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427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包括感器组件、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其中执行机构由发动机启停装置和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组成,所述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通过其内部的楔形空间槽与滚柱的配合实现其内外圈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离合器的单向超越。其设计原理在于通过传感器组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再通过控制器向执行机构发送命令,实现对车辆的无动力滑行控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下,能使车辆的驱动车轮和驱动轴脱连实现无动力滑行,降低传动系统的摩擦损失,延长滑行距离,减少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在无动力滑行时,司机不能控制离合器的离合状态,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变速箱的档位换到空档,松掉油门,使汽车在无动力状态下滑行。在滑行过程中,驱动轮会带动传动系统中的旋转部件旋转,变速箱、差速器高速旋转搅油时会消耗较大能量,发动机的低速旋转也会损耗能量,汽车车辆的滑行距离会明显缩短,节油效果较差。申请人曾申请名称为“一种双向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申请号:201520054286.1),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基于传统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进行设计,可实现正向单向超越、逆向单向超越、双向超越以及双向楔合四种工作模式,实现动力从原动机到工作机的单向或双向传递。其中,动力的单向传递模式下,能够使驱动轮与驱动轴脱连。本技术不仅可用在传统的汽车上,还可以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使用其它能源的汽车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对车辆无动力状态下滑行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减少对变速箱的损害以及节油等。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组件、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其中执行机构由发动机启停装置和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组成,所述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主要由内圈8、外圈1、电磁线圈13和控制机构10组成,所述内圈8上套置有保持架2,控制机构10外沿端面上的楔爪9穿过保持架2端板上对应的开孔滑动安装在内圈8一侧;所述外圈I的内侧面与内圈8外侧面形成楔形槽,其内依次安装有滚柱复位弹簧6、滚柱7和楔块3,所述滚柱复位弹簧6顶靠在保持架2侧向间隔板上,楔块3与楔爪9接触连接,当控制机构10沿轴向滑动时,通过楔爪9控制滚柱7和楔块2沿圆周方向运动,滚柱7在楔形槽内活动或锁止。所述传感器组件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驱动轮转速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以及变速器挡位传感器组成,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启停装置、变速箱以及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相连。进一步,所述内圈I外侧和控制机构10内侧之间通过花键安装有铝圈12,所述控制机构10内沿凹槽与铝圈12上对应的凹槽之间装有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1,控制机构10与铝圈12同步转动并沿轴向相对滑动。进一步,所述电磁线圈13套置在轭铁14内,进而套置在控制机构10上,并通过通断电控制控制机构1沿轴向滑动。更进一步,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还包括坡度传感器,所述坡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本技术不仅可用在传统的汽车上,还可以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使用其它能源的汽车上。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通过电磁线圈的通、断电,实现控制机构的轴向滑动,进而控制滚柱在楔形槽内的位置状态,当滚柱未处于楔紧状态时,内、外圈可相对自由旋转,此时无动力传递;当滚柱处于被楔紧状态时,内、外圈被滚柱锁止而相对静止,外圈在内圈的带动下旋转,实现动力的传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止汽车滑行时损伤到变速箱,更重要的是能达到很好的省油效果。节约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发动机摩擦损耗的能量和变速箱、差速器高速旋转时的搅油损耗。【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工作原理框图;图2:本技术安全滑行控制流程图;图3:本技术各部件连接示意图;图4:本技术在汽车无动力滑行时控制流程图;图5:本技术在汽车有动力驱动时控制流程图;图6: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的爆炸分解图;图7: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正向轴向视图;图8: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反向轴向视图;图9: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电磁线圈断电时侧视图;图10: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电磁线圈断电时径向剖视图;图11: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电磁线圈通电时侧视图;图12: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电磁线圈通电时径向剖视图图13: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断电时控制机构控制滚柱示意图;图14: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通电时控制机构控制滚柱示意图;图15: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的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图16: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与驱动轴和车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1-外圈、2-保持架、3-楔块、4-滚柱、5-滚柱复位弹簧、6_滚柱复位弹簧、7_滚柱、8-内圈、9-楔爪、10-控制机构、11-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2-铝圈、13-电磁线圈、14-轭铁、15-驱动轴、16-车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组件、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其中,执行机构由发动机启停装置和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组成,传感器组件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驱动轮转速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以及变速器挡位传感器组成,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启停装置、变速箱以及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相连。下面将具体阐述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如图6、图7和图8所示,该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由外圈1、内圈8、保持架2、控制机构10、四个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1、铝圈12、线圈13、滚柱4和7、楔块3以及滚柱复位弹簧5和6组成。如图6-8所示,保持架2固定套置在内圈8上,使保持架2和内圈8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外圈I套置在保持架2上,能够相对于保持架2旋转,控制机构10、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1以及铝圈12安装在内圈8的一侧。如图6所示,内圈8的外侧面为对称分布的平斜面,外圈I内侧面与内圈8外侧面之间最近距离小于滚柱4、7直径,最远距离大于滚柱4、7直径,进而形成楔形槽,当滚柱4、7位于该楔形槽空间空隙较大(外圈I内侧面与内圈8外侧面之间距离较远)位置时,滚柱4、7不会被内外圈的相对运动楔紧;当滚柱4、7位于该楔形槽空间空隙较小(外圈I内侧面与内圈8外侧面之间距离较近)位置时,柱4、7会被内外圈的相对运动楔紧。如图6所示,控制结构10主体为圆形套筒,一端设有内沿和外沿,在其外沿的端面上,平行于其轴线均匀地分布有相同的楔爪9,如图13和图14所示,楔爪9的爪头宽于爪根。此外,在控制机构10的内圆周侧面壁上设有花键,内侧内沿上设有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1的安装凹槽。如图15所示,保持架2为镂空的框架结构,其由两个端板和侧向的间隔板组成,在一侧端板上分别开有方孔,该方孔的形状与楔爪9端面形状相匹配,控制机构10的楔爪9穿过保持架2端板上的方孔,控制机构10外沿端面顶靠在保持架2的端板外侧。如图6所示,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1 一端顶靠在控制机构10内沿的凹槽内,另一端顶靠在铝圈12上对应的凹槽内,铝圈12内侧设有花键槽,外侧设有花键。而内圈8的一端外圆周面上开有花键。铝圈12通过花键分别与内圈8以及控制机构10连接,且铝圈12与内圈8之间为过盈配合,控制机构10套在铝圈12上,能相对于铝圈轴向移动,并随铝圈同速转动。电磁线圈13套在轭铁14内,电磁线圈13和轭铁14固定在一起,轭铁14套置在内圈12的外端沿上,轭铁14能够相对于内圈12旋转,但不能轴向运动。控制机构10能够相对于电磁线圈13轴向运动和自由旋转,轭铁14固定在使用该单向可控离合器的机体上。对电磁线圈13进行通、断电,控制机构10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能够克服控制机构复位弹簧11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沿轴线方向滑动。如图9-14所示,电磁线圈是按如下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无动力滑行控制装置,由传感器组件、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由发动机启停装置和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组成,所述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主要由内圈(8)、外圈(1)、电磁线圈(13)和控制机构(10)组成,所述内圈(8)上套置有保持架(2),控制机构(10)外沿端面上的楔爪(9)穿过保持架(2)端板上对应的开孔滑动安装在内圈(8)一侧;所述外圈(1)的内侧面与内圈(8)外侧面形成楔形槽,其内依次安装有滚柱复位弹簧(6)、滚柱(7)和楔块(3),所述滚柱复位弹簧(6)顶靠在保持架(2)侧向间隔板上,楔块(3)与楔爪(9)接触连接,当控制机构(10)沿轴向滑动时,通过楔爪(9)控制滚柱(4)和楔块(3)沿圆周方向运动,滚柱(4)在楔形槽内活动或锁止;所述传感器组件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驱动轮转速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以及变速器挡位传感器组成,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启停装置、变速箱以及轮边可控式超越离合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炳钊包凯陈虹岳汉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