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昇常专利>正文

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09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主要由一后动杆、一前右动杆、一前左动杆、一偏心轮、一手柄及若干转轴螺杆等元件组合而成,公知减震器后轴孔分别与后动杆后转孔及后轮叉枢接点枢接,其前轴孔与前右、左动杆前转孔及车身枢接点枢接,并将后动杆上转孔与前右、左动杆上转孔枢接,并利用一手柄同步带动旋转一枢设在前右、左动杆支孔间的偏心轮,借助偏心轮脱开或嵌入后动杆凹圆结构内,而实现开启,关闭减震器的功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轮减震所使用的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上的附加机构。目前市场上有变速功能的自行车已很多了,具有前轮减震的自行车也很普遍,甚至于前、后轮同时具有减震器的全车减震自行车也将出现。已知现行自行车的后轮减震设计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有两部分,一是将后轮叉4与车身改为分开结合,可行相对上下摆动动作,二是提供一减震器6,前轴孔11枢接入车身枢接点1,且后轴孔21枢接入后轮叉枢接点2,利用其摆动压缩减震器6而达到后轮减震作用,在平常乘骑下,其效果确实不错;然而,自行车选手及自行车爱好者反映,后轮减震固然可以得到舒适感觉,尤其是在下坡赛中确实需要;但是当路况十分平坦不需减震功能时,或者在上坡时,后轮叉的上下摆动减震动作却造成了脚踏施力困难,就好像一个人在泥砂地上跑步一样,有跑不动的感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减震器中的开关装置,它能够提供乘骑者一个最佳选择,可以依路况需求决定自行车需不需有后轮减震功能,即在路况崎岖或下坡路段可打开减震功能以减少震动冲击,在平坦、上坡加力路段则可关闭减震功能,以增加脚踏力量及速度,如此达到了最佳乘骑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主要由一后动杆、一前右动杆、一前左动杆、一偏心轮、一手柄及若干转轴螺杆等元件组合而成所述后动杆,后方呈冂形结构,后端左右各具有一后转孔,供枢接公知减震器后轴孔及后轮叉枢接点;上端则具有一与后端后转孔平行方向的上转孔,供枢接前右、左动杆上端的上转孔;又在后动杆上转孔的下方设一凹圆结构,供嵌配一偏心轮用;所述前右动杆及前左动杆,两者为左右对称结构,前端各具一前转孔,供枢接公知减震器前轴孔及车身枢接点,上端各具一上转孔,供枢接后动杆上转孔;又在此右、左动杆上转孔下方各设一支孔,并各置入一滚环,一方杆由一侧穿设手柄方孔、滚环方孔、偏心轮方孔至另一侧的滚环方孔结合,供扳转手柄向下,同步旋转偏心轮,通过嵌配或脱开后动杆凹圆结构,以达到开闭或开启自行车车身减震功能的目的。上述的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所述前右动杆与前左动杆为一体,而且和减震器连接成一完整组件。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乘骑者提供了一个选择,其不仅不会影响到原有的减震功能,而且又能在路况不需要减震及对脚踏施力不佳下,暂关闭减震功能,如此更方便了自行车乘骑者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关闭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开启动作图图5为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安装车体图图6为本技术减震开关机构减震器制成一体完整组件示意图图7为公知车身减震器安装车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的分解图及组合图,其构造相对自行车前后左右位置,大致包含有一后动杆72,一前右动杆71A、一前左动杆71B、一偏心轮81、一手柄80及若干转轴螺杆75、84等元件组合而成,其中;后动杆72后方呈冂形结构,后端左右适当宽度具有各一后转孔721,恰能套入后轮叉4的后轮叉枢接点2左右外侧并对准之,以一转轴螺杆75由一侧活设穿入其后转孔721、后轮叉枢接点2及减震器后轴孔21,而于另一侧以一螺钉752螺入外露出转轴螺杆75内螺牙751内,使得后动杆72及减震器6皆能以后轮叉枢接点2为轴心向下,以适当角度自由转动;前右动杆71A及前左动杆71B两者呈左右对称结构,其前端呈左右对称结构,其前端并列具一前转孔715,分别置于车身枢接点1左右外侧并对准之,转轴螺杆75由一侧活设穿入车的前转孔715、车身枢接点1及减震器前轴孔11,而于另一侧以一螺钉752螺入转轴螺杆75内螺牙751内,同理让前右、左动杆71A、71B及减震器6皆以车身枢接点1为轴心向下,以适当角度自由转动;又在后动杆72上端设有一与其下端后转孔721平行方向的上转孔722,供配合前右、左动杆71A、71B上端的上转孔711置其左右两侧并对准之,而以一转轴螺杆84由一侧活设穿入其间上转孔711、722,而于另一侧以一螺钉842螺入此转轴螺杆84内螺牙841内,如此,使得自行车在进行中,后轮减震器6受震压缩、伸张时,其间上端的后动杆72上转孔722,及前右、左动杆71A、71B上转孔711,皆能以该转轴螺杆84为轴心向下,以适当角度自由转动,且能够提供一适当动作空间,不致有任何部件碰触干涉而影响到车身减震功能;另左后动杆72上转孔722的下方适当平行距离设一凹圆723结构,并在前右、左动杆71A、71B上转孔711的下方适当平行距离设一右、左一同心支孔712,供活置入一滚环83后,以一方杆82由右侧穿过一手柄80前端方孔811、一滚环83方孔811、一偏心轮81方孔811至左侧一滚环83方孔811,随即于左、右外侧分别于支孔712滚环83方孔811外露的方杆82内螺牙821,各贴附一垫片801后,各螺入一螺钉802固定之,此时便能够利用板转手柄80,以前右、左动杆71A、71B支孔712为轴心,同步带动旋转滚环83、方杆82及偏心轮81;且为了使手柄80在扳转时,不会有摇动、不定感觉,可在前右、左动杆71A、71B中段部位钻一孔713,以一销74穿设入一顶压弹簧73圈孔731,借助其下止端733扣住前右、左动杆71A、71B凹口714,而其上顶端732适当预压贴触着偏心轮81表面,使偏心轮81在旋转时有一适当的磨擦阻力,故当手柄80扳转外力消失时,偏心轮81能够适当定位不动;如图6所示,本技术前右动杆71A与前左动杆71B可以制成一体,并且配合后动杆直接和减震器6两端连接成一整组的形态,这样就可以成为一整组的商品组件,可供消费者买回安装。由以上组合,在结构作用关系上,提出以下几点设计1、偏心轮81的外圆弧圆心与其内的方孔811中心必须互相平行且不同心,且有一适当偏心距离。2、后动杆72上方内侧的凹圆723半径必等于偏心轮81外圆半径。3、应用偏心的几何关系,在手柄80扳转偏心轮81下,其偏心轮81的外圆心位置会相对于后动72凹圆723圆心的距离有所改变,如图3及图4所示。4、在开闭减震器6减震功能下,可顺时针方向搬转手柄80,如图3所示,至偏心轮81止挡812抵位后动杆72凹圆723下缘为止,此时偏心轮81正好嵌配入其后动杆72凹圆723内,而达到了防止其上方的上转孔711、722互相转动,进而止住了其下方减震器6压缩变短的减震功能,5、在开启减震器6减震功能下,可逆时针搬转手柄80,如图4所示,至偏心轮81脱离后动杆72凹圆723一适当量间隙,而使得后动杆72与前右、左动杆行互相更小夹角度的弯曲,进而让其下方减震器6能改变压缩长度,以实现其减震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3,提供了乘骑者一个选择,其并不会影响到原有的减震功能,而且又能在路况不需要减震及对脚踏施力不佳下,暂关闭减震功能,如此更方便了自行车乘骑者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主要由一后动杆、一前右动杆、一前左动杆、一偏心轮、一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身减震开关机构,主要由一后动杆、一前右动杆、一前左动杆、一偏心轮、一手柄及若干转轴螺杆等元件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一后动杆,后方呈冂形结构,后端左右各具有一后转孔,供枢接公知减震器后轴孔及后轮叉枢接点;上端则具有一与后端后转 孔平行方向的上转孔,供枢接前右、左动杆上端的上转孔;又在后动杆上转孔的下方设一凹圆结构,供嵌配一偏心轮用;一前右动杆及一前左动杆,两者为左右对称结构,前端各具一前转孔,供枢接公知减震器前轴孔及车身枢接点,上端各具一上转孔,供枢接后动杆上 转孔;又在此右、左动杆上转孔下方各设一支孔,并各置入一滚环,一方杆由一侧穿设手柄方孔、滚环方孔、偏心轮方孔至另一侧的滚环方孔结合,供扳转手柄向下,同步旋转偏心轮,通过嵌配或脱开后动杆凹圆结构,以达到开闭或开启自行车车身减震功能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昇常黄天佑
申请(专利权)人:张昇常黄天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