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61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包括有主簧、流道、压盘、金属骨架、底膜、解耦膜片、上液室及下液室;所述压盘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流道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的中心与相对的所述通孔的中心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解耦膜片;在所述解耦膜片上设置有同时从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外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不与所述通孔相对。将压盘、流道系列通孔,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再解耦膜片上增加凸起固定解耦膜片,可有效避免大冲击时,解耦膜片形变量大,解决解耦膜片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悬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液压悬置
技术介绍
对于发动机侧悬置而言,为了提高其在高频下的隔振性能,一般都设计为液压悬置,液压悬置其主要性能参数有动静比、以及高频下动刚度、低频下大阻尼等。一般来说,影响动静比的是解耦膜片刚度,影响高频下的动刚度的是扰流盘。因此,选择低刚度解耦膜片有利于获得较小的动静比,利于隔离高频小振幅振动。但,一般低刚度解耦膜片其耐久性能较低,尤其是对于越野型车辆来说,路况恶劣,会发生液压悬置内部解耦膜片破损现象较多。破损后,虽动静比更低,但低频阻尼与纯橡胶接近,失去液压悬置功能。因此,受耐久性能制约,低刚度解耦膜片在SUV、MPV车辆使用并不适用。动刚度:相对于静刚度的定义,静刚度指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形变量,动刚度则是在一定频率下的外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形变量。动静比:动刚度与静刚度的比值。如图1和图2所示,为用于SUV动力总成上的悬置软垫总成,包括由橡胶主簧1、悬置外骨架5、流道4、压盘3、解耦膜片7、扰流盘2、底模6组成的悬置软垫,在上液室8与下液室之间由解耦膜片7进行隔离,由流道4实现液室之间的流通,在低频大振幅的情况下,液体经由流道4在上液室8与下液室直接流通,此时由液体流经小通道产生的流体阻力较大,是产生低频阻尼的主要贡献元素;在发动机怠速以及高速工况下,由于振幅较小、频率较快,液体几乎无法在流道内有效的流动,只有通过解耦膜片的变形来实现上下液室的容积变化,因此解耦膜片的刚度就成了影响此时悬置动刚度的关键因素,而解耦膜片的厚度、尺寸以及结构和橡胶材料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所在,解耦膜片刚度低,动刚度小。因此薄的、硬度低的解耦膜片,可获得较低动刚度,但其耐久性能差,易出现破损现象。这一技术方案的缺点是:I) 一般此种结构解耦膜片,为使其能够压紧于压盘与流道之间,一般其内部含金属骨架,解耦膜片刚度较大,因此,动静比较大,不利于隔离高频小振幅振动。例如:25Hz (对于四缸机来说,怠速750rpm时,发动机的二阶激励频率)时,一定幅值下的动静比较大,不利于隔离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其他更高频率亦是如此。2)虽此种解耦膜片刚度较大,其耐久性能良好,但随着车辆行驶路况恶劣程度增大,使用时间越长,部分车辆仍然发生解耦膜片损坏,不利于隔离低频(尤其是10-13HZ)时动力总成的振动。为克服现技术的缺点,现已经有技术提出改进技术方案,即在现MPV动力总成上的悬置软垫总成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纯橡胶悬置,另一类为与现SUV动力总成上的悬置软垫总成相近似,仅是在解耦膜片上设置有十字切口。而这样的改进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对于纯橡胶悬置,(I)高频存在动态硬化现象,不利于隔离高频小幅值振动;(2)低频率时阻尼小,不利于隔离低频大幅值振动。对于液压悬置(解耦膜片存在切口),由于切口,会造成低频时阻尼较小,不利于隔离低频大幅值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液压悬置提出改进技术方案,在保证悬置性能的基础上,使该悬置具有较低的动静比,同时使解耦膜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压悬置,包括有主簧、流道、压盘、金属骨架、底膜、解耦膜片、上液室及下液室;所述主簧、所述流道、所述压盘、所述解耦膜片均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内;所述底膜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的下端;所述流道、所述解耦膜片及所述压盘贴合;所述底膜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所述下液室;所述压盘与所述主簧之间形成上液室;所述压盘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流道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开口 ;每个所述开口的中心与相对的所述通孔的中心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解耦膜片;在所述解耦膜片上设置有同时从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外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不与所述通孔相对。所述通孔中心在所述压盘上的设置为以所述压盘中心为圆心的两个圆周上,两个圆周分别为第一圆周和第二圆周;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周的半径。所述第一圆周和所述第二圆周共同被等分为6个扇形区域;在每个所述扇形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圆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通孔。所述开口的形状、大小及位置与所述通孔保持一致。所述凸起包括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及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解耦膜片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周之间;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周与所述第二圆周之间;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解耦膜片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均为圆环形。所述第三凸起、所述压盘与所述流道为过盈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了膜片硫化骨架,可降低动静比,从而能够获得较低动刚度,有利于隔离振动;将压盘、流道系列通孔,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再解耦膜片上增加凸起固定解耦膜片,可有效避免大冲击时,解耦膜片形变量大,解决解耦膜片可靠性问题;上述更改后,既降低了悬置动刚度,又使解耦膜片有较好的可靠性,产品性能得到优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技术液压悬置示意图;图2为现技术液压悬置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压悬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由现技术变更为本技术的压盘、解耦膜片及流道对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解耦膜片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压盘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流道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橡胶主簧,2扰流盘,3压盘,4流道,5悬置外骨架,6底模,7解耦膜片,8上液室,101主簧,102流道,103金属骨架,104底膜,105解耦膜片,106上液室,107下液室,108压盘,1021开口,1081通孔,1051第一凸起,1052第二凸起,1053第三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悬置,如图3至图7所示,包括有主簧101、流道102、压盘108、金属骨架103、底膜104、解耦膜片105、上液室106及下液室107 ;在本专利技术中,主簧101、金属骨架103及底膜104为现有技术,没有改进,并且,本申请中,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也与现有的液压悬置相同,因此,在这此部件方面及安装结构方面不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主簧101、所述流道102、所述压盘108、所述解耦膜片105均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103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悬置,包括有主簧、流道、压盘、金属骨架、底膜、解耦膜片、上液室及下液室;所述主簧、所述流道、所述压盘、所述解耦膜片均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内;所述底膜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的下端;所述流道、所述解耦膜片及所述压盘贴合;所述底膜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所述下液室;所述压盘与所述主簧之间形成上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流道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的中心与相对的所述通孔的中心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解耦膜片;在所述解耦膜片上设置有同时从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外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不与所述通孔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宜爱胡俊生王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