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32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尾灯(1)位于尾盖(2)的正下方,尾灯(1)的灯座(11)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盖(2)的前端连接在尾罩上,尾盖(2)后端边缘与尾灯(1)的灯罩(12)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3),尾盖(2)背面与尾灯(1)的灯座(11)之间设置有由凸销(21)和凸台(111)构成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尾盖与尾灯之间配合间隙可以做得小且均匀一致,有效防止了尾盖与尾灯之间配合间隙处因干涉发生的碰撞和摩擦,延长了尾灯使用寿命,提高了整车的外观品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涉及摩托车覆盖件 之间的装配构造。
技术介绍
摩托车覆盖件主要起遮挡和造型的作用,为了使摩托车的整体外 观品质更好,摩托车覆盖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应该做到尽量小和均匀一 致。尾盖和尾灯是摩托车后部重要的覆盖件,在现有摩托车上,尾灯 位于尾盖的正下方,尾盖的前端连接在尾罩支耳上,尾盖的两侧分别 与左右尾罩配合;尾灯通过其灯座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盖的后端边 缘与尾灯的灯罩上边缘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由于制造及装配误差,在 现有摩托车上,尾盖和尾灯之间的配合间隙往往很难做到一致,有的 甚至会出现干涉,特别是使用中由于震动和颠簸,尾盖与尾灯之间的 配合间隙处容易因干涉出现的碰撞与摩擦,导致尾灯的灯罩上边缘过早 被磨损,使尾灯的使用寿命降低。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有些摩托车 尾盖与尾灯之间的配合间隙做得很大,这样虽然避免了尾盖与尾灯之间的 干涉,但由于间隙过大,影响整车美观;还有的是在尾盖与尾灯配合间隙 处粘上胶条,但这样装配较麻烦,使用中胶条浸水以后也很容易脱落,不 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 配构造,该装配构造可有效避免使用中尾盖与尾灯之间的配合间隙处出现 干涉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 装配构造是尾灯位于尾盖的正下方,尾灯的灯座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 盖的前端连接在尾罩上,尾盖后端边缘与尾灯的灯罩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 尾盖背面与尾灯的灯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有了支撑结构以后,尾盖后端边缘与尾灯之间的配合间隙可设计得尽 量小,即使存在制造及装配误差,该支撑结构也可确保尾盖与尾灯之间的 配合间隙始终保持一致,不致发生干涉;在使用中即使存在震动和颠簸,支撑结构也可有效防止尾盖与尾灯之间的配合间隙处出现的碰撞和摩擦, 既保证了整车的外观品质,又提高了尾灯的使用寿命。上述支撑结构可由凸销和凸台构成,凸销从尾盖背面成一体的延伸出, 凸台从尾灯的灯座上成一体的延伸出,凸销端部抵靠在凸台上,采用此结 构简单,工艺易实现,并确保了尾盖与尾灯灯座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上端面为斜面,凸销端部朝前方斜向与凸台抵 接,这样就使尾盖与尾灯相互之间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同时受力,尾盖 与尾灯之间的支撑更可靠、有力。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是确保了尾盖与尾灯之间配合间隙可以做得小且均匀一致,有效防止了尾盖与尾灯之间配合间隙处因干涉发生 的碰撞和摩擦,延长了尾灯使用寿命,提高了整车的外观品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 造是尾灯1位于尾盖2的正下方,尾灯1由灯座11、灯罩12及位于灯罩 12内的灯具组成;灯罩12与灯座11扣合连接,灯座11通过两螺栓及一插销固定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盖2的前端连接在尾罩上,尾盖2的两侧分 别与左右尾罩配合;尾盖2后端边缘与灯罩12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3,尾 盖2背面与灯座11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 为表述简略,图中未画出尾罩及灯具。支撑结构确保尾盖2与尾灯1之间的配合间隙3始终保持一致,不致 发生干涉;这样配合间隙3就可设计得尽量小,即使使用中存在震动和颠 簸,支撑结构也可有效防止尾盖2与尾灯1之间的配合间隙3处出现碰撞 和摩擦,既保证了整车的外观品质,又延长了尾灯1的使用寿命。图1、图2示意出支撑结构由凸销21和凸台111构成,凸销21从尾盖 2背面成一体的延伸出,凸台111从尾灯1的灯座11上成一体的延伸出,凸销21端部抵靠在凸台lll上。采用此结构简单,工艺易实现,并确保了尾 盖2与灯座11的强度。从图2可看出凸台lll的上端面为斜面,凸销21端部朝前方斜向与 凸台111抵接,这样就使尾盖2与尾灯1相互之间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 同时受力,尾盖2与尾灯1之间的支撑更可靠、有力。从图l还可看出凸销21的端部套有胶套4,胶套4具有缓冲作用, 可减少噪声并对凸台111端面和凸销21的端部起到防护作用。权利要求1. 一种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尾灯(1)位于尾盖(2)的正下方,尾灯(1)的灯座(11)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盖(2)的前端连接在尾罩上,尾盖(2)后端边缘与尾灯(1)的灯罩(12)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2)背面与尾灯(1)的灯座(11)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其特征 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由凸销(21)和凸台(111)构成,凸销(21)从尾盖(2)背面成一体的延伸出,凸台(111)从尾灯(1)的灯座(11)上成一 体的延伸出,凸销(21)端部抵靠在凸台(111)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其特征 在于所述凸台(111)的上端面为斜面,凸销(21)端部朝前方斜向与凸 台(111)抵接。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凸销(21)的端部套有胶套(4)。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尾灯(1)位于尾盖(2)的正下方,尾灯(1)的灯座(11)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盖(2)的前端连接在尾罩上,尾盖(2)后端边缘与尾灯(1)的灯罩(12)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3),尾盖(2)背面与尾灯(1)的灯座(11)之间设置有由凸销(21)和凸台(111)构成的支撑结构。本技术确保了尾盖与尾灯之间配合间隙可以做得小且均匀一致,有效防止了尾盖与尾灯之间配合间隙处因干涉发生的碰撞和摩擦,延长了尾灯使用寿命,提高了整车的外观品质。文档编号B62J6/04GK201231813SQ200820098308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6日专利技术者王松柏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尾灯(1)位于尾盖(2)的正下方,尾灯(1)的灯座(11)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尾盖(2)的前端连接在尾罩上,尾盖(2)后端边缘与尾灯(1)的灯罩(12)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2)背面与尾灯(1)的灯座(11)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