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786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的式(IV)所示多取代5元杂环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活性代谢物、多晶型物、酯、异构体或前药,以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所提供化合物可以被用作选择性的、非可逆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并可被进一步用来治疗跟B细胞异常增生相关的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癌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具有式(IV)结构的化合物制备药物的用途、以及预防跟治疗跟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Btk过高活性相关的疾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不可逆的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 Btk)的化合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这些化合物治疗疾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蛋白激酶,人类酶中的最大家族,包括远远超过500种蛋白质。特别地,酪氨酸激 酶磷酸化蛋白质在酪氨酸残基的酚部分。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控制细胞生长、迀移和分化 的成员。异常的激酶活性已经涉及许多人类疾病,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疾病。 Btk是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成员,并且显示是早期B细胞形成以及成熟B细胞 激活和存活的关键调节剂(Khan 等,Immunity 1995 3 :283 ;Ellmeier 等,J. Exp. Med. 2000 192:1611)。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的信号转导导致宽范围的生物结果,而这些结果 取决于B细胞的发育阶段。BCR信号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必须受到精确的调节。异常的BCR 介导的信号转导可引起错误调节的(deregulatecOB细胞活化和/或病原性自身抗体的形 成,这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和/或炎症性疾病。 关于Btk在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的证据已经由Btk-缺陷型小鼠模 式提供。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前鼠模型中,Btk-缺陷型小鼠显示疾病进展的显 著改善。此外,Btk-缺陷型小鼠对胶原蛋白诱惑的关节炎具有抗性(Jansson和Holmdahl, Clin. Exp. Immunol. 1993 94 :459)。已经证明选择性Btk抑制剂在小鼠关节炎模型中的剂 量依赖性功效(Pan 等,Chem. Med. Chem. 2007 2 :58-61) 〇 Btk还由除了 B细胞之外可能涉及疾病过程的细胞表达。例如,Btk由肥大细胞 表达并且Btk缺陷型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显示受损的抗原诱惑的颗粒(Iwaki等,J. Biol. Chem. 2005 280:40261)。这显示Btk可以有效用于治疗病理性肥大细胞反应,如变态反应 和哮喘。此外,来自其中缺乏Btk活性的XLA患者的单核细胞显示在刺激后减少的TNF a 生成(Horwood等,J.Exp.Med. 2003 197:1603)。因此,TNFa介导的炎症可以由Btk的小 分子抑制剂抑制。此外,已经报道Btk在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Islam和Smith,Immunol Rev. 2000 178 :49),并且因此Btk抑制剂对于治疗某些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将是有效的 (Feldhahn 等,J. Exp. Med. 2005 201 :1837)。 2012年6月16日,Pharmacyclics生物制药公司公布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 抑制剂Ibrutinib(PCI-32765)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 SLL)的2个最新Ib/II期临床实验结果(PCYC-1102和PCYC-1108)。实验结果表明:在61 位复发/难治性及31位未接受过治疗的CLL患者中具有高度活性且耐受良好,并且试验期 间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药。 显然,Ibrutinib的优秀临床试验结果昭示着Btk激酶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 将会成为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又一热点。 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酯、酸或前药、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用此类 化合物治疗与Btk相关的疾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式(I)、式、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异构体以及它们的化学保护形式。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活性代 谢物、多晶型物、酯、异构体或前药,【主权项】1.式(IV)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活性代谢物、多晶型物、酯、异 构体或前药, 其中,t芳环; 1^选自键、0、3、順、5( = 0)、5( = 0)2、<:( = 0)、012、順(:(0)0、順(:(0)和(:(0)順; X。选自 CH2、0、NH和 S ; XjP X 3分别独立地选自C和N ; X2选自 CR 5、N 和 NR5; R5选自H、卤素 、-L 6_ (任选取代的Cp3烷基)、-L 6_ (任选取代的C2_4烯基)、-L 6_ (任 选取代的芳基)、-L6-(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1^6选自键、0、S、-S(= 0) -、-S ( = 0) 2_、NH、-C ( = 0) -、-NHC (O) 0-、-OC (O) NH-、-NHC (O)-和-C (O) NH-; 馬和R 3分别独立地选自H和任选取代的低级烷基;或者R 2和R 3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 3到8元的杂环; R2tl独立的选自H和任选取代的低级烷基; Ar选自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 Y选自键、亚烷基、亚杂烷基、亚环烷基、亚杂环烷基、亚芳基和亚杂芳基; Z 选自 C ( = 0)、OC ( = 0)、NHC ( = 0)、C ( = S)、S ( = 0) r、OS ( = 0) 3口 NHS ( = 0) r, 其中,r是1或2 ; 杂环烷基、-(CH2) n-苯基、-(CH2) n-萘基、-(CH2) n-杂芳基、-(CH2) nC02H、- (CH2) n- (CHOH) n-H、-SR13、-0R13、-C0R13、= CH-N(R13)2' -(CH2)n-N(R13)2' -(CH2)^N(R13)CO2CV8烷基、-C(O) (CH 2) n-芳基、-C (0) Cu烷基、-C (0) C 3_7环烷基、-C (0) C 2_9杂环烷基、-C (0) (CH 2) n-杂芳 基、-C (O)CF3、-C(O) (CH2)n-N(R13) 2、-C (O)N(R13) Cb烷基、-CO 2 (CH2)nC3_7环烷基、-C(O) N (R13) (CH2) nC3_7环烷基、-C (O) N (R 13) (CH2) nC2_7杂环烷基、-CO 2 (CH2) n-杂芳基、-CO2 (CH2) n-苯基、-C (0) N (R13) (CH2) n-苯基、-CO2 (CH2) n-萘基、-C (0) N (R13) (CH2) n-萘基、-C (0) N (R13) (CH2) n-杂芳基、-CO2Ch烷基、-SO 2Q_8烷基、-C (S) N (R 13) (CH2) n-苯基、-CO2 (CH2) nC2_9杂环烷 基、-SO2C 3-^烷基、-SO 2C2_9杂环烷基、-SO 2_ 苯基、-SO2-萘基、-SO2-杂芳基、-S(O)N(R13) 苯基、Kp 8烷基、K 3_7环烷基、K 2_9杂环烷基、-S-苯基、-S-蔡基和-S -杂芳基;其 中,以上所述烷基,條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苯基,奈基,杂芳基和(CH2)可任选 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的选自R 14的基团取代; R6和Y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3到12元的环; R7选自H、任选取代的C η烷基、任选取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IV)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活性代谢物、多晶型物、酯、异构体或前药,其中,是一个芳环;La选自键、O、S、NH、S(=O)、S(=O)2、C(=O)、CH2、NHC(O)O、NHC(O)和C(O)NH;X0选自CH2、O、NH和S;X1和X3分别独立地选自C和N;X2选自CR5、N和NR5;R5选自H、卤素、‑L6‑(任选取代的C1‑3烷基)、‑L6‑(任选取代的C2‑4烯基)、‑L6‑(任选取代的芳基)、‑L6‑(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和其中,L6选自键、O、S、‑S(=O)‑、‑S(=O)2‑、NH、‑C(=O)‑、‑NHC(O)O‑、‑OC(O)NH‑、‑NHC(O)‑和‑C(O)NH‑;R2和R3分别独立地选自H和任选取代的低级烷基;或者R2和R3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3到8元的杂环;R20独立的选自H和任选取代的低级烷基;Ar选自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Y选自键、亚烷基、亚杂烷基、亚环烷基、亚杂环烷基、亚芳基和亚杂芳基;Z选自C(=O)、OC(=O)、NHC(=O)、C(=S)、S(=O)r、OS(=O)r和NHS(=O)r,其中,r是1或2;R6选自H、卤素、氨基、‑C1‑8烷基、‑C2‑8烯基、‑C2‑8炔基、‑(CH2)nC3‑7环烷基、‑(CH2)nC2‑9杂环烷基、‑(CH2)n‑苯基、‑(CH2)n‑萘基、‑(CH2)n‑杂芳基、‑(CH2)nCO2H、‑(CH2)n‑(CHOH)n‑H、‑SR13、‑OR13、‑COR13、=CH‑N(R13)2、‑(CH2)n‑N(R13)2、‑(CH2)n‑N(R13)CO2C1‑8烷基、‑C(O)(CH2)n‑芳基、‑C(O)C1‑8烷基、‑C(O)C3‑7环烷基、‑C(O)C2‑9杂环烷基、‑C(O)(CH2)n‑杂芳基、‑C(O)CF3、‑C(O)(CH2)n‑N(R13)2、‑C(O)N(R13)C1‑8烷基、‑CO2(CH2)nC3‑7环烷基、‑C(O)N(R13)(CH2)nC3‑7环烷基、‑C(O)N(R13)(CH2)nC2‑7杂环烷基、‑CO2(CH2)n‑杂芳基、‑CO2(CH2)n‑苯基、‑C(O)N(R13)(CH2)n‑苯基、‑CO2(CH2)n‑萘基、‑C(O)N(R13)(CH2)n‑萘基、‑C(O)N(R13)(CH2)n‑杂芳基、‑CO2C1‑8烷基、‑SO2C1‑8烷基、‑C(S)N(R13)(CH2)n‑苯基、‑CO2(CH2)nC2‑9杂环烷基、‑SO2C3‑7环烷基、‑SO2C2‑9杂环烷基、‑SO2‑苯基、‑SO2‑萘基、‑SO2‑杂芳基、‑S(O)N(R13)苯基、‑S‑C1‑8烷基、‑S‑C3‑7环烷基、‑S‑C2‑9杂环烷基、‑S‑苯基、‑S‑萘基和‑S‑杂芳基;其中,以上所述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苯基,萘基,杂芳基和(CH2)可任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的选自R14的基团取代;R6和Y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3到12元的环;R7选自H、任选取代的C1‑4烷基、任选取代的C1‑4杂烷基、C1‑6烷氧基烷基、C1‑8烷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3‑6环烷基、任选取代的芳基、任选取代的C2‑8杂环烷基、任选取代的杂芳基、C1‑4烷基(芳基)、C1‑4烷基(杂芳基)、C1‑4烷基(C3‑8环烷基)和C1‑4烷基(C2‑8杂环烷基);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H、任选取代的C1‑4烷基、任选取代的C1‑4杂烷基、任选取代的C3‑6环烷基和任选取代的C2‑6杂环烷基;或者R8和R9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化学键;R13选自H、‑C1‑8烷基、‑C2‑8烯基、‑C2‑8炔基、‑(CH2)n‑苯基、‑C2‑8烯基‑苯基和‑(CH2)nCO2H;其中,以上所述烷基、烯基、炔基、苯基和(CH2)可任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的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OC1‑4烷基和‑C1‑4烷基,R14选自H、氧代基、=NH、‑CN、‑CF3、‑OCF3、‑C1‑6烷基、‑C2‑6烯基、‑C2‑6 炔基、‑(CH2)nC3‑6环烷基、‑(CH2)nC2‑9杂环烷基、‑(CH2)nOR13、‑(CH2)nCO2R13、‑(CH2)nCO2(CH2)n‑苯基、‑(CH2)n‑苯基、‑(CH2)n‑O‑苯基、‑(CH2)n‑萘基、‑(CH2)n‑杂芳基、‑N(R13)2、‑NR13C(O)R13、‑NR13CO2R13、‑C(O)苯基、‑C(O)杂芳基、‑SR13、‑SO2C1‑6烷基和‑SO2N(R13)2;其中,以上所述烷基,烯基,炔基,苯基,杂芳基,杂环烷基,萘基,环烷基和(CH2)可任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的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羟基、卤素、甲氧基和C1‑4烷基;n是0、1、2、3、4、5、6、7或8;p是0、1、2、3或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信余荣王赞平梁志胡全祝力胡远东孙颖慧赵娜彭勇翟晓锋罗鸿校登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林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