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菌株、培养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60165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copriae)BLG69菌株、培养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该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441。该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能够以原油作为唯一碳源,在37℃~60℃的温度下代谢产生乳化剂,对原油进行乳化,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适用温度范围广。同时,该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对油藏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利用其进行驱油时,不需要在地面发酵,可以通过向油藏内注入能够促进其生长代谢的激活剂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菌株、培养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采油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菌株、培养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EnhancedOilRecovery,MEOR)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来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的一种生物技术,由于其具有应用范围广、实施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其代谢特性不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其驱油机理也不同,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微生物采油工艺。微生物驱油的机理主要包括: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气体增加地层压力、降低原油粘度;产生有机酸改善油藏岩石的渗透率;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产生生物聚合物控制流动度选择性封堵;降解原油重质组分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等。其中,利用微生物乳化原油从而降低原油粘度的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够较为显著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微生物乳化原油从而降低原油粘度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在于菌株的选用。申请公布号CN104371940A和CN102757994A的专利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菌株、培养方法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copriae)BLG69菌株,其特征在于,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4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乳化原油的热堆肥芽孢杆菌(Bacillusthermocopriae)BLG69菌株,其特征在于,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14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如SEQIDNo.1所示。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采集自华北油田45℃~60℃油藏的油水样品置于经过灭菌的富集培养基中,在温度45℃~60℃、转速120~200rpm的摇床中振荡培养,经过分离纯化得到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步骤b,将步骤a所得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45℃~60℃、转速120~200rpm的摇床中振荡培养72小时,得到发酵液;检测所述发酵液的表面张力,所述表面张力达到40mN/m以下的发酵液对应的菌株即为所述热堆肥芽孢杆菌BLG69菌株;其中,步骤a中,所述富集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清水,100份;原油,8~10份;氯化铵,0.09~0.12份;硝酸钠,0.18~0.21份;磷酸氢二钾,0.04~0.06份;硫酸钠,0.18~0.21份;硫酸镁,0.02~0.03份;碳酸钠,0.04~0.06份;醋酸钠,0.02~0.03份;酵母粉,0.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靖任付平宋社民胡书宝刘媛薛燕芬郑雅李勇斌王冠刘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