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80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包括弹簧、阻尼器,其关键在于:其弹簧分成了两根弹簧(2、4),在两根弹簧(2、4)之间安装了导套(3);减振器外筒内腔对导套(3)进行导向;在减振器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片(1),起缓冲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悬挂刚度成两级变化。使一人骑车和两人骑车几乎都保持在同一固有振动频率,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克服了现有摩托车其悬挂刚度不能成级变化的不足。(*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整车的固有振动频率决定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固有振动频率越小平顺性越好;固有振动频率越大平顺性越差。而固有振动频率与悬挂刚度成正比,与载荷成反比。因此为了使整车的固有振动频率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就应该使悬挂刚度随载荷一起变化,但是现有的摩托车却很少达到这一点。由于摩托车的载荷有明显的成级变化的特点。要么是一人,要么是两人,因此,其悬挂刚度也应该设计成两级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使悬挂刚度成两级变化。我们知道一只弹簧为一种刚度,当使这只弹簧一部份参与工作就得到另一种刚度,而且比完全参与工作时刚度大。本技术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设计的,使其中的弹簧具有两级刚度。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即一种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包括弹簧、阻尼器,其关键在于其弹簧分成了两根弹簧,在两根弹簧之间安装了导套;减振器外筒内腔对导套进行导向;在减振器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片,起缓冲作用。当一人骑车时两根弹簧都参与工作,导套沿着减振器外筒内腔上下运动,此时刚度小,与一人骑车的重力相匹配,固有振动频率不大。当两人骑车时,一根弹簧被压缩后,导套接触到橡胶垫片,这根弹簧不再参与工作,这时减振器刚度变大,与两人重力相匹配,固有振动频率几乎不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悬挂刚度成两级变化。使一人骑车和两人骑车几乎都保持在同一固有振动频率,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克服了现有摩托车其悬挂刚度不能成级变化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包括弹簧和阻尼器,其关键在于其弹簧分成了弹簧2和弹簧4,在两根弹簧之间安装了导套3;减振器外筒内腔对导套3进行导向;在减振器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包括弹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其弹簧分成了两根弹簧(2、4),在两根弹簧(2、4)之间安装了导套(3);减振器外筒内腔对导套(3)进行导向;在减振器的底部安装有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垫片(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包括弹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其弹簧分成了两根弹簧(2、4),在两根弹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维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