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升降转载机构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9196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随行升降转载机构的控制系统,其包括升降机、随行机及侧顶机;升降机内包括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包括随行机驱动机构,侧顶机包括侧顶机驱动机构;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通过总线与控制主站相连;控制主站与监控计算机相互连接,且控制主站通过总线与现场模块相连,以通过现场模块与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及电磁阀电连接;控制主站根据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检测的状态信号通过电磁阀、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机、随行机及侧顶机的状态,以进行所需的升降转载随行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提高不同车型的装载可靠性,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随行升降转载机构的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线的转载处对不同车型进行转载的随行升降转载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汽车生产线中的车体都是台车和吊具承载靠转载机构在不同车间及不同的线体之间运输。因为生产线运行中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抖动,必须保证车体在生产过程中的精度及安全。故台车和吊具上的支撑相对于现有车体都设计的很紧凑保证其安全,并且在从一个承载体到另外一个承载体转载过程中为保证其转载精度,故转载机构相对于现有车体运行尺寸和范围都是恰到好处的。新车型由于在车体结构上的区别产生承载点的不同,使现有装载机构和承载体支撑无法对车体转载定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是继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集散控制系统(DCS)后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它用现场总线这一开放的、具有可互操作的网络将现场各控制器及仪表设备互连,构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同时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因此,FCS实质是一种开放的、具可互操作性的、彻底分散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随行升降装载机构的控制系统,其结构紧凑,提高不同车型的装载可靠性,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按照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随行升降转载机构的控制系统,包括升降机、随行机及侧顶机;升降机内包括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包括随行机驱动机构,侧顶机包括侧顶机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通过总线与控制主站相连;控制主站与监控计算机相互连接,且控制主站通过总线与现场模块相连,以通过现场模块与用于检测升降、随行状态的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及用于驱动升降机内吊具开合、转臂伸缩的电磁阀电连接;控制主站根据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检测的状态信号通过电磁阀、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机、随行机及侧顶机的状态,以进行所需的升降转载随行过程。所述升降机驱动机构包括升降电机,随行机驱动机构包括随行电机,侧顶机驱动机构包括侧顶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第一接触器及总线与控制主站电连接;随行电机通过第二接触器及总线与控制主站电连接;侧顶电机通过第三接触器及总线与控制主站电连接。所述控制主站包括PLC,控制主站还与人机界面相互连接。所述电磁阀包括吊具开合机构电磁阀、伸缩臂气缸电磁阀及转臂气缸电磁阀。所述现场模块包括现场控制模块IP20分站及现场控制模块IP67分站,所述现场控制模块IP20分站位于现场模块接线盒内。所述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包括用于检测升降机状态的升降机传感器组及用于检测随行机状态的随行机传感器组;所述升降机传感器组包括安装在升降机内的空实检测对射光电开关、吊具开合机构打开到位检测开关、吊具开合机构关闭到位检测开关、车体着落检测开关、支撑伸到位检测开关、支撑缩到位检测开关、升降机上升到位检测开关、上升限位检测开关、下降到位检测开关、下降限位检测开关、上减速检测开关、下减速检测开关;所述随行机传感器组包括安装在侧顶机下的随行电机前进到位检测开关、随行电机前进限位检测开关、随行电机后退到位检测开关、随行电机后退限位检测开关、随行电机减速检测开关、随行电机随行开始检测开关、随行电机随行结束检测开关、安装在随行侧顶机上的上升到位检测开关、上升限位检测开关和下降到位检测开关、下降限位检测开关、上减速检测开关、上升到位检测开关、安装在侧顶机上的转臂旋转到位开关、转臂恢复到位开关、车体着落检测对射光电开关。本技术的优点:监控主站、监控计算机及现场模块采用FCS系统的连接;控制主站根据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检测的状态信号通过电磁阀、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机、随行机及侧顶机的状态,以进行所需的升降转载随行过程;结构紧凑,提高不同车型的装载可靠性,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控制框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检测升降机状态的升降机传感器组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检测伸缩臂状态的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检测侧顶机状态的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检测 侧顶机状态的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用于检测随行机状态的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用于在汽车生产线的转载处,使用升降机构和随行机构配合转载车体的随行升降转载机构,使用该机构后可使一条生产线适应更多的车型。本技术利用升降机构和随行机构来配合进行车体转载的转载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升降机23、随行机19及侧顶机20 ;升降机23内包括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19包括随行机驱动机构,侧顶机20包括侧顶机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通过总线5与控制主站3相连;控制主站3与监控计算机I相互连接,且控制主站3通过总线5与现场模块相连,以通过现场模块与用于检测升降、随行状态的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及用于驱动升降机23内吊具开合、转臂伸缩的电磁阀16电连接;控制主站3根据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检测的状态信号通过电磁阀16、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机23、随行机19及侧顶机20的状态,以进行所需的升降转载随行过程。所述升降机驱动机构包括升降电机8-1,随行机驱动机构包括随行电机8-2,侧顶机驱动机构包括侧顶电机8-3 ;所述升降电机8-1通过第一接触器7-1及总线5与控制主站3电连接;随行电机8-2通过第二接触器7-2及总线5与控制主站3电连接;侧顶电机8_3通过第三接触器7-3及总线5与控制主站3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7-1、第二接触器7-2及第三接触器7-3通过交流接触器6与外部动力电源相连,以提供升降电机8-1、随行电机8-2及侧顶电机8-3的工作电源。所述控制主站3包括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主站3还与人机界面4相互连接。控制主站3能够接收人机界面4输入的设定信号。控制主站3通过连接线2与监控计算机I相连,控制主站3能够将升降机23、随行机19及侧顶机20的工作状态传输到监控计算机I内,实现远程监控。本技术监控主站3、监控计算机I及现场模块采用FCS系统的连接。所述电磁阀16包括吊具开合机构电磁阀16-1、伸缩臂气缸电磁阀16-2及转臂气缸电磁阀16-3。所述现场模块包括现场控制模块IP20分站10及现场控制模块IP67分站11,所述现场控制模块IP20分站10位于现场模块接线盒9内。现场控制模块IP20分站10还分别与指示灯21、操作按钮12、继电器14及触控开关15等连接。如图疒图6所示:控制主站3通过现场模块IP20分站10将信号反馈后通过第一接触器7-1驱动电机8-1带动升降机23,并通过第二接触器7-2驱动随行电机8_2带动随行机19、且通过第三接触器7-3驱动侧顶电机8-3带动侧顶机20 ;现场模块IP20分站10还与对射光电开关13相连,现场模块IP67分站11与电磁阀16相连,所述电磁阀16包括驱动吊具开合机构汽缸电磁阀16-1、转臂气缸电磁阀16-3、伸缩臂汽缸电磁阀16-2。控制主站3与现场各个总线分站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行升降转载机构的控制系统,包括升降机(23)、随行机(19)及侧顶机(20);升降机(23)内包括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19)包括随行机驱动机构,侧顶机(20)包括侧顶机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通过总线(5)与控制主站(3)相连;控制主站(3)与监控计算机(1)相互连接,且控制主站(3)通过总线(5)与现场模块相连,以通过现场模块与用于检测升降、随行状态的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及用于驱动升降机(23)内吊具开合、转臂伸缩的电磁阀(16)电连接;控制主站(3)根据升降随行检测传感器组检测的状态信号通过电磁阀(16)、升降机驱动机构、随行机驱动机构及侧顶机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机(23)、随行机(19)及侧顶机(20)的状态,以进行所需的升降转载随行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