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135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涉及一种用于减小驱动气缸驱动负载运动时的冲击和振动的缓冲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阀体、接管嘴,接管嘴的一端插入阀体内并与阀体螺纹连接,阀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阀芯内孔连通的径向气孔,阀芯的中部外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阀芯一端插入阀体内孔、另一端插入接管嘴设内孔,阀芯外壁与接管嘴内壁间存在间隙,阀芯外壁与接管嘴内壁间设置O形圈密封,第一弹簧套在阀芯的一端的外壁上,活门插入阀芯的内孔内,活门的锥面可与阀芯的内孔的锥面接触密封,第二弹簧设置在接管嘴的内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阀,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减小驱动气缸驱动负载运动时的冲击和振动的缓冲阀。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高压、高速、重负载气缸应用不普遍。一般的低压轻负载气缸在缓冲腔内安装弹簧、非金属垫板或单向节流阀进行缓冲;高速气缸利用在端盖上加工节流孔,安装节流阀,或将端盖设计成超压放气阀进行缓冲。这几种技术对活塞运动速度或负载质量皆有使用限制要求,且仅能限制气缸单一方向的运动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可根据不同使用工况时负载重量的差异,调节缓冲力的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包括阀体、接管嘴、阀芯、活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阀体中空,所述接管嘴的一端插入阀体设置的内孔内并与阀体螺纹连接,所述接管嘴中空,所述阀芯中空,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气孔,所述径向气孔与阀芯设置的内孔连通,所述阀芯的内孔的一端为锥面,所述阀芯的外壁为阶梯状,所述阀芯的中部外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阀芯的一端插入阀体的内孔中,所述阀芯的另一端插入接管嘴设置的阶梯状的内孔中,阀芯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的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的内壁之间设置O形圈密封,所述第一弹簧套在阀芯的一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顶在阀芯中部的端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顶在阀体的内孔的端面,所述活门的外壁一端为锥面,所述活门插入阀芯的内孔内,所述活门的锥面可与阀芯的内孔的锥面接触密封,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接管嘴的内孔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顶在接管嘴的内孔的端面,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活门的端面。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其中还包括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与接管嘴螺纹连接。拧紧防松螺母可以防止接管嘴松动后旋出阀体。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其中所述接管嘴与阀体的配合面设置有O形圈。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其中所述活门的锥面与阀芯的内孔的锥面之间设置O形圈。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包括阀体、接管嘴、阀芯、活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时,将本缓冲阀应用在运载火箭同时安装在负载的驱动气缸的两路供气管路上,每路供气管路上装一个本缓冲阀,安装方便,任意一路供气时,另外一路供气管路上的缓冲阀可有效降低负载活塞杆的运动速度,减小驱动气缸驱动负载(防护盖)运动时的冲击和振动;本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使用工况时负载重量的差异调节接管嘴在阀体内的拧入深度,进而控制第一弹簧的预压缩力,以调节缓冲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的连接状态图(正腔正常供气时);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的使用状态图(正腔放气时);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的使用状态图(正腔放气后反腔憋压);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的使用状态图(反腔受压缩后超压放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包括阀体1、接管嘴2、阀芯3、活门4、防松螺母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阀体1中空,接管嘴2中空,接管嘴2的一端插入阀体1设置的内孔11内并与阀体1螺纹连接,旋转接管嘴2可调节接管嘴2在阀体1内的拧入深度,接管嘴2与阀体1的配合面设置O形圈15密封;防松螺母5螺纹连接在接管嘴2的外壁,拧紧防松螺母5可防止接管嘴2松动后旋出阀体1;阀芯3中空,阀芯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气孔17,径向气孔17为通孔,本专利技术中设置四个径向气孔17,每个径向气孔17均与阀芯3设置的内孔31连通,阀芯3的内孔31的一端为锥面33,阀芯3的外壁为阶梯状,阀芯3的中部外壁与阀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19,阀芯3的一端插入阀体1的内孔11中,阀芯3的另一端插入接管嘴2设置的阶梯状的内孔21中,阀芯3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2的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16,阀芯3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2的内壁之间设置O形圈13密封;第一弹簧6套在阀芯3的一端的外壁上,第一弹簧6的一端顶在阀芯3中部的端面32,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顶在阀体1的内孔11的端面12;活门4的外壁一端为锥面41,活门4插入阀芯3的内孔31内,活门4的锥面41可与阀芯3的内孔31的锥面33接触,活门4的锥面41与阀芯3的内孔31的锥面33之间设置O形圈14密封;第二弹簧7设置在接管嘴2的内孔21内,第二弹簧7的一端顶在接管嘴2的内孔21的端面22,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顶在活门4的端面42。如图2所示,为本缓冲阀使用时的连接状态,使用供气软管10’分别将两个本缓冲阀分别安装在双作用气缸23’的两个供气接口上,经过缓冲阀给双作用气缸23’供气,可驱动双作用气缸23’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负载24’运动,本图中供气软管10’、双作用气缸23’和负载24’不包含在本缓冲阀结构中,只为说明本缓冲阀工作时的连接状态。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分为正腔正常供气、正腔放气后反腔留存一定压力的气体、反腔容积受压缩后压力升高并节流泄放的过程。附图中的箭头方向代表气体流动方向。正腔正常供气时气体在缓冲阀内流动状态见图2。给缓冲阀A端供气压力P0,在气压力P0及第一弹簧6的预压缩力f1的作用下,阀芯3与接管嘴2端面接触并由O形圈13形成密封,气压力P0克服第二弹簧7的弹簧力将活门4顶开向左移动,气体流经活门4与阀芯3之间的流道间隙向B端流动,从而给双作用气缸23’供气,驱动负载24’伸出。负载24’运动到位后缓冲阀正腔放气,气体在缓冲阀内流动状态见图3。给缓冲阀A端放气,活门4受B端气压力P0及第二弹簧7的弹簧力作用向右移动与阀芯3锥面33接触并由O形圈14形成密封,气压力P0克服第一弹簧6的预压缩力f1将阀芯3顶开向右移动,气体流经接管嘴2与阀芯3之间的流道间隙(由内孔21、间隙16、径向气孔17、内孔31内孔11连通形成流道间隙)向A端流动放气。见图4,当B端气压力P0下降至P1时,作用在阀芯3上向右的作用力与第一弹簧预压缩力f1作用在阀芯3上向左的作用力平衡,此时放气停止,并在B端留存气体压力为P1。当负载24’(附图2)向下运动,则双作用气缸23’的B端气腔容积受压缩,B端气压P1升高,对气缸活塞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可减小负载24’向下的运动速度。B端气压由P1升高至P2(附图5)时,活门4受B端气压力P2及第二弹簧7弹簧力作用向右移动与阀芯3锥面33接触并由O形圈14形成密封,气压力P2克服第一弹簧6的预压缩力f1将阀芯3顶开向右移动,气体流经接管嘴2与阀芯3之间的流道间隙(由内孔21、间隙16、径向气孔17、内孔31内孔11连通形成)向A端流动放气,该流道间隙较小,可起到节流泄放的作用,从而实现B腔的缓慢泄压。本缓冲阀在使用前调压时,可通过调节接管嘴2在阀体1内的拧入深度,控制第一弹簧6的预压缩力f1,进而控制B端放气后的憋压压力P1,从而控制负载等运动部件的反向运动时的速度,平衡运动部件的动能,以适应不同负载重量及气缸的驱动压力下的缓冲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接管嘴(2)、阀芯(3)、活门(4)、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所述阀体(1)中空,所述接管嘴(2)的一端插入阀体(1)设置的内孔(11)内并与阀体(1)螺纹连接,所述接管嘴(2)中空,所述阀芯(3)中空,所述阀芯(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气孔(17),所述径向气孔(17)与阀芯(3)设置的内孔(31)连通,所述阀芯(3)的内孔(31)的一端为锥面(33),所述阀芯(3)的外壁为阶梯状,所述阀芯(3)的中部外壁与阀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19),所述阀芯(3)的一端插入阀体(1)的内孔(11)中,所述阀芯(3)的另一端插入接管嘴(2)设置的阶梯状的内孔(21)中,阀芯(3)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2)的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16),所述阀芯(3)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2)的内壁之间设置O形圈(13)密封,所述第一弹簧(6)套在阀芯(3)的一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弹簧(6)的一端顶在阀芯(3)中部的端面(32),所述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顶在阀体(1)的内孔(11)的端面(12),所述活门(4)的外壁一端为锥面(41),所述活门(4)插入阀芯(3)的内孔(31)内,所述活门(4)的锥面(41)可与阀芯(3)的内孔(31)的锥面(33)接触密封,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在接管嘴(2)的内孔(21)内,所述第二弹簧(7)的一端顶在接管嘴(2)的内孔(21)的端面(22),所述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顶在活门(4)的端面(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向通气反向超压泄放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接管嘴(2)、阀芯(3)、活门(4)、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所述阀体(1)中空,所述接管嘴(2)的一端插入阀体(1)设置的内孔(11)内并与阀体(1)螺纹连接,所述接管嘴(2)中空,所述阀芯(3)中空,所述阀芯(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气孔(17),所述径向气孔(17)与阀芯(3)设置的内孔(31)连通,所述阀芯(3)的内孔(31)的一端为锥面(33),所述阀芯(3)的外壁为阶梯状,所述阀芯(3)的中部外壁与阀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19),所述阀芯(3)的一端插入阀体(1)的内孔(11)中,所述阀芯(3)的另一端插入接管嘴(2)设置的阶梯状的内孔(21)中,阀芯(3)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2)的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16),所述阀芯(3)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接管嘴(2)的内壁之间设置O形圈(13)密封,所述第一弹簧(6)套在阀芯(3)的一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弹簧(6)的一端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维奇黄福友王立何燚赵立乔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