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及自行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32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易受来自链轮的力的部分强度得到改善、可平滑进行更换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和自行车用轮毂。该外部件(6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后轮毂(15)的轮毂轴(43),具有外部件本体(71)和转接器(73)。外部件本体(71)配置于链轮(63)的内周侧,并具有不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链轮(63)的结合部(64)的第一止转部(71a)。转接器(73)为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外部件本体(71)的转接器安装部(71b)、并具有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链轮(63)的结合部(64)的第二止转部(73a)的筒状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アウタ一),特别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自行车轮毂的轮毂轴上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具有这种外部件的轮毂。
技术介绍
自行车,一般都具有构成车身骨架的构架,在构架的后端部连结着后轮的后轮毂。后轮毂通常都是有配置于后轮的转动中心的轮毂轴、可绕轮毂轴自由转动地安装的外部件与轮毂壳、只可向一个方向相对转动地将外部件与轮毂壳连结起来的单向超越离合器。轮毂壳是在外周部连结着后轮辐条的筒状构件。外部件成轴向邻接轮毂壳配置,是结合于链轮内周部的筒状构件。在这样的自行车中,骑手一踩踏板,通过链子使链轮转动,外部件与链轮一体转动。而后,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轮毂壳与外部件本体一体转动。由此,使后轮转动。作为这种外部件,为按规定的变速操作可得到各种速度级,提出了具有多个不同直径的链轮的多级链轮式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多个链轮沿轴向并列配置,同时在各内周部形成沿周向反复成凹凸形状的结合部。另一方面,在外部件的外周部,形成可结合于链轮的结合部、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花键的止转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75459号公报。但是,在用于越野赛等的竞技用自行车中,为可以更快的速度行驶,希望车身轻量化。因此提出了借以铝等轻金属构成外部件来减轻车身重量。可是,在传递动力时,外部件的止转部要受到从链轮在转动方向所施加的较大的负荷。从而,随着骑手踩动踏板的动作,外部件本体的止转部要由链轮结合部在转动方向反复被挤压,在铝制的外部件中,或止转部的花键变形,或产生损伤、疲劳等。特别是在多级链轮式的外部件中,例如,在将一部分链轮更换成新的链轮的情况下,由于必须使该链轮与外侧的链轮一起沿轴向滑动从外部件上取下,在止转部变形状态操作起来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在易受来自链轮的力的部分、强度得以改善并可平滑进行更换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及自行车用轮毂。第一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自行车轮毂的轮毂轴上的外部件,它具有外部件本体与转接器。外部件本体配置于链轮的内周侧,并具有不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链轮的内周部的第一止转部。转接器成筒状,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外部件本体的外周部,并具有可相对自由转动地结合于链轮内周部的第二止转部。在这样的外部件中,由于采用了外部件本体与单独的转接器,可以不同的材料构成两者,同时借将转接器配置于易受链轮来的转动方向的力处,可仅更换易变形部分。第二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在第一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中,由不同材料构成外部件本体与转接器。在这种外部件中,例如以硬质材料构成转接器的情况下,变得不易变形,进而在这种情况下,以铝等较轻材料构成外部件本体,这时可确保转接器的强度,又可望减轻整个外部件的重量。第三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在第一项或第二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中,第一与第二止转部的径向断面为同一形状,轴向相邻配置,同时借一同结合于一个链轮而限制其相对转动。在这种外部件中,由于可沿整个外部件使链轮在轴向滑动,故可平滑地进行链轮的更换。另外,在这里由于2个止转部同时结合于1个链轮上,故外部件本体与转接器可相互止转。第四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自行车轮毂的轮毂轴上的外部件,具有外部件本体与转接器。外部件本体是配置于链轮内周侧的筒状构件。转接器成筒状,由与外部件本体不同的材料构成,在其内周部具有用于不可相对转动地安装于外部件本体的外周部的内周结合部。在这种外部件中,转接器是,由内周结合部对外部件本体止转,不必采取将1个链轮同时结合于2个止转部的构成。另外,与第二项专利技术的外部件一样,例如以硬质材料构成转接器而不易变形,进而在这种情况下,以铝等较轻材料构成外部件本体,可确保转接器强度并可望减轻整个外部件的重量。第五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在第四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中,转接器具有不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链轮内周部的第一止转部。在这样的外部件中,即使在第一止转部受到来自链轮的挤压力而变形的情况下,也可将转接器从外部件本体取下更换。第六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在第五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中,外部件本体具有不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链轮内周部的第二止转部。另外,第一与第二止转部,其径向断面为相同形状,轴向相邻配置。在这种外部件中,由于可使链轮沿整个外部件轴向滑动,故可平滑地进行链轮更换。第七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在第四~六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中,将转接器对着外部件本体的外周部压入。在这种外部件中,具体地转接器借相对后轮本体压入而实现相对不可转动安装。第八项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轮毂,具有轮毂轴、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和轮毂壳。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可绕轮毂轴自由转动地被安装,是第一~第五项专利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轮毂壳轴向相邻配置于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并可绕轮毂轴向自由转动地被安装。在这种轮毂中,例如,自行车链转动,链轮转动,外部件与其一体转动。而后,外部件来的力矩传递到轮毂壳,通过辐条传递到后轮。在这种情况下,在外部件的外周部,由于使用了外部件本体与单独的转接器,故可以不同种材料构成两者,同时借将转接器配置于受链轮来的力较大的场所,可仅更换易变形部分。如依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外部件本体与单独的转接器,故可以不同种材料构成两者,同时由于将转接器配置于易受链轮来的转动方向的力的场所,故可仅更换易变形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轮毂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将前述自行车用轮毂的外部件的一部分与该部分截面一起表示的侧视图。图3是将前述自行车用轮毂与该部分截面一起表示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前述自行车用轮毂的外部件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自行车用轮毂的外部件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自行车的整体构成)在图1中表示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后轮毂(自行车用轮毂)15的自行车1的侧视图。自行车1是道路赛车(ロ一ドレ一ス)用自行车,具有构成车身骨架的构架3。构架3具有菱形的构架本体4和上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构架本体4的前端部4a、下部分成两股的前叉5。而自行车1具有连结于前叉5的上端部的车把部7,配置于构架本体4的下部并用来将骑手踏踏板的力变换为驱动力的驱动部9,结合于前叉5的下端的前轮毂11与连结它的前轮13,连结于构架本体4的后端部的后轮毂15和与其相连结的后轮17,用于制动前轮13与后轮17的前、后制动装置19(图中仅示出一方)。在构架本体4上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地固定着安装了鞍座21的车座支撑22。驱动部9具有有着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构架本体4的下端部26上的3级大直径齿轮的链轮曲柄27,构成后轮毂15的一部分的10级小直径齿轮(多个链轮)63,架设于大直径齿轮与小直径齿轮63间的链29。前轮13与后轮17同有环状轮圈30,在轮圈30上安装的带内胎的轮胎31,从轮圈30内周部大致成放射状向内周侧延伸并连结于前、后轮毂11、15的多根辐条32。现在详细说明多个链轮63。如图2所示,多个链轮63以由多个链轮构成的第一链轮群63a-63f、第二链轮63g、第三链轮63h构成,从链轮63a到链轮63h直径依次变大。各链轮63a-63h分别在其内周部具有用于结合外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自行车轮毂的轮毂轴上的自行车轮毂用外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链轮内周侧、并具有不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所述链轮的内周部的第一止转部的筒状外部件本体;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外部件本 体的外周部、并具有可相对转动地结合于所述链轮内周部的第二止转部的筒状转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久隆则辰己卓司北川功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