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无人机速度快、适用环境广、无人员伤亡的特点,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无人机起落架中重要的功能结构件,目前主要有两种动力源形式:电动收放作动筒和气动作动筒。电动作动筒对电机要求高,重量大,收放时间慢,这对于高速降落、对起落架放下时间和飞机重量有要求的无人机来说,电动作动筒无法满足其要求。气动作动筒使用高压气源作为动力源,但是高压气体对作动筒运动冲击大,作动筒末端载荷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起落架的性能及飞机安全。典型的气动作动筒一般在末端没有缓冲装置,而如果需要在作动筒末端设置缓冲装置,一般长采用阻尼片或者小孔阻尼。这种阻尼形式因为孔比较小容易造成堵塞,另一方面,当活塞杆运动到缓冲区域时速度变化比较大,对阻尼腔内造成的缓冲压力大,零件受到载荷很大,为满足强度要求必须加强缓冲区域内零件的结构尺寸,增加了产品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油气式可降载气动作动筒,该作动筒可以实现正常工作行程时提供作动筒需要的大载荷,在行程末端时降低气动作动筒载荷从而减小末端的载荷冲击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式可降载气动作动筒,包括外筒(5)、固定在外筒(5)一端的端盖(2),以及设置在外筒(5)内的装在活塞杆(6)上的固定活塞(11);所述活塞杆(6)部分伸出所述端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5)的另一端为设有压力气体接口的封闭端,在外筒(5)的封闭端与所述固定活塞(11)之间设有可沿着外筒(5)长度方向移动的浮动活塞(7),该浮动活塞(7)与外筒(5)的封闭端之间形成压力气腔(12),所述浮动活塞(7)与固定活塞(11)之间形成无杆腔(13),所述固定活塞(11)与端盖(5)之间形成有杆腔(14);所述无杆腔(13)和有杆腔(14)连通而形成差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潮,金军,冯广,莫超金,汪赵宏,张威,慕建全,吴林,陈永卿,游小红,熊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