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93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含一主管单元、二第一侧管件,及一横管件,该主管单元包括一首管,及一主管,该主管具有一向下且向后延伸且与该首管连接的上管段,及一连接该上管段并向下且向前延伸的下管段,该二第一侧管件是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的部分周面上,并均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一前管段,该横管件是设置在该主管的下管段的底端并连接该二第一侧管件的第一前管段,该横管件与该二第一侧管件相配合可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借由该横管件前移至该二第一前管段之间,而可扩大车架内能利用的容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摩托车车架,特别是关于一种扩大可利用空间的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如图1、2所示,习知的摩托车车架1,是用在一摩托车2上特别是适用于属于速克达型的摩托车类型上。该摩托车车架1包含一主管单元11、二侧管件12,以及一横管件13。该主管单元11包括一首管(Head Pipe)111,及一与该首管111连接的主管112(Main Pipe)。该主管112具有一连接该首管111并向下且向后延伸的上管段113,及一沿该上管段113延伸方向再顺势向后延伸的下管段114。该二侧管件12是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112的左右两侧。每一侧管件12具有一向下延伸的前侧段121,及一连接该前侧段121并向后水平延伸的后侧段122,其中,该二前侧段121的顶端是焊接在该主管112之上管段113的外周面上,而其底端是呈相互远离地向外扩张的形态。该横管件13是设置在该主管112的下管段114底端并连接该二侧管件12的后侧段122。由该二后侧段122与该横管件13相配合可界定出一可容置如油箱(图未示)等物品的容置空间14。然而,因为该主管112的下管段114是沿着该上管段113的延伸方向再顺势向后延伸的,而使得该横管件13的设置位置必须向后延伸至该二侧管件12的后侧段122附近,就是因为该横管件13是位于该二后侧段122之间,使得该容置空间14可运用的空间被该横管件13所限制而缩小,直接影响的是油箱的容量亦随之减少,致使该摩托车2的续航力缩短。虽然是可以利用改变油箱外形的设计,借此闪避该横管件13所带来的限制,但是,此举不但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让制造上变得更为复杂与困难,并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扩大该容置空间14的方法,是加宽该侧管件12的间隔距离,然而,此方案却造成摩托车横向体积变宽,将影响更多的层面,例如相关元件的变更设计,将付出更多的研发成本,亦非理想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在不改变摩托车原有外观尺寸的前提下,可扩大车架内能利用的容置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包含一主管单元、二第一侧管件,及一横管件,该主管单元包括一首管,及一连接该首管的主管,该主管具有一向下且向后延伸且与该首管连接的上管段,及一连接该上管段并向下延伸的下管段,该二第一侧管件是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的部分周面上,每一第一侧管件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一前管段,及一连接该第一前管段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后管段,该横管件是设置在该主管的下管段的底端并连接该二第一侧管件的第一前管段。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主管的下管段是垂直该第一侧管件的第一后管段。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二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的部分周面上并位于该二第一侧管件上方的第二侧管件。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二侧管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前管段,及一连接该第二前管段并向后延伸的第二后管段。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借由将该横管件设置在该二第一侧管件的第一前管段上,使得由该二第一后管段与该横管件相配合所界定出的一容置空间得以扩大,而不受该横管件及该主管的下管段所限制,相对的,习知的容置空间是被该横管件所限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将使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组件的可利用空间变得更大,特别是当该容置空间是摆设油箱时,则可以增加该油箱的容量,提高摩托车的续航力。附图说明图1是一侧视图,说明习知摩托车车架之态样;图2是习知摩托车车架之立体图;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车架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车架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车架之第三较佳实施例;及图7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中的三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3、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车架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主管单元3、二第一侧管件4,及一横管件5。该主管单元3包括一首管31,及一连接该首管31的主管32。该主管32具有一向下并向后延伸且与该首管31连接的上管段321,及一连接该上管段321并向下延伸的下管段322。该二第一侧管件4是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单元3的主管32的部分周面上,每一第一侧管件4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一前管段41,及一连接该第一前管段41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后管段42。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前管段41的顶端是固设在该主管32的下管段322上,但也可以视设计所需,而固设在该上管段321上,不应以此局限本专利技术。该横管件5是设置在该主管32的下管段322的底端并连接该二第一侧管件4的第一前管段41。该二第一侧管件4的第一后管段42与该横管件5相配合可界定出一容置空间6,该容置空间6可配合设计所需,用以容置如油箱、电瓶(图中均未显示),或是其他相关的组件。本专利技术是将该横管件5设置在该二第一前管段41之间,迫使该主管32的下管段322而非顺着该上管段321的延伸方向向后延伸,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下管段322是呈垂直于该二第一侧管件4的第一后管段42之态样,当然该下管段322也可以略为向后延伸,也就是说只要是将该横管件5设置在该二第一前管段41之间,即可达到增大该容置空间6的目的。当油箱是设置在该容置空间6时,则能增加该油箱的容量,以提高摩托车的续航力。同样地,当电瓶是设置在该容置空间6时,则能增加该电瓶的蓄电量。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车架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主管单元3的主管32的下管部322是向下且向前地延伸,亦可达到扩大该容置空间6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下管 322的前方是摩托车前轮(图未示)的设置位置,该下管部322向前延伸的程度,是以不影响该前轮转向为其界限。如图6、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车架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摩托车车架更包含二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单元3的主管32的部分周面上并位于该二第一侧管件4上方的第二侧管件7。每一第二侧管件7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前管段71,及一连接该第二前管段71并向后延伸的第二后管段72。每一第一侧管件4更具有一连接该第一后管段42并向上延伸的后延伸管段43。由该二第一侧管件4的第一后管段42与后延伸管段43、该二第二侧管7之第二后管段72,及该横管件5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8。同样地,该容置空间8亦因该横管件5前移而可扩大,该主管32的下管段322是呈垂直向下的型态。在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二第二前管段71的顶端是固设在该主管32的上管段321上,而该二第二后管段72的后端是分别固设在该二后延伸管段43上,借由该二第二侧管件7的设置,可增强该摩托车车架之结构上的刚性强度。如图4、7,归纳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车架,是将该横管件5设置在该二第一前管段41之间,使得该下管段322亦须随之改变成垂直向下、向前延伸,或是略微向后伸延,(相对地,见图1,习知之设计,该横管件13因该下管段114 延伸至该二后侧段122处,而被迫地只能设置在该二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管单元,包括一首管,及一主管,该主管具有一连接该首管并向下且向后延伸的上管段,及一连接该上管段并向下延伸的下管段;    二第一侧管件,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的部分周面上,每一该第一侧管件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一前管段,及一连接该第一前管段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后管段;及    一横管件,设置在该主管的下管段的底端并连接该二第一侧管件的第一前管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文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