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首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035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该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制备方法是以水杨醛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得到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再经溴代、关环、肼解反应得到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酰肼,最后与各种取代靛红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原料,且制备方法原料简单易得,操作方便。(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等多药耐药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靛红又名吲哚满二酮或2,3-吲哚醌,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和体液中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此外靛红结构还存在于各种的天然产物中,是一种常见的天然产物结构。据文献报道,靛红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痉挛、抗结核、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因此以靛红为基础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的二级代谢产物,在多种植物中都有分布。许多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植物在亚洲作为药物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神经变性、抗疟疾、抗凝血、抗菌和抗真菌等。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香豆素类化合物已经成为设计和发现新药的重要先导化合物来源,开发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根据孪药原理,将香豆素结构与靛红结构相连,设计合成了一类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其特征是它们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通式:(I)其中:R1为氢、烷基或苄基,R2、R3、R4或R5为氢、卤素、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烷氧基、氰基、硝基、羟基、三氟甲基或巯基。一种制备上述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将水杨醛、乙酰乙酸乙酯、哌啶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回流反应5~24小时,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黄色固体粉末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所述的水杨醛、乙酰乙酸乙酯、哌啶的摩尔比为1:(1~5):(0.1~4);步骤2:将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对甲苯磺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DMF,50~160℃反应2~5小时,停止反应,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得白色固体粉末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所述的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对甲苯磺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5):(1~10);步骤3:将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硫代草酰胺乙酯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室温搅拌5~24小时,停止反应,加入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得黄褐色固体粉末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酸乙酯;所述的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硫代草酰胺乙酯的摩尔比为1:(1~10);步骤4:将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酸乙酯、水合肼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回流反应2~10,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得白色固体粉末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酰肼;所述的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酸乙酯、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1~20);步骤5:将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酰肼、取代靛红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回流反应0.5~4小时,冷却到室温,有固体析出,过滤得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I);所述的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酰肼、取代靛红的摩尔比为1:(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对多种细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活性,为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附图说明图1是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的制备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在于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的制备将水杨醛(1.22g,10mmol)、乙酰乙酸乙酯(2.6g,20mmol)、哌啶(0.5m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100mL,回流反应1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毕,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加入水300mL,乙酸乙酯萃取(200mL×3),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纯化,得黄色固体粉末1.5g,收率79%。1HNMR(CDCl3,400MHz)δ:2.73(s,3H),7.33-7.35(m,2H),7.64-7.69(m,2H),8.51(s,1H)。实施例二: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的制备将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188mg,1mmol)、对甲苯磺酸(380mg,2mmol)、N-溴代丁二酰亚胺(354mg,2mmo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DMF10mL,100℃反应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毕,停止反应,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得白色固体粉末127mg,收率44%。1HNMR(CDCl3,400MHz)δ:4.76(s,2H),7.37-7.42(m,2H),7.69-7.73(m,2H),8.65(s,1H)。实施例三: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酸乙酯的制备将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133mg,1mmol)、硫代草酰胺乙酯(399mg,3mmo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甲醇,室温搅拌24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毕,停止反应,加入20mL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得黄褐色固体粉末190mg,收率63%。1HNMR(CDCl3,400MHz)δ:1.49(t,3H),4.51(q,2H),7.32(t,1H),7.38(d,1H),7.58(t,1H),7.66(d,1H),8.74(s,1H),8.92(s,1H)。实施例四: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酰肼将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酸乙酯(301mg,1mmol)、水合肼(100mg,2mmo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乙醇,回流反应,TLC显示反应完毕,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得白色固体粉末208mg,收率72%。1HNMR(d6-DMSO,400MHz)δ:4.76(s,2H),7.46(t,1H),7.50(d,1H),7.69(t,1H),7.76(d,1H),8.59(s,1H),9.07(s,1H),10.23(s,1H)。实施例五:(Z)-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N'-(2-氧代吲哚-3-亚基)噻唑-2-酰肼(1)的制备将4-(2-氧代-2H-苯并吡喃-3-基)噻唑-2-甲酰肼(301mg,1mmol)、靛红(147mg,1mmo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甲醇,回流反应2小时,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得固体粉末347mg,收率83%。1HNMR(d6-DMSO,400M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I)其中:R1为氢、烷基或苄基,R2、R3、R4或R5为氢、卤素、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烷氧基、氰基、硝基、羟基、三氟甲基或巯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豆素-噻唑-吲哚酮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将水杨醛、乙酰乙酸乙酯、哌啶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回流反应5~24小时,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黄色固体粉末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所述的水杨醛、乙酰乙酸乙酯、哌啶的摩尔比为1:(1~5):(0.1~4);步骤2:将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对甲苯磺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DMF,50~160℃反应2~5小时,停止反应,加入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得白色固体粉末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所述的3-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对甲苯磺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5):(1~10);步骤3:将3-(2-溴乙酰基)-2H-苯并吡喃-2-酮、硫代草酰胺乙酯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室温搅拌5~24小时,停止反应,加入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成彭知云刘文超何典雄余健蒋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吉首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