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6781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01:27
在减震装置(10)的中间部件(12)连结有动态减震器(20),减震装置(10)的驱动部件(11)具有:在第一以及第二元件间止挡部(16)、(17)的双方工作之前与动态减震器(20)的吸震用弹簧SP3的端部连结的附加抵接部113x,第二元件间止挡部(17)在第一元件间止挡部(16)的工作前,并且至少附加连结部113x与吸震用弹簧SP3的端部连结的时刻之前工作,在附加连结部113x与吸震用弹簧SP3的端部连结以后,外侧弹簧SP1与吸震用弹簧SP3以并联的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至少包括输入元件以及输出元件的多个旋转元件、在该多个旋转元件之间传递扭矩的扭矩传递弹性体、以及与多个旋转元件的任一个连结的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减震装置,公知有具备: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配置于第一弹性体的内侧并且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弹性体;以及具有与构成该减震装置的任一个旋转元件连结的吸震用弹性体和与该吸震用弹性体连结的质量体的动态减震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减震装置中,构成动态减震器的吸震用弹性体在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径向上的外侧或者内侧、或者径向上的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配置。另外,以往,公知有具备:连接于输入部件的泵轮;能够与泵轮同轴旋转的转轮;连接于输出部件的减震机构;使输入部件与减震机构的输入元件卡合的锁止离合器;在转轮与构成减震机构的多个元件的任一个亦即第一元件之间以与两者抵接的方式配置的弹性体;以及在转轮与构成减震机构的元件中的第一元件以外的第二元件之间配置并使转轮与第二元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的卡合机构的流体传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对于该流体传动装置而言,在通过锁止离合器使输入部件与减震机构的输入元件卡合时,上述弹性体与成为未有助于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的块体(mass)的转轮共同构成动态减震器。另外,若通过卡合机构使转轮与第二元件卡合而一体旋转,则转轮与第一元件之间的弹性体作为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吸收扭矩的减震器发挥功能。由此,对于该流体传动装置而言,也能够使转轮与第一元件之间的弹性体兼作为动态减震器用的弹性体以及对输入至输入部件的过大的扭矩进行吸收的弹性体。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76168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14635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现有例那样,相对于减震装置装入动态减震器,由此能够通过动态减震器相对于构成减震装置的任一个旋转元件赋予反相位的震动而使规定频率的震动衰减。然而,即使在减震装置装入动态减震器,也不会因此而使减震装置整体低刚性化(长行程化)。因此,具有动态减震器的现有减震装置在实现进一步的低刚性化的方面,还具有改善的余地。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有,使动态减震器用的弹性体的弹性常数变高而兼作为对输入至输入部件的过大的扭矩进行吸收的弹性体,但有关减震装置的低刚性化的记载没有任何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具有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进一步低刚性化。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装置具有:多个旋转元件,所述多个旋转元件至少包括输入元件以及输出元件;扭矩传递弹性体,其至少包括在上述输入元件与上述输出元件之间以串联的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以及动态减震器,其包括质量体以及配置于上述质量体与作为上述多个旋转元件的任一个的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吸震用弹性体,并且相对于上述第一旋转元件赋予反相位的震动而使震动衰减,该该减震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限制止挡部,其对上述输入元件与上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附加连结部,其构成为设置于上述多个旋转元件中的未连结有上述动态减震器的第二旋转元件,并在上述输入元件与上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上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连结于上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以及弹性体止挡部,在上述输入元件与上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上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并且至少直至上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上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的时刻,该弹性体止挡部对上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一方的扭转进行限制,在上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上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以后,上述吸震用弹性体与上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另一方在上述输入元件与上述输出元件之间以并列的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对于该减震装置而言,相对于作为多个旋转元件的任一个的第一旋
转元件,连结有包括质量体以及配置于该质量体与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吸震用弹性体的动态减震器。另外,多个旋转元件中的未连结有动态减震器的第二旋转元件具有: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以与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连结的方式构成的附加连结部。另外,该减震装置具有: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并且至少直至附加连结部连结于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的时刻,对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一方的扭转进行限制的弹性体止挡部。而且,吸震用弹性体与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另一方在附加连结部与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连结以后,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以并联的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由此,至少使在附加连结部与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连结以后不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一方进一步低刚性化,并且使与吸震用弹性体以并联的方式作用的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另一方应该负责的扭矩(分担扭矩)减少,从而能够使该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另一方的刚性进一步降低。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具有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进一步低刚性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的起动装置所包括的减震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起动装置所包括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起动装置所包括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用于对图1的起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对图1的起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图1的起动装置所包括的减震装置的扭转特性的图表。图8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9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
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10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1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12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13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起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起动装置所包括的减震装置的扭转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5是表示图13的起动装置所包括的减震装置的扭转特性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10的起动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该图所示的起动装置1搭载于具备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内燃机)的车辆,该起动装置1除了减震装置10之外还包括以下构件等:作为与发动机的曲轴连结的输入部件的前盖3、固定于前盖3的泵轮(输入侧流体传动元件)4、能够与泵轮4同轴旋转的转轮(输出侧流体传动元件)5、与减震装置10连结并且固定在自动变速器(AT)或无级变速器(CVT)亦即变速器的输入轴IS上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减震器毂7、作为单板液压式离合器的锁止离合器8、以及与减震装置10连结的动态减震器20等。泵轮4具有:紧密固定于前盖3的未图示的泵轮壳、和多个配设于泵轮壳的内表面的泵轮叶片(省略图示)。转轮5具有:未图示的转轮壳、和多个配设于转轮壳的内表面的转轮叶片(省略图示)。在本实施
方式中,转轮5的转轮壳的内周部经由多个铆钉固定于减震器毂7。泵轮4与转轮5相互对置,在两者之间,对工作油(工作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装置,其具有:多个旋转元件,所述多个旋转元件至少包括输入元件以及输出元件;扭矩传递弹性体,其至少包括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以串联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以及动态减震器,其包括质量体以及配置于所述质量体与作为所述多个旋转元件中的任一个的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吸震用弹性体,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赋予反相位的震动而使震动衰减,该减震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限制止挡部,其对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附加连结部,其构成为设置于所述多个旋转元件中的未连结有所述动态减震器的第二旋转元件,并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以及弹性体止挡部,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并且至少直至所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的时刻,该弹性体止挡部对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一方的扭转进行限制,在所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以后,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以并联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8 JP 2014-039655;2014.06.24 JP 2014-129301.一种减震装置,其具有:多个旋转元件,所述多个旋转元件至少包括输入元件以及输出元件;扭矩传递弹性体,其至少包括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以串联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以及动态减震器,其包括质量体以及配置于所述质量体与作为所述多个旋转元件中的任一个的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吸震用弹性体,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赋予反相位的震动而使震动衰减,该减震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限制止挡部,其对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附加连结部,其构成为设置于所述多个旋转元件中的未连结有所述动态减震器的第二旋转元件,并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以及弹性体止挡部,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被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并且至少直至所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的时刻,该弹性体止挡部对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一方的扭转进行限制,在所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以后,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以并联方式作用而传递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朝所述输入元件的输入扭矩成为预先决定的第一值以上,则所述附加连结部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朝所述输入元件的输入扭矩达到预先决定的第二值,则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对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出元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其中,所述第一值小于所述第二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朝所述输入元件的输入扭矩达到所述第一值,则所述弹性体止挡部对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所述一方的扭转进行限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朝所述输入元件的输入扭矩达到预先决定的第三值,则所述弹性体止挡部对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中的所述一方的扭转进行限制,其中,所述第三值小于所述第一值。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加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吸震用弹性体的端部之前的、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旋转角度,小于所述相对旋转被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限制之前的、所述输入元件相对于所述输出元件的旋转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制止挡部包括对所述第一旋转元件以及第二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元件间止挡部,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一能荒木敬造上野真平井悠一郎轮嶋雅树勘山裕司津田康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