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后座减震结构。技术背景电动车后座一般都设有减震结构,传统的做法是在后座架两侧底部各设有 一组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包括支撑杆、连接杆、内管、外管、外弹簧、内 弹簧及上固定片。其中,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于电动车的主车架上,支撑杆的顶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支撑杆顶端设有弹簧支撑座;在所述连接杆上套设 有外弹簧,且连接杆顶端伸入内管中后由螺丝锁住,从而使连接杆不会再从内 管中脱落出来;所述内管内部的连接杆上还套设有内弹簧,所述内弹簧的上下 两端分别抵于锁固于连接杆上的螺丝以及内管底端面上;所述外管套设于内管 外部,且外管与内管的顶端焊接成一体,在内管及连接杆的外部还套设有所述 外弹簧,外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于外管上端面及支撑杆顶端的弹簧支撑座上; 所述上固定片设于外管顶端面上并通过螺栓锁固于后座架上。通过上述结构, 当电动车颠簸时,内弹簧、外弹簧均会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然而,现有的这种电动车后座只是在底部设有减震结构,后座的前端则是 枢接于主车架上,并未相应设有减震结构,而且后座底部的减震结构也只是在 两侧各设一组减震结构,从而整体的减震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后座减震结构,包括设于后座架底部的底部减震结构,后座架前端设有向前伸出的连接臂,连接臂上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后座减震结构还包括设于后座架前端的前部减震结构,所述前部减震结构包括固定于主车架中段的底座、自底座两侧向上伸出的两支架、T形滑动件及弹簧,其中,所述每一支架上还设有一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槽孔;所述T形滑动件设于两支架之间,由一轴杆及一顶部垂直地连接于轴杆中部的竖杆构成,所述轴杆两端分别穿过相应支架上的长槽孔及连接臂上的通孔后由螺母锁固,所述竖杆的底端向下穿过底座上的一穿孔;所述弹簧套设于竖杆上且两端分别抵于轴杆与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