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736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焊接在底座总成上用来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所述的滑轨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底座总成与滑轨构成滑动配合。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油箱的固定和安装要求;当客车油箱舱处侧面发生轻微碰撞时,保护框总成完全可以抵御此类冲击对油箱的影响;当客车油箱舱处侧面发生严重碰撞时,底座总成连同保护框总成可以沿滑轨平移,以缓冲外部冲击,保证油箱的绝对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箱,具体涉及一种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在发生事故时其油箱的安全引起了整个行业和国家的重视,因为在事故中,油箱一旦因剧烈冲击而破裂后起火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车毁人亡,所以国家在新的客车安全标准中规定油箱一定要置于前轮中心后。之前的行业内习惯将油箱布置在前轮前,以便最少的占用行李舱空间,现今布置在前轮中心后则需要在原行李舱处单独划出油箱舱,以保证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有足够的缓冲区域来保证油箱的安全。但这种结构当车辆在受到侧面碰撞时对油箱的安全却没有得到保证,即油箱虽然距离车头远了,但是油箱距离车身两侧的距离没有变化,特别是现在受到成本和轻量化的诉求,越来越多的油箱使用塑料材质制成,其吸收冲击能力更弱,所以怎么在客车发生侧碰撞时保护好油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在客车发生侧碰撞时,可以对油箱进行保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焊接在底座总成上用来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所述的滑轨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底座总成与滑轨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底座总成包括由两根第一梁及两根第二梁焊接形成的方形底框,所述的第一梁与滑轨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两根第一梁之间还设有连接两者且平行于第二梁的第三mο所述的保护框总成包括与方形底框平行设置的方形顶框,方形顶框与方形底框的四角处分别设有连接两者的立柱,保护框总成的前、后、左、右四个立面内分别焊接有呈X型交叉的加强矩形管。所述的第一梁的外侧面设有与滑轨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块,滑块与第一梁整体成型,所述的第二梁为矩形管,所述的第三梁为开口向下的U型梁,第三梁上设有便于油箱安装的通孔。所述的滑轨由截面呈L型的滑道和固定在滑道上方的压板组成,所述的压板与滑道之间形成截面为“凹型”的滑槽,所述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所述的压板与滑道螺栓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油箱的固定和安装要求;当客车油箱舱处侧面发生轻微碰撞时,保护框总成完全可以抵御此类冲击对油箱的影响;当客车油箱舱处侧面发生严重碰撞时,底座总成连同保护框总成可以沿滑轨平移,以缓冲外部冲击,保证油箱的绝对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座总成与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保护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1、焊接在底座总成I上用来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2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3,滑轨3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底座总成I与滑轨3构成滑动配合。优选的,保护框总成和底座总成满焊刚性连接。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底座总成I包括由两根第一梁11及两根第二梁12焊接形成的方形底框,第一梁11与滑轨3构成滑动配合,两根第一梁11之间还设有连接两者且平行于第二梁12的第三梁1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保护框总成2包括与方形底框平行设置的方形顶框21,方形顶框21与方形底框的四角处分别设有连接两者的立柱22,保护框总成2的前、后、左、右四个立面内分别焊接有呈X型交叉的加强矩形管23。进一步的,如图5、图6所示,第一梁11的外侧面设有与滑轨3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块111,滑块111与第一梁11整体成型,第二梁12为矩形管,第三梁13为开口向下的U型梁,第三梁13上设有便于油箱安装的通孔131。油箱可通过保护框总成的上部开口放入,并通过箍带和螺母连接在底座总成的第三梁上。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滑轨3由截面呈L型的滑道31和固定在滑道31上方的压板32组成,压板32与滑道31之间形成截面为“凹型”的滑槽33,滑块111在滑槽33内滑动,压板32与滑道31螺栓连接。换句话说,第一梁可以理解成截面为凸型的梁,由第一梁和滑块整体成型构成,滑轨可以理解为截面为凹型的滑轨,由L型的滑道和压板构成,滑块在滑轨的凹槽内滑动。L型的滑道上开有螺纹孔并与车身之间刚性连接,压板在螺纹孔的对应位置开有圆形通孔,当底座总成与保护框总成通过第一梁上的滑块卡入L型的滑道后,再将压板放在L型滑道上并用螺栓紧固,将整个装置锁紧。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如图7所示,先将上部的保护框总成与下部的底座总成满焊在一起,油箱100通过保护框总成上部的开口放入,并通过箍带与螺母将油箱与底座总成上的第三梁固定,再将组装好的整体通过第一梁卡入L型滑道上,并通过压板和螺栓将其与车身锁紧。在正常情况下,本装置可以满足油箱的固定和安装要求;当客车油箱舱处侧面发生轻微碰撞时,保护框总成完全可以抵御此类冲击对油箱的影响;当客车油箱舱处侧面发生严重碰撞时,底座总成连同保护框总成可以沿滑轨平移,以缓冲外部冲击,保证油箱的绝对安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1)、焊接在底座总成(I)上用来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2)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3),所述的滑轨(3)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底座总成(I)与滑轨(3)构成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总成(I)包括由两根第一梁(11)及两根第二梁(12)焊接形成的方形底框,所述的第一梁(11)与滑轨(3 )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两根第一梁(11)之间还设有连接两者且平行于第二梁(12 )的第三梁(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框总成(2)包括与方形底框平行设置的方形顶框(21),方形顶框(21)与方形底框的四角处分别设有连接两者的立柱(22),保护框总成(2)的前、后、左、右四个立面内分别焊接有呈X型交叉的加强矩形管(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梁(11)的外侧面设有与滑轨(3)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块(111),滑块(111)与第一梁(11)整体成型,所述的第二梁(12)为矩形管,所述的第三梁(13)为开口向下的U型梁,第三梁(13)上设有便于油箱安装的通孔(1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3)由截面呈L型的滑道(31)和固定在滑道(31)上方的压板(32)组成,所述的压板(32)与滑道(31)之间形成截面为“凹型”的滑槽(33),所述的滑块(111)在滑槽(33)内滑动,所述的压板(32)与滑道(31)螺栓连接。【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焊接在底座总成上用来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所述的滑轨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底座总成与滑轨构成滑动配合。由上述技术方案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1)、焊接在底座总成(1)上用来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2)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3),所述的滑轨(3)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底座总成(1)与滑轨(3)构成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成林王孝来严伟张金武胡晶刘有建汪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