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32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其以振动极难传递至散热器的状态支撑散热器。风扇(21)设置在曲轴箱(11)中。风扇壳体(24)安装至曲轴箱(11)以在其中容纳风扇(21)。当风扇(21)旋转时,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22)的芯体(38)以从风扇壳体(24)的散热开口(25)被排放至外部。安装部分(41、45)形成在散热器(22)的上、下箱体(36、37)上,并且分别在其上安装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50)。因此,当散热器(22)以螺栓连接方式连接至风扇壳体(24)时,以由衬垫(50)的弹性吸收振动的状态来支撑散热器(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通常,公知一种在隔离振动的情况下将散热器安装至发动机的技术。 可将下述专利文献l列为示例。在该技术中,布置在散热器的散热芯体以 上和以下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由合成树脂形成。另一方面,散热风扇与散热 器内侧相对并且设置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护罩以包围散热风扇。整个散热器 通过护罩安装至发动机。由此,将散热器安装成来自发动机的振动被护罩 材料的弹性吸收的状态。 JP-A-2002-201938
技术实现思路
利用上述结构,整个散热器由通过合成树脂形成的构件(护罩、上箱 体和下箱体)支撑,由此导致对于用于大排量(displacement)发动机的大 尺寸散热器的支撑强度不足的担忧。此外,因为包围冷却风扇的护罩由相 较于金属材料具有较差散热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故仍存在对散热器的冷却 效率进行改进的空间。着眼于以上问题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能够以 较高的支撑强度以振动隔离方式对散热器提供支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摩托车的以下特征,其包括金属支 撑部分,其设置在车辆上并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散热开口;散热器,其安 装至所述支撑部分的末端;冷却风扇,其与所述散热器相对布置,以将从 所述散热器排出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开口排出至外部;以及减振材料,其 被夹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因为散热器通过减振材料安装以避免车辆的振动直接传递至散热器, 所以能够解决对于散热器振动的对策的需求(例如,提高与用于循环冷却 水的软管等连接的连接端口的强度)。当支撑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时,支 撑部分自身可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传递到散热器的振动,但在应用于具有大 排量的摩托车等的情况下,因为散热器自身重量的增加,故由合成树脂形 成的支撑部分在强度方面会令人担忧。在此方面,因为支撑部分为金属, 故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上述担忧。此外,由风扇产生并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气流 通过散热开口而排放到外部。此时,因为金属支撑部分相较于树脂具有较 高的导热性,故可获得较高散热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摩托车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散热器的外围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散热器的外围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散热器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风扇壳体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风扇壳体的侧视图。 图7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散热器的安装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散热器罩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将参考图1至图8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以下描述中的术语 "纵向"基于车辆的纵向长度,并且术语"左和右"意指当由驾驶员观察 时的左和右。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整体。车体1包括位于其前部的 把手2,把手2通过延伸经过头管3的转向轴4连接至前轮5。构成整个车 体的骨架结构的车体框架6接合至头管3。整个车体1被车体罩8覆盖并 在其中央设置有车座9。车体框架6上安装有发动机单元U。发动机单元U包括发动机10及 曲轴箱11等。发动机单元U从车体框架6悬架以能够绕枢轴12转动。后 轮13连接至发动机单元U的后部,并且后减振器14的下端连接至后部以 能够转动。后减振器14的上端连接至车体框架6以能够转动。因此,发 动机单元U与后轮13 —起变得能够绕枢轴12转动,由此构成摆动单元式 发动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IO是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并安装在车体框架6 上,使得气缸轴线大致水平并向前指向。发动机IO被夹持使得气缸体15 及气缸盖16以此顺序叠置在曲轴箱11的前壁上。曲轴19沿车辆宽度方向 容纳在曲轴箱11中并支撑在曲轴箱11上,以能够绕其轴线转动。曲轴19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结构在图2中省去,但在其中设置 有用于驱动后轮的V带缠绕型自动变速器。另一方面,用于发电的飞轮磁 体20以及用于冷却散热器22的风扇21被安装至曲轴19的车辆宽度方向 上的右侧,并与轴向平行地排列。此外,散热器22布置在风扇21的右侧 并且整个散热器22都被散热器罩23所覆盖。风扇21与曲轴19共轴设置以能够与曲轴19互锁转动。风扇21包括 盘状旋转板21A以及叶片21B,叶片21B具有多个在旋转板21A的与散热 器22相对的表面上突出并一体设置的部件,这些部件整体螺旋布置。以 此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风扇21构成离心风扇,并且当风扇随曲轴19的 旋转而旋转时,外部空气通过散热器22以被吸入风扇21的一侧,然后被 改变至离心方向以通过下述风扇壳体24的散热开口 25被排放至外部。下面,将详细描述散热器22的安装结构。曲轴箱11的右端形成为横 向开口,并且风扇21的大致整个外周表面均从曲轴箱11的开口向外突 出。风扇壳体24由金属制成(例如,铝压模铸),并在其外周边缘上形 成有安装板部分26。具有与风扇21的外径相同的孔径的通风孔27在安装 板部分26的中心开通。当风扇壳体24安装至曲轴箱11时,通风孔27与 风扇21共轴。形成为采用短圆筒(具有比通风孔27的孔径更大的直径) 形状的圆筒形部分28在风扇壳体24的后表面(与曲轴箱ll相对一侧)上突伸形成,从而与通风孔27共轴。圆筒形部分28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 多个散热开口25,其形成为狭缝并开口。用于固定至曲轴箱11的壳体安装孔29延伸穿过安装板部分26上的四 个位置,其围绕通风孔27。如图5所示,各个壳体安装孔29分别布置在 安装板部分26上的位于通风孔27上方的两个水平间隔开的位置处,以及 将通风孔27的下部夹置于其两者之间并且彼此间隔开比布置在上侧的壳 体安装孔29之间的间距更大的间距的两个位置处。在避免与位于安装板 部分26的后侧的圆筒形部分28干涉的情况下,位于与各个壳体安装孔29 对应位置处的中空凸台部分30朝向曲轴箱11突伸。各个凸台部分30被形 成为与圆筒形部分28的水平长度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与螺栓孔(未 示出)对准,螺栓孔形成在曲轴箱11的相对壁表面上,以使得螺栓17能 够拧入。因此,整个风扇壳体24可被固定至曲轴箱11的右端一侧壁表面。 用于安装散热器22的散热器安装孔31被布置在安装板部分26上的总 共三个位置处(见图5)。在安装板部分26的上部上的宽度方向两端处形 成其外边缘被倾斜切削的倾斜部分,并且散热器安装孔31中的一个(上 侧散热器安装孔31)设置在图中左侧的倾斜部分18上(安装板部分26的 左上角部分)。另一方面,其大致右半部分向下扩张的扩张部分26A形成 在安装板部分26的下侧,并且散热器安装孔31 (下侧散热器安装孔31) 在预定间距的两个位置处以水平布置在扩张部分26A的下边缘上以水平并 列地排列。各个散热器安装孔31分别沿螺纹紧固圆筒部分32的轴线形 成,螺纹紧固圆筒部分32 —体形成以沿安装板部分26的前后两个方向突 伸。各个散热器安装孔31分别包括螺纹孔,用于固定散热器22的螺栓48 可拧入所述螺纹孔中。加强筋33设置在各个螺纹紧固圆筒部分32的在与 散热器22相对一侧上突伸的那些部分的基部上。散热器22仅在各个螺纹 紧固圆筒部分32的外端表面处抵靠风扇壳体24,并且其余部分相对于风 扇壳体24以非接触状态浮空。用于安装散热器罩23的罩安装孔34也布置在安装板部分26上。在安 装板部分26的两侧,罩安装孔34都分别设置在上下两个位置以沿宽度方向在将通风孔27夹置于其两者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包括: 金属支撑部分,其设置在车辆上并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散热开口, 散热器,其安装至所述支撑部分的末端, 冷却风扇,其与所述散热器相对布置,以将从所述散热器排出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开口排出至外部,以及 减振 材料,其被夹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峰丰川上聪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