述有机物与第Ⅷ族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0.5‑2.5,所述载体为一种双峰孔氧化铝,以压汞法表征,所述载体的孔容为0.9‑1.2毫升/克,比表面积为50‑300米2/克,直径为10‑3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55‑80%,直径为300‑50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10-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含有载体、负载在该载体上的至少一
种选自第Ⅷ族的非贵金属组分、至少一种选自第VIB族的金属组分以及选
自醇、有机酸和有机胺中一种或几种的有机物,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为
基准,所述第Ⅷ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1-6%,第VIB族金属组分的质
量分数为1-25重量%,所述有机物与第Ⅷ族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0.5-
2.5,所述载体为一种双峰孔氧化铝,以压汞法表征,所述载体的孔容为
0.9-1.2毫升/克,比表面积为50-300米2/克,直径为10-30nm孔的孔体
积占总孔容的55-80%,直径为300-50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10-35
%。
2.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为基
准,所述第Ⅷ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5%,第VIB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
数为5-20%,有机物与第Ⅷ族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1-2。
3.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孔容为0.95-1.15
毫升/克,比表面积为80-200米2/克,直径为10-3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
容的60-75%,直径为300-50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乙二
醇、丙三醇、分子量为200-1500聚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中的一种或
几种;所述有机酸选自乙酸、马来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环己烷二
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胺选自乙
二胺或EDTA及其铵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Ⅷ族的非贵
金属组分选自钴和/或镍,所述VIB族金属组分选自钼和/或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Ⅷ族的非贵金属
组分为钴,所述VIB族的金属组分为钼。
7.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载体,包括将含有拟薄水铝石的水合氧化铝P1和P1的改性
物P2混合,之后成型、干燥并焙烧,所述P1和P2的重量混合比为20-
95:5-80,P2的κ值为0至小于等于0.9,所述κ=DI2/DI1,DI1为含有拟
\t薄水铝石的水合氧化铝P1的酸胶溶指数,DI2为含有拟薄水铝石的水合氧
化铝P1的改性物P2的酸胶溶指数;
(2)在步骤(1)得到的载体上引入至少一种选自Ⅷ族的非贵金属组
分、至少一种选自VIB族的金属组分以及选自醇、有机酸和有机胺中一种
或几种的有机物,之后干燥,以氧化物计并以所述催化剂为基准,各组分
的用量使所述催化剂中第Ⅷ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1-6重量%,第VIB
族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25重量%,所述有机物与第Ⅷ族金属组分的摩
尔比为0.5-2.5,
其中,所述步骤(1)的干燥条件包括:温度为40-350℃,时间为1-
24小时,焙烧条件包括:温度为大于500至小于等于1200℃,时间为1-8
小时;所述步骤(2)的干燥条件包括:温度为100-210℃,时间为1-15
小时;焙烧条件包括:温度为360-500℃,时间为1-10小时。
8.根据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1和P2的重量混合比为
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阳,李明丰,孙淑玲,刘锋,李会峰,习远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