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佑宪专利>正文

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81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51
一种避震装置包含上管单元,及下管单元。所述上管单元包括立管,及限位钢套。所述限位钢套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立管内。所述下管单元包括下管、中管、限位组,及第一缓冲弹簧。所述下管界定出安装贯孔。所述中管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贯孔并插入所述立管内。所述限位组设置于所述限位钢套与所述中管之间,使得所述限位钢套与所述中管不会相对转动但能相对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设置于所述立管内并抵顶于所述限位钢套与所述中管之间。通过所述立管、所述限位钢套与所述中管,使得组装方面较为简易且能提升安全性。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自行车运动相当盛行。为了提升骑乘时的舒适性,如今的自行车多半装设有避震装置。如一种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51183号专利所公开的一个现有的避震前叉,可以在自行车行进时通过一个弹簧缓冲路面不平所引起的震动。参阅图1,该现有的避震前叉包括一个前叉主体11、一个能相对于该前叉主体11上下移动而产生缓冲效果的立管12、一个装设于该前叉主体11与该立管12之间的中管13、一个固定于该立管12并穿入该中管13内的定位导杆14,及一个设置于该中管13内并抵顶于该定位导杆14的弹簧15。为了将该定位导杆14与该立管12彼此固定,业界常用的方式为由侧向钻孔而能螺锁或是直接焊接。而为了避免该定位导杆14与该中管13彼此相对转动,会在该中管13钻孔并使用其他组件协助定位。因此该现有的避震前叉组装的过程不只相当复杂,且还可能需要使用到焊接的技术。在该立管12或该中管13钻孔的方式也使得结构较为脆弱,安全性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易且不须焊接并提升安全性的避震装置。本技术避震装置,包含上管单元,及下管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装置,包含上管单元及下管单元,所述避震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单元,沿上下方向组装并定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上管单元包括立管,围绕所述轴线并界定出沿所述轴线延伸的立管空间,限位钢套,位于所述立管空间内,所述限位钢套具有基部、环绕于所述基部外并由所述基部朝下延伸且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立管的延伸部,及沿所述轴线设置于所述基部的紧固螺孔,所述基部与所述延伸部共同界定出限位空间,所述紧固螺孔连通于所述限位空间,紧固螺丝,螺锁于所述紧固螺孔并沿所述轴线朝下延伸而伸入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紧固螺丝具有沿所述轴线设置在下端且开口朝下的定位螺孔,定位导杆,螺锁于所述定位螺孔并沿所述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装置,包含上管单元及下管单元,所述避震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单元,沿上下方向组装并定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上管单元包括立管,围绕所述轴线并界定出沿所述轴线延伸的立管空间,限位钢套,位于所述立管空间内,所述限位钢套具有基部、环绕于所述基部外并由所述基部朝下延伸且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立管的延伸部,及沿所述轴线设置于所述基部的紧固螺孔,所述基部与所述延伸部共同界定出限位空间,所述紧固螺孔连通于所述限位空间,紧固螺丝,螺锁于所述紧固螺孔并沿所述轴线朝下延伸而伸入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紧固螺丝具有沿所述轴线设置在下端且开口朝下的定位螺孔,定位导杆,螺锁于所述定位螺孔并沿所述轴线朝下延伸而伸出所述限位空间,上弹簧座,固定于所述定位导杆下端;所述下管单元,沿所述上下方向组装并沿所述轴线对应于所述上管单元,所述下管单元包括下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下方且围绕所述轴线并界定出沿所述轴线延伸的安装贯孔,中管,具有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贯孔并朝上延伸而伸出所述安装贯孔的大孔径部、由所述大孔径部沿所述轴线朝上延伸且外轮廓减缩的肩部,及由所述肩部沿所述轴线朝上延伸的小孔径部,所述小孔径部的外轮廓小于所述大孔径部外径,所述大孔径部、所述肩部与所述小孔径部皆围绕所述轴线并共同界定出中管空间,所述中管空间具有对应于所述大孔径部的大孔径段,及对应于所述小孔径部的小孔径段,所述大孔径部插入所述立管空间使得所述小孔径部的上端插入所述限位空间,所述大孔径部能在所述立管空间内沿所述上下方向滑动并同时带动所述小孔径部的上端在所述限位空间上下滑动,所述上管单元的定位导杆由所述小孔径段伸入所述中管空间内并延伸至所述大孔径段,所述上弹簧座位于所述大孔径段内并能在所述大孔径段内上下移动,限位组,设置于所述限位钢套与所述中管之间,所述限位组具有多个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并绕所述轴线呈环状排列的限位肋条,及多个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肋条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肋条设置在所述限位钢套的延伸部或所述中管的小孔径部其中一者,所述限位凹槽设置在所述限位钢套的延伸部或所述中管的小孔径部其中另一者,每一限位凹槽容纳其中一限位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佑宪
申请(专利权)人:林佑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