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杆输送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5690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摆杆输送机系统,其结构是入口转接滚床固定在平台上,其前端与链条轨道连接,链条轨道的括架固定在钢结构辅梁上,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拨爪与摆杆链条连接,驱动装置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上,摆杆链条放置于链条轨道内,张紧装置中的轨道左端与链条轨道连接,张紧装置中的轨道右端与下轨道连接,下轨道固定在下轨道支撑装置上,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固定在张紧装置上,摆杆过渡托轨固定在张紧装置上,摆杆组件连接在摆杆链条上,出口转接滚床固定在平台上,其尾端与链条轨道连接,导向轨道的下端与下轨道相连接,导向轨道的上端固定在钢结构辅梁上。优点:提高了车身的表面处理质量;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可适应多种车型的生产,适用范围广;低噪音、污染很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在汽车车身前处理、电泳生产线上,对汽车车身表面处理进行输送的一套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摆杆输送机系统,属于机械自动化输送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前处理、电泳线一般都是采用积放式输送链通过链条上的推抓带动带有车体的吊具小车进出前处理、电泳槽体;通过专用的升降移栽设备的上升、下降来实现空中线与地面线的转换,因此在前处理进口和电泳出口各都必须配备1台叉式移栽机,而叉式移栽机的结构较为复杂,造价也比较昂贵,从而抬高了项目的总体价格,增加了客户的设备成本,同时,由于积放式输送链的链条上的推抓与止退爪间的间隙很大(约15mm,便于吊具小车顺利进出推爪),因此,当工件进入槽体时,由于液体的浮力作用,造成工件的前后漂移,对工件的表面镀层的均匀性方面的质量有致命的影响,因而,世界各国目前都将积放链式输送机局限于低档次的汽车前处理、电泳线使用;另外,由于积放链式输送机链条的推抓与止退爪间的间隙很大,工件在进行空中与地面设备转换时,对位精度差,往往需要在工位上增添大量的辅助定位装置来保证定位精度,也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积放链式输送机链条置于工件的正上方,油污及杂物对车身表面处理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驱动用链条移到槽体的两侧,摆杆直接固定在链条上,摆杆与链条之间无相对运动,摆杆下端固定载着工件的橇体,跟随链条匀速、平稳的进出槽体,从而使车身的表面处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的减少工件和液体的污染。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入口转接滚床固定在平台上,入口转接滚床前端与链条轨道连接,链条轨道的括架通过上轨道吊挂装置固定在钢结构辅梁上,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拨爪与摆杆链条连接,驱动装置通过其底座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上,摆杆链条放置于链条轨道内,张紧装置中的轨道左端与链条轨道连接,张紧装置中的轨道右端与下轨道连接,下轨道固定在下轨道支撑装置上,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张紧装置上,摆杆过渡托轨通过其底部钢板固定在张紧装置上,摆杆组件连接在摆杆链条上,出口转接滚床固定在平台上,出口转接滚床的尾端与链条轨道连接,导向轨道的下端与下轨道相连接,导向轨道的上端固定在钢结构辅梁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驱动用链条移到槽体的两侧,摆杆直接固定在链条上,摆杆与链条之间无相对运动,摆杆下端固定载着工件的橇体,跟随链条匀速、平稳的进出槽体,从而使车身的表面处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的减少工件和液体的污染。彻底改变了传统汽车车身前处理、电泳线的输送方式,提高了车身的表面处理质量;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只需调整橇体的支撑位置,就可适应多种车型的生产,适用范围更广;是一种低噪音、环保型输送设备系统; 附图说明附图1是双摆杆输送机系统的主视图;附图2是双摆杆输送机系统的截面中1是入口转接滚床,2是链条轨道,3是驱动装置,4是出口转接滚床,5是摆杆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6是摆杆过渡托轨,7是张紧装置,8是入口导向轨道,9是下轨道支撑装置,10是钢结构辅梁,11是上轨道吊挂装置,12是摆杆链条,13是摆杆组件,14是下轨道。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附图,其结构是入口转接滚床1固定在平台上,入口转接滚床1前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链条轨道2的括架通过上轨道吊挂装置11固定在钢结构辅梁10上,驱动装置3中的驱动拨爪与摆杆链条12连接,驱动装置3通过其底座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10上,摆杆链条12放置于链条轨道2内,张紧装置7中的轨道左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张紧装置7中的轨道右端与下轨道14连接,下轨道14固定在下轨道支撑装置9上,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5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张紧装置7上,摆杆过渡托轨6通过其底部钢板固定在张紧装置7上,摆杆组件13连接在摆杆链条12上,出口转接滚床4固定在平台上,出口转接滚床4的尾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导向轨道8的下端与下轨道14相连接,导向轨道8的上端固定在钢结构辅梁10上。工作过程载着工件的撬体进入进入入口转接滚床1等待,摆杆组件13上升通过导向轨道8带上撬体一端,入口转接滚床与摆杆组件13同步前进,另一个摆杆组件13上升并带上撬体另一端,进入槽体并经过一系列的表面处理工序;等到出口处,撬体的一端进入出口转接滚床4时,出口转接滚床4与摆杆组件13同步前进,摆杆组件13脱离撬体进入摆杆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5;当撬体另一端也进入出口转接滚床4后,另一个摆杆组件13也脱离撬体进入摆杆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5,这时前一摆杆组件13必须进入摆杆过渡托轨6内,通过摆杆过渡托轨6,摆杆组件13进入下下轨道14返回,并进入下一循环。权利要求1.摆杆输送机系统,其特征是入口转接滚床(1)固定在平台上,入口转接滚床(1)的前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链条轨道(2)的括架通过上轨道吊挂装置(11)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10)上,驱动装置(3)的驱动拨爪与摆杆链条(12)连接,驱动装置(3)通过其底座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10)上,摆杆链条(12)放置于链条轨道(2)内,张紧装置(7)中的轨道左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张紧装置(7)中的轨道右端与下轨道(14)连接,下轨道(14)固定在下轨道支撑装置(9)上,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5)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张紧装置(7)上,摆杆过渡托轨(6)通过其底部钢板固定在张紧装置(7)上,摆杆组件(13)连接在摆杆链条(12)上,出口转接滚床(4)固定在平台上,出口转接滚床(4)的尾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导向轨道(8)的下端与下轨道(14)相连接,导向轨道(8)的上端固定在钢结构辅梁(10)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摆杆输送机系统,其结构是入口转接滚床固定在平台上,其前端与链条轨道连接,链条轨道的括架固定在钢结构辅梁上,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拨爪与摆杆链条连接,驱动装置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上,摆杆链条放置于链条轨道内,张紧装置中的轨道左端与链条轨道连接,张紧装置中的轨道右端与下轨道连接,下轨道固定在下轨道支撑装置上,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固定在张紧装置上,摆杆过渡托轨固定在张紧装置上,摆杆组件连接在摆杆链条上,出口转接滚床固定在平台上,其尾端与链条轨道连接,导向轨道的下端与下轨道相连接,导向轨道的上端固定在钢结构辅梁上。优点提高了车身的表面处理质量;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可适应多种车型的生产,适用范围广;低噪音、污染很小。文档编号B65G17/20GK1686768SQ20051003920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杨雷, 李新, 张政, 杨勇 申请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摆杆输送机系统,其特征是入口转接滚床(1)固定在平台上,入口转接滚床(1)的前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链条轨道(2)的括架通过上轨道吊挂装置(11)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10)上,驱动装置(3)的驱动拨爪与摆杆链条(12)连接,驱动装置(3)通过其底座固定在是钢结构辅梁(10)上,摆杆链条(12)放置于链条轨道(2)内,张紧装置(7)中的轨道左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张紧装置(7)中的轨道右端与下轨道(14)连接,下轨道(14)固定在下轨道支撑装置(9)上,出口返回角度转换机构(5)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张紧装置(7)上,摆杆过渡托轨(6)通过其底部钢板固定在张紧装置(7)上,摆杆组件(13)连接在摆杆链条(12)上,出口转接滚床(4)固定在平台上,出口转接滚床(4)的尾端与链条轨道(2)连接,导向轨道(8)的下端与下轨道(14)相连接,导向轨道(8)的上端固定在钢结构辅梁(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李新张政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