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粘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381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粘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的制备工艺.多粘芽孢杆菌经一、二级种子扩大培养后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补料流加碳源增加芽孢杆菌的数量和转化率,显著提高单位产量,降低了单位成本;结束发酵,使用真空薄膜浓缩器浓缩发酵液,发酵液中的可溶性增效物质、促生物质、抑菌活性物质能有效回收;浓缩发酵液用多级低温喷雾流化干燥设备干燥造粒,分选颗粒,旋风分离器捕集细粉返回再造粒,得每克菌粉CFU不少于1.5×1010个的多粘芽孢杆菌产品。尾气处理,达标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最大程度保留发酵液中有效物质,产品质量高、设备利用率高,生物活性保持的比较好,废气,废水达标排放,能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粘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一级种子培养:5000ml三角瓶中装有2000ml一级种子培养基,115℃‑121℃湿热灭菌15‑30min,取10ml多粘芽孢杆菌活菌冻干管菌种接种于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在28℃‑30℃培养12~16h;一级种子培养所用培养基的原料及用量为:葡萄糖0.5%‑2.5%,牛肉膏0.5%‑3%,蛋白胨0.5%‑3%,氯化钠0.5%‑1%,培养基pH为6.5‑7.5;2)二级种子培养:在400L发酵罐中装有150L或300L二级种子培养基,115℃‑121℃湿热灭菌15‑30min,将3000ml长好的一级种子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28℃‑30℃培养12~16h;二级种子培养所用培养基的原料及用量为:葡萄糖0.5%‑2.5%,酵母抽提物0.5%‑3%,蛋白胨0.5%‑2.5%,磷酸氢二钾0.02%‑0.05%,氯化钠0.5%‑1%,硫酸镁0.02%‑0.1%,培养基pH调为6.5‑7.5;3)发酵:在5m3或40m3发酵罐中装有4000L或30m3多粘芽孢杆菌活菌发酵培养基,115℃‑121℃湿热灭菌15‑30min,将150L或300L长好的二级种子接种于多粘芽孢杆菌活菌发酵培养基中,控制罐压0.02Mpa‑0.05Mpa,在28℃‑32℃培养40‑46h;发酵所用培养基的原料及用量为:葡萄糖1%‑2%,豆粕1%‑3%,玉米浆1%‑3%,酵母粉1%‑3%,蛋白胨1%‑3%,麦芽浸粉1%‑2%,磷酸氢二钾0.01%‑0.05%,硫酸镁0.1%‑0.2%,硫酸锰0.002%,培养基pH为6.5‑7.5;4)补料:当发酵至12‑17h开始流加由葡萄糖20%‑60%、水40%‑80%配制成的碳源葡萄糖补料培养基,发酵至38‑42小时结束;5)pH控制:根据需要用质量百分浓度18%‑24%的氨水流加调节pH,使发酵液液pH控制在6.0‑6.5之间;6)至芽孢形成率大于等于90%时,结束发酵;7)将发酵液加热到35℃‑60℃时进入浓缩器,在真空度为‑70kpa~‑95kpa下进行浓缩,浓缩至含固量达到10%‑25%时,开始出料;8)浓缩发酵液用多级低温喷雾流化干燥设备进行干燥造粒,颗粒经过分选,符合颗粒要求直接出塔,得CFU不少于1.5×1010个的多粘芽孢杆菌产品;所述进风温度130‑180℃,出口温度60‑80℃;9)尾气处理:采用化学氧化、等离子照射或紫外照射去味、脱氨氮或脱硫化氢处理后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犇周荣华廖先清陈伟刘芳黄大野明京张光阳杨自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