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增压多级油缸,包括外缸筒、活塞杆以及依次套设于外缸筒和活塞杆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中间缸筒,活塞杆和每级中间缸筒的底端外壁均套装有环状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阀座、阀芯、弹簧以及阀套,阀座上开有连通无杆腔和轴向安装通孔的第一油孔,阀芯为阶梯轴结构,阀芯的直径较小段靠近阀座,阀芯的直径较大段外壁与轴向安装通孔孔壁相配合,阀芯的直径较小段和轴向安装通孔孔壁之间被阀座、阀芯的直径较大段围合形成推动腔,所述活塞上开有第二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有杆腔增压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使有杆腔内的油液通过第二油孔、推动腔和第一油孔流向无杆腔,从而有效解决了有杆腔的增压效应问题,避免涨缸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增压多级油缸。
技术介绍
多级油缸是由多个活塞式液压缸套装而成的,后一级活塞缸的缸筒相当于前一级 活塞缸的活塞杆。当压力油从无杆腔进入时,活塞有效面积最大的缸筒开始伸出,当行至终 点时,活塞有效面积次之的缸筒开始伸出,因此可获得很长的工作行程,而外伸缸筒有效面 积越小,伸出速度越快,相应的液压推力由大变小。这种推力、速度的变化规律,正符合大多 数工作机械的作业要求,所以这种油缸在环卫和矿山等领域广为应用。 多级油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系统响应速度的滞后,容易引起有杆腔油路被堵,尤 其是系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油液的污染,回油单向阀或换向阀经常发生卡住等情况, 如果有杆腔回油路被堵,因为活塞两端要达到力的平衡,而且多级油缸无杆腔有效作用面 积总是大于有杆腔有效作用面积,因此,在多级油缸的有杆腔内会产生增压效应,而增压压 力一旦超过缸筒的屈服强度,缸筒就会发生塑性变形,发生涨缸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解决有杆腔的增压效应 问题的防增压多级油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防增压多级油缸,包括外缸筒 (1)、套设于外缸筒(1)内的活塞杆(2)以及依次套设于外缸筒(1)和活塞杆(2)之间的一 个以上的中间缸筒(3),外缸筒(1)的底端设有缸底(11),外缸筒(1)和每级中间缸筒(3) 的顶端均设有端盖(4),活塞杆(2)和每级中间缸筒(3)的底端外壁均套装有环状的活塞 ,外缸筒(1)、缸底(11)和所述活塞(5)围合形成无杆腔(a),外缸筒(1)、所述中间缸筒 (3)、活塞杆(2)、所述活塞(5)和所述端盖(4)围合形成相应数量的有杆腔(b); 活塞杆⑵为中空结构,活塞杆⑵的顶端设有无杆腔油口(21)和有杆腔油口 (22),无杆腔油口(21)通过设于活塞杆(2)内的第一油道(23)与无杆腔(a)连通,第一油 道(23)外壁与活塞杆(2)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油道,活塞杆(2)和每级中间缸筒(3)上均开 有回油孔(31),有杆腔油口(22)通过第二油道(24)以及所述回油孔(31)与所述有杆腔 (b)连通; 所述活塞(5)上设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阀座(61)、阀芯(62)、弹簧(63) 以及阀套(64),所述活塞(5)上开有用于安装减压装置的轴向安装通孔(51),阀座(61)密 封安装在轴向安装通孔(51)的靠近缸底(11)的一端,阀套(64)密封安装在轴向安装通孔 (51)的远离缸底(11)的一端,阀芯(62)位于阀座(61)和阀套(64)之间,弹簧(63)位于 阀芯(62)和阀套(64)之间,阀座(61)上开有连通无杆腔(a)和轴向安装通孔(51)的第 一油孔(611),阀芯(62)为阶梯轴结构,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靠近阀座(61),阀芯(62) 的直径较大段外壁与轴向安装通孔(51)孔壁相配合,在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阀芯(62) 的直径较小段封堵住第一油孔(611),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和轴向安装通孔(51)孔壁之 间被阀座(61)、阀芯(62)的直径较大段围合形成推动腔(c),所述活塞(5)上开有连通推 动腔(c)和相应有杆腔(b)的第二油孔(52),阀芯(62)上开有均压孔(621),均压孔(621) 的一端通向第一油孔(611),均压孔(621)的另一端通向轴向安装通孔(51)的弹簧(63)所 在区段。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活塞(5)上设置减压装置,可以在有杆腔(b) 增压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使有杆腔(b)内的油液通过第二油孔(52)、推动腔(c)和第一油孔 (611)流向无杆腔(a),从而有效解决了有杆腔(b)的增压效应问题,避免涨缸事故的发生。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以节约安装空间的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62)的直径较大段外壁设有多个均压槽(622)。采用这种结 构,可以平衡阀芯(62)上的径向力,消除阀芯(62)上的液压侧向力。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自由端为圆锥台形,阀芯(62)的直径较小 段自由端伸入第一油孔(611)并与第一油孔(611)孔壁相配合。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 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与第一油孔(611)孔壁的接触面积和契合度,从而提高封堵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孔(52)由一段轴向孔(521)和开设于轴向安装通孔(51) 孔壁的一圈环形凹槽(522)相连通构成,环形凹槽(522)的位置相应于推动腔(c),轴向孔 (521)从所述活塞(5)的靠近有杆腔(b)的一端面延伸至环形凹槽(522)。采用这种结构, 油液能够均匀地进出推动腔(c)。【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外缸筒、11缸底、2活塞杆、21无杆腔油口、22有杆腔油 口、23第一油道、24第二油道、3中间缸筒、31回油孔、4端盖、5活塞、51轴向安装通孔、52 第二油孔、521轴向孔、522环形凹槽、61阀座、611第一油孔、62阀芯、621均压孔、622均压 槽、63弹簧、64阀套、a无杆腔、b有杆腔、c推动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增压多级油缸,包括外缸筒1、套设于外缸筒1内的活塞杆2 以及依次套设于外缸筒1和活塞杆2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中间缸筒3,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 选取只有一个中间缸筒3的情况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常规下,中间缸筒的 数量可以高达十个以上; 外缸筒1的底端设有缸底11,外缸筒1和每级中间缸筒3的顶端均设有端盖4,活 塞杆2和每级中间缸筒3的底端外壁均套装有环状的活塞5,外缸筒1、缸底11和所述活塞 5围合形成无杆腔a,外缸筒1、中间缸筒3、活塞杆2、所述活塞5和所述端盖4围合形成两 个有杆腔b ; 活塞杆2为中空结构,活塞杆2的顶端设有无杆腔油口 21和有杆腔油口 22,无杆 腔油口 21通过设于活塞杆2内的第一油道23与无杆腔a连通,第一油道23外壁与活塞杆 2内壁围合形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增压多级油缸,包括外缸筒(1)、套设于外缸筒(1)内的活塞杆(2)以及依次套设于外缸筒(1)和活塞杆(2)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中间缸筒(3),外缸筒(1)的底端设有缸底(11),外缸筒(1)和每级中间缸筒(3)的顶端均设有端盖(4),活塞杆(2)和每级中间缸筒(3)的底端外壁均套装有环状的活塞(5),外缸筒(1)、缸底(11)和所述活塞(5)围合形成无杆腔(a),外缸筒(1)、所述中间缸筒(3)、活塞杆(2)、所述活塞(5)和所述端盖(4)围合形成相应数量的有杆腔(b);活塞杆(2)为中空结构,活塞杆(2)的顶端设有无杆腔油口(21)和有杆腔油口(22),无杆腔油口(21)通过设于活塞杆(2)内的第一油道(23)与无杆腔(a)连通,第一油道(23)外壁与活塞杆(2)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油道,活塞杆(2)和每级中间缸筒(3)上均开有回油孔(31),有杆腔油口(22)通过第二油道(24)以及所述回油孔(31)与所述有杆腔(b)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上设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阀座(61)、阀芯(62)、弹簧(63)以及阀套(64),所述活塞(5)上开有用于安装减压装置的轴向安装通孔(51),阀座(61)密封安装在轴向安装通孔(51)的靠近缸底(11)的一端,阀套(64)密封安装在轴向安装通孔(51)的远离缸底(11)的一端,阀芯(62)位于阀座(61)和阀套(64)之间,弹簧(63)位于阀芯(62)和阀套(64)之间,阀座(61)上开有连通无杆腔(a)和轴向安装通孔(51)的第一油孔(611),阀芯(62)为阶梯轴结构,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靠近阀座(61),阀芯(62)的直径较大段外壁与轴向安装通孔(51)孔壁相配合,在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封堵住第一油孔(611),阀芯(62)的直径较小段和轴向安装通孔(51)孔壁之间被阀座(61)、阀芯(62)的直径较大段围合形成推动腔(c),所述活塞(5)上开有连通推动腔(c)和相应有杆腔(b)的第二油孔(52),阀芯(62)上开有均压孔(621),均压孔(621)的一端通向第一油孔(611),均压孔(621)的另一端通向轴向安装通孔(51)的弹簧(63)所在区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坤,李精龙,方忠磊,郑家菊,朱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