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芯片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是通过金属引线键合(WireBonding)的方式实现,即引线键合技术。随着芯片的特征尺寸缩小和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提高,引线键合技术已不再适用技术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芯片封装的集成度,叠层芯片封装(stackeddiepackage)技术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叠层芯片封装技术,又称三维封装技术,具体是在同一个封装体内堆叠至少两个芯片的封装技术。叠层芯片封装技术能够实现半导体器件的大容量、多功能、小尺寸、低成本等技术需求,因此叠层芯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以使用堆叠封装技术的存储器为例,相较于没有使用堆叠技术的存储器,采用堆叠封装技术的存储器能够拥有两倍以上的存储容量。此外,使用堆叠封装技术更可以有效地利用芯片的面积,多应用于大存储空间的U盘、SD卡等方面。堆叠芯片封装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例如打线工艺、硅通孔(t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载体,所述载体具有芯片区,且所述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在所述载体内形成一个或若干个插槽,所述插槽贯穿所述载体;在所述载体芯片区的第三表面固定芯片,所述芯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芯片的第二表面包括功能区,所述芯片的第一表面与载体的第三表面相互固定;在所述插槽内固定连接键,所述连接键包括导电线,所述连接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暴露出所述导电线,所述连接键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连接键的第一端突出于或齐平于所述载体的第四表面,所述连接键的第二端齐平于所述芯片的功能区表面;在所述载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载体,所述载体具有芯片区,且所述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
四表面;
在所述载体内形成一个或若干个插槽,所述插槽贯穿所述载体;
在所述载体芯片区的第三表面固定芯片,所述芯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
和第二表面,所述芯片的第二表面包括功能区,所述芯片的第一表面与载体
的第三表面相互固定;
在所述插槽内固定连接键,所述连接键包括导电线,所述连接键包括第
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暴露出所述导电线,所述连接
键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连接键的第一端突出于或齐平于所述载
体的第四表面,所述连接键的第二端齐平于所述芯片的功能区表面;
在所述载体的第三表面形成塑封层,所述塑封层包围所述芯片和连接键,
所述塑封层的表面暴露出所述连接键的第二端和芯片的功能区表面;
在所述塑封层表面形成再布线层,所述再布线层与所述连接键的第二端
以及芯片的功能区电连接;
在所述再布线层表面形成第一焊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
插槽内固定连接键之前,在所述载体的第四表面覆盖第一粘结层,所述第
一粘结层封闭所述插槽的一端;在所述插槽内固定所述连接键之后,所述
连接键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层表面;在形成塑封层之后,去除所述
第一粘结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键还包
括位于所述导电线侧壁表面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暴露出所述连接键第一
端和第二端的导电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键的形
成步骤包括:提供初始导电线,所述初始导电线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在
所述初始导电线的侧壁表面形成初始保护层,形成初始连接键,所述初始
\t保护层暴露出所述初始导电线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沿垂直于所述初始导电
线侧壁的方向切割所述初始保护层和初始导电线,形成若干段导电线、以
及位于导电线侧壁表面的保护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保护层
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
喷涂工艺或注塑工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
料为绝缘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为
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所述有机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所述无
机绝缘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