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9144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自动变速器包括同步器和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进油路和回油路以及控制同步器的第一控制元件和控制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的第二控制元件,进油路和回油路上并接有为第一控制元件供油的第一控制油路和为第二控制元件供油的第二控制油路,并且进油路和回油路上还连接有至少用于控制向第一控制油路和第二控制油路供油的主换向阀,其中,第一控制油路上具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油路上具有第二控制阀。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控制换挡变速器及制动器的控制油路和控制同步器的控制油路相互独立,不会发生相关干扰,能够精确地实现换挡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 制系统和使用该液压控制系统的车辆,更具体地设计一种模块化8速自动变送器的电液控 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车辆制造领域中,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动力系和液压控制系统。其 中,6速自动变速器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力机型。但是,为了加强动力的传输性和提高车辆的 燃油经济性。已经有8速甚至更高挡位的自动变速器准备上市。其中,更高挡位的自动变 速器的控制更为困难和关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例如这种模块化8速自动变速器的、 可提供精确地控制和提高传动装置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现有技术方案,多采用行星排结构的自动变速器或者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结构, 并且在控制系统中对采用机械阀和手动阀等液压阀来控制系统的油压,其中的换挡离合器 和同步器等部件控制相互干扰,不能精确实现换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 精确实现换挡操作。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控 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 制系统,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同步器和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进油 路和回油路以及控制所述同步器的第一控制元件和控制所述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的第二 控制元件,所述进油路和所述回油路上并接有为所述第一控制元件供油的第一控制油路和 为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供油的第二控制油路,并且所述进油路和所述回油路上还连接有至少 用于控制向所述第一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油路供油的主换向阀,其中,所述第一控制 油路上具有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工作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油路上具有控制所述 第二控制元件工作的第二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主换向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 二控制阀分别为与该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主换向阀为带压力控制功能的换向阀,以及/或者所述第一控制阀 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分别包括带压力控制功能的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元件为液压缸,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带压力控制功能的二 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液压缸的两个工作油腔分别与该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 油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控制阀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主 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之间的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自动变速器为8速自动变速器,所述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为四组,并 且所述第二控制元件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对应地为四个,所述第一控制元件为具有左位、中 位和右位的无杆液压缸。 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油路上的蓄能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油路的压力回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元件 为液压缸,并且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该液压缸的活塞位置的位移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位于所述进油路上的液压源和位于所述回油路上 的油箱,该主换向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该二位三通换向阀的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源连通, 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油路和第二控制油路连通,并且所 述第一控制油路和第二控制油路分别与所述油箱连通。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自动变速器和控制该自 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为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控制换挡变速器及制动器的控制油路和控制同 步器的控制油路相互独立,不会发生相关干扰,能够精确地实现换挡操作。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控制元件 2 第二控制元件 3 主换向阀 4 第一控制阀 5 第二控制阀7 蓄能器 8 压力传感器9 位移传感器 41 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 开关阀 51 第一换向阀 52 第二换向阀 53 第三换向阀 54 第四换向阀 P 液压源 T 油箱F 过滤器 S 溢流阀 S1 左位 S2 右位 N 中位 M 电机L1 进油路 L2 回油路 L3 第一控制油路 L4 第二控制油路【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液压原理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 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实 用新型。其中,能够理解的是,液压原理图中的各部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仅为本技术的 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进行修改 或替换,例如液压源P可以为由电机M驱动的液压泵,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提供液压油的压力 源,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各换向阀也可以由其他种类换向阀代替。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使用该液压控制 系统控制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其中的自动变速器优选为模块化的8速自动变速器,可以包 括两个模块,其中一个为行星排齿轮箱模块,另一个为平行轴齿轮箱模块,具体地,该自动 变速器包括同步器(未显示)和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未显示),以通过部件之间的配合实 现换挡,其中同步器、换挡离合器和制动器本身的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 不做过多赘述。为了实现对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来实现 对各部件的控制。具体地,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进油路L1和回油路L2,其中公知地,进油 路L1上具有提供压力油的液压源P以提供液压系统的动力,回油路L2上具有存储油液的 油箱T以卸载液压系统的动力,该液压源P可以为由电机M驱动的液压泵。另外,还可以在 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过滤器F以保证油液的纯度,为了防止由于过滤器F堵塞而造成的系 统压力过大而损害过滤器等部件的故障,该过滤器F还可以并接有带弹簧的单向阀,当油 液压力克服弹簧时油液可以通过该单向阀流动。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还在液压源P和 油箱T之间连接有溢流阀S,当系统压力超过该溢流阀S的设计压力时,油液可以通过该溢 流阀S流回油箱,从而避免泄油或损害部件的问题。对于以上过滤器F和溢流阀S的设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具有其他各种变形,对此本技术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控制同步器的第一控制元件1和控制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的第二控制元件2。其中,进油 路L1和回油路L2上并接有为第一控制元件1供油的第一控制油路L3和为第二控制元件 2供油的第二控制油路L4,并且进油路L1和回油路L2上还连接有至少用于控制向第一控 制油路L3和第二控制油路L4供油的主换向阀3,其中,第一控制油路L3上具有控制第一控 制元件1工作的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油路L4上具有控制第二控制元件2工作的第二控 制阀5。 这样,通过相互并联并具有各自控制阀的第一控制油路L3和第二控制油路L4,能 够分别对第一控制元件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同步器和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进油路(L1)和回油路(L2)以及控制所述同步器的第一控制元件(1)和控制所述换挡离合器及制动器的第二控制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路(L1)和所述回油路(L2)上并接有为所述第一控制元件(1)供油的第一控制油路(L3)和为所述第二控制元件(2)供油的第二控制油路(L4),并且所述进油路(L1)和所述回油路(L2)上还连接有至少用于控制向所述第一控制油路(L3)和所述第二控制油路(L4)供油的主换向阀(3),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油路(L3)上具有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1)工作的第一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油路(L4)上具有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元件(2)工作的第二控制阀(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伟玮孙秀玲武凤荣黄斌周广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