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4369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加、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质感、外观品质的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该仪表板由能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构成,上仪表板(10)一体地包括顶壁(11)、上部前壁(12)以及上部侧壁(13),下仪表板(20)一体地包括下部前壁(22)和下部侧壁(23),该下部前壁配置于上部前壁(12)的下方,该下部侧壁配置于上部侧壁(13)的下方,该仪表板支承于转向支承件(3),该转向支承件借助侧托架(4)固定在车身侧部,在延伸设置于侧托架(4)的被固定部(40)上固定有固定部(30),该固定部设于下部侧壁(23)的上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仪表板,该仪表板由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构成,上述上仪表板一体地包括顶壁、位于上述顶壁后下方的上部前壁以及位于上述顶壁侧下方的上部侧壁,上述下仪表板一体地包括下部前壁和下部侧壁,该下部前壁配置于上述上部前壁的下方,该下部侧壁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的下方,该仪表板支承于转向支承件,该转向支承件借助侧托架固定在车身侧部。
技术介绍
若将仪表板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上下双层拼合式构造,则能够将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设定为彼此不同的颜色,从而能够提高车内装饰性。而且,能够将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复杂的形状,从而还能够具有多功能性。像这样,在欲提高仪表板的商品价值等情况下,将仪表板构成为上下双层拼合式的构造。以往,在这种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中,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将设于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多个固定部分别固定于设于转向支承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多个被固定部。然而,根据上述以往的固定构造,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对于转向支承件等的固定强度并不充分。通常,在下仪表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安装有音响设备等重物,从而下仪表板的上述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变重。因此,在上述的固定强度不充分的构造中,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容易下垂。而且,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也容易被下仪表板向车辆后方侧下方拖拽。其结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仪表板整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前柱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使仪表板的质感、外观品质下降。为了消除该问题,考虑有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非拼合式的仪表板的固定构造应用于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专利文献2的固定构造为这样的构造:使被固定部自上述侧托架的下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利用安装螺栓将设于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端部处的固定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固定在上述被固定部上。将该固定构造应用于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则将设于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端部处的固定部固定在自侧托架的下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而成的被固定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1461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 163084号公报然而,即使将专利文献2的固定构造应用于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也只是能够借助侧托架将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端部牢固地固定在转向支承件上。因此,在由上述音响设备等重物施加于下仪表板的上端部的力的作用下,下仪表板在上述安装螺栓的芯轴(横芯轴)附近车辆后方侧旋转,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容易下垂。另外,上仪表板也容易被下仪表板向车辆后方侧下方拖拽。还考虑有在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之间的接合部分开配设许多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但在该构造中,会产生部件个数增加并且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这样的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_8]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加、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质感、外观品质的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仪表板,其特征在于,该仪表板由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构成,上述上仪表板由顶壁、位于上述顶壁后下方的上部前壁以及位于上述顶壁侧下方的上部侧壁构成,并且该顶壁、该上部前壁以及该上部侧壁形成为一体,上述下仪表板由配置于上述上部前壁下方的下部前壁和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下方的下部侧壁构成,并且该下部前壁和该下部侧壁形成为一体,该仪表板由转向支承件支承,该转向支承件通过侧托架固定在车身侧部,固定部固定在沿着上述侧托架延伸的被固定部上,该固定部设于上述下仪表板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技术方案I)根据该结构,上述固定部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因此下仪表板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借助侧托架固定于刚性较高的转向支承件。由此,能够起到下述的⑴?⑶的作用。(I)能够提高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上端部相对于转向支承件的固定强度,从而能够防止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下垂。另外,由于上述固定部和被固定部位于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处,因此,能够防止在上述接合部形成间隙。其结果,能够提高仪表板的质感。(2)能够防止发生上仪表板被下仪表板拖拽从而向车辆后方侧下垂的情况。因而,能够防止将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组合而成的仪表板整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垂,能够防止在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与前柱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由此,能够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观品质。(3)通过使下仪表板的、以往没固定于转向支承件且刚性较低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固定于转向支承件,能够有效地防止下仪表板的下垂。其结果,无需在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之间的接合部分开配置许多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就能够避免组装性的下降。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固定部通过紧固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由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技术方案2)在下仪表板下垂的情况下,向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施加将该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剥离的方向的力,从而使该端部下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上述固定部被紧固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因此,与例如上述固定部被紧固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的构造相比,能够将由固定部和被固定部构成的固定构造做成对被施加的上述剥离方向上的力的抵抗性较强的构造。其结果,能够防止将下仪表板和上仪表板组合而成的仪表板整体的下垂,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前柱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观品质。(技术方案2)根据本专利技术,限制部件设置为与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构成的固定构造相邻,用于限制上述上仪表板和上述下仪表板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上述限制部件由设于上述一者的卡合部和设于上述另一者的被卡合部构成,由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技术方案3)能够防止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就是说,还能够防止上述一者相对于上述另一者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能够提高仪表板的外观品质。(技术方案3)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被上述上仪表板覆盖,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的外观品质。(技术方案4)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仪表板设有凸缘,该凸缘自上述侧托架的与上述车身侧部抵接的主体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在上述凸缘设有上述被固定部,由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技术方案5)无需相对于侧托架独立地设置设有上述被固定部的托架,作为设置上述被固定部的方法,只需变更已设置的侧托架的一部分即可。因而,无需在侧托架上组装由相对于侧托架独立的构件构成的托架,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操作性。(技术方案5)_2] 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加、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质感、外观品质的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附图说明】图1是表不车身侧部、仪表板以及前柱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X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Y部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转向支承件的立体图。图5是侧托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仪表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仪表板,其中,该仪表板由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构成,上述上仪表板由顶壁、位于上述顶壁后下方的上部前壁以及位于上述顶壁侧下方的上部侧壁构成,并且该顶壁、该上部前壁以及该上部侧壁形成为一体,上述下仪表板由配置于上述上部前壁下方的下部前壁和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下方的下部侧壁构成,并且该下部前壁和该下部侧壁形成为一体,该仪表板由转向支承件支承,该转向支承件通过侧托架固定在车身侧部,固定部固定在沿着上述侧托架延伸的被固定部上,该固定部设于上述下仪表板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井邦人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