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永建专利>正文

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19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是在把手两端各套设一以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的副把手,且在副把手与把手套接处又套设一止滑套,以达到稳固结合的目的;在副把手末端适当位置又可装设一呈分叉状且具有二歧管的第二副把手;借此,不仅可使副把手具有吸震的能力,且可将钓具、球拍等器具跨置在第二副把手的二歧管间。使用上相当方便。(*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把手,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以往的自行车只是在车架前端设置一把手,而近来则流行于把手两侧各装设一副把手,通过副把手的设置,可供骑车者的手部可依身体恣势或习惯改变骑乘方式,而随意握持于把手或副把手使用,且副把手更可随时调整位置及作角度的交换。就以往副把手(1)的构造而言,请配合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副把手(1)是以铬钼钢管、铝合金管、线管等制成,且包括一套部接(2)及一柄部(3),套接部内部设有一通孔(27),且孔(27)内周面辊轧有防滑条纹(28),在套接部其中一侧开设有一槽缝(26),槽缝(26)的两边各设有一凸耳(29),其可利用一螺丝(25)锁设在二耳片(29)中,促使槽缝(26)及通孔(27)变窄,而可使套接部(2)套设于把手上,且通过贯通(27)内周面所设的防滑条纹(28)而达到止滑的目的,另外,柄部(3)的底端是以焊接方式固设在套接部(2)的侧边,且顶端的内孔(37)开口必须塞设一封套(38)。以往副把手(1)可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但却具有以下的缺失一.套接部(2)与柄部(3)是以焊接方式固定,所以在焊接部位会形成焊道,焊接后又必须烤漆涂装,不仅会影响到副把手(1)的外观,且增加了许多人工及制造成本;二.副把手(1)是以金属制成,毫无吸震的作用,当骑乘时间较久时,容易使骑乘者的手部产生麻木及疲劳现象;三.副把手(1)的通孔(27)内部必须辊轧防滑条纹(28),在制造时会增加制造程序及工时,且当防滑条纹(28)束压在把手上时,很容易将把手上的漆料刮伤;四.副把手(1)的柄部(3)末端必须套设一封套(38)才可防止柄部(3)的内孔(37)积水,而封套(38)的设置又会增加成本;且封套(38)因无止滑结构,因此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滑脱,而形同虚设;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中副把手是以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不仅具有吸震的效果,且整体外观相当美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中副把手的制成相当容易,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加工成本。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特征是副把手是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包括一套设于把手上的套接部及与套接部交叉设置的一柄部,其中套接部与把手套设时,必须在把手上套设一以弹性材质制成的止滑套,通过套接部束紧止滑套,而可将副把手固定于把手上;副把手的柄部末端又可套接一第二副把手,第二副把手的底端设有一套接部,顶端则设有二个呈分叉状的歧管;借此,不仅可使第二副把手具有吸震的功效,又可利用第二副把手支撑定位钓具、球拍等器具。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副把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合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合剖面图;请配合参阅图2,本技术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包括副把手(10),第二副把手(20)及二止滑套(30)。副把手(10)是以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当骑乘于巅波不平路面时,可以发挥弹性吸震的效果,在其底端形成一套接部(11),而在套接部(11)侧边则向外延伸出一弯曲状的柄部(12),且在套接部(11)与柄部(12)衔接处形成预定数目的加强肋条(13);套接部(11)的内部形成一通孔(111),且在另一侧边开设一贯通通孔(111)的槽道(112),槽道(112)两边各向外凸出有一固定片(113)(114),且二固定片(113)(114)上又各设有二个穿孔(1137)(1147),其可将通孔(111)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40)上,且先在把手(40)预装设副把手(10)的位置处套设一以弹性材质制成的止滑套(30),再利用螺丝(50)穿过穿孔(1137)(1147),而以螺帽(51)锁固,以将副把手(10)锁紧固定在把手(40)上,柄部(12),在近末端处开设有一适当宽度及深度的环槽(121),环槽(121)中可套设止滑套(30),第二副把手(20),其是以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在底端形成一套接部(21),而在套接部(21)侧边则向外延伸出一颈部(221),颈部(221)的末端又设有二呈分叉状的歧管(22),且在套接部(21)与颈部(221)衔接处设有预定数目的加强肋条(28);其中套接部(21)的形状构造与副把手(10)的套接部(11)完全相同,设有一通孔(211),槽道(212),二固定片(213)(214)及设于固定片(213)(214)上的二个穿孔(2137)(2147),且套接部(21)的宽度约等于(12)的环槽(121)的宽度;其可将套接部(21)套设在环槽(121)中,且以螺丝(50)配合螺帽(51)锁紧固定,通过止滑套(30)的设置,而可达到固定的目的,且在二歧管(22)之间可放置钓具、球拍、棒球棒等长形的器具(60)(如图3所示)。本技术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所能预期达成的功效陈述如后,请配合参照附图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当欲装配时,可先在把手(40)两端欲装设副把手(10)的位置处,预先套设止滑套(30),接着,即可将二个副把手(10)的套接部(11)分别套设在把手(40)两端的止滑套(30)上,且当副把手(10)已调整至所需的角度时,即可将螺丝(50)旋紧,而套接部(11)便可束紧固定在把手(40)上,且通过将止滑套(30)设于通孔(111)与把手(40)之间,不仅可达到止滑而防止转动目的外,更可利用其受约束后所产生的扩张力而达到更佳的稳固定位效果。所以,当副把手(10)已装设固定后,骑乘者当然可利用副把手(10)的设置而随时改变骑乘的姿势,且可得骑乘时的舒适感,此时,若人们欲从事钓鱼、打球运动时,则可随时在副把手(10)的柄部(12)上装设第二副把手(20),且将钓具、球拍、棒球棒等长形的器具(60)放置在二歧管(22)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通过二歧管(22)的限制,可使所述器具(60)获得定位的效果,且器具(60)放置在自行车的前端,骑乘者可随时观察是否有滑动甚至掉落的情形,相当实用。相反的,若不从事上述活动时,可随时将第二副把手(20)自副把手(10)上拆卸下来,且进行装配、拆卸第二副把手(20)时均只需利用一只六角板手,在操作上相当方便及快速通过以上所述,可得知,本技术以塑胶复合材质制成的副把手(10)代替以往以金属制成的把手,不仅具有美观的外形、简化制造、吸震、以及利用止滑套(30)束紧把手(40)而不会破坏把手烤漆等功效,且通过一体成型及加强肋条(13)的设置可达到较佳的强度,其已经完全解决了以往副把手的缺失,而具有增进功效的事实。综上所述。本案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手段,其构造简单、制造简单,且可达到预期的吸震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是在把手两端各套设一可移位且选择角度的副把手,其特征是:副把手是以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包括一套接部及一与套接部交叉设置的柄部,套接部与柄部结合处设有至少一个加强肋条,副把手的柄部开设有一环槽,套接部与把手组装的位置处设有以弹性材质制成的止滑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的副把手吸震结构,其是在把手两端各套设一可移位且选择角度的副把手,其特征是副把手是以塑胶复合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包括一套接部及一与套接部交叉设置的柄部,套接部与柄部结合处设有至少一个加强肋条,副把手的柄部开设有一环槽,套接部与把手组装的位置处设有以弹性材质制成的止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黄永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