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具体地说是内燃机配气系统。
技术介绍
内燃机配气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并吸入足够量的新鲜空气,配气定时和配气持续角对燃油的经济性、内燃机功率、燃烧及排放等影响重大。进、排气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内燃机定时要求进行,在多缸内燃机中,还要按照规定的发火次序来进行,以保证内燃机运转在最佳工况下。申请号为201410638791.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由机械、液压和电子控制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可变配气相位系统,该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功能,但电子控制系统同样采用电磁阀控制,电磁阀执行机构结构复杂,电磁线圈电感作用使其响应时间滞后,导致对气门的控制精度差。申请号为200510041311.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控气门执行机构,由壳体、壳体内底部的电磁装置、贯穿电磁装置轴向中心通孔的行程调节螺杆、行程调节螺杆上端与壳体内顶部之间设置的消噪弹簧构成,该技术采用电磁开关直接控制气门开闭,仍然存在结构复杂、响应慢及控制精度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驱动压力可变及配气控制精度高的双压电液压驱动增压式配 ...
【技术保护点】
双压电液压驱动增压式配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配气单元、液压油轨、油箱;所述配气单元包括气门体、第一电液控制部分、第二电液控制部分、气门、外壳;所述第一电液控制部分包括第一压电堆、第一顶杆、第一球阀、第一球阀复位弹簧,第一压电堆安装在气门体里,第一顶杆位于第一顶杆腔里并位于第一压电堆的下方,第一球阀位于在第一球阀腔里,第一球阀腔位于第一顶杆腔下方,第一球阀复位弹簧腔位于第一球阀腔下方,第一球阀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球阀复位弹簧腔里并位于第一球阀下面,第一球阀腔上端与第一球阀相配合的位置为第一密封座面,第一球阀腔下端与第一球阀相配合的位置为第二密封座面;第一电液控制部分下方设置增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压电液压驱动增压式配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配气单元、液压油轨、油箱;所述配气单元包括气门体、第一电液控制部分、第二电液控制部分、气门、外壳;所述第一电液控制部分包括第一压电堆、第一顶杆、第一球阀、第一球阀复位弹簧,第一压电堆安装在气门体里,第一顶杆位于第一顶杆腔里并位于第一压电堆的下方,第一球阀位于在第一球阀腔里,第一球阀腔位于第一顶杆腔下方,第一球阀复位弹簧腔位于第一球阀腔下方,第一球阀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球阀复位弹簧腔里并位于第一球阀下面,第一球阀腔上端与第一球阀相配合的位置为第一密封座面,第一球阀腔下端与第一球阀相配合的位置为第二密封座面;第一电液控制部分下方设置增压活塞,增压活塞与第一电液控制部分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增压活塞下方设置第二电液控制部分,第二电液控制部分与增压活塞之间形成增压腔;所述第二电液控制部分包括第二压电堆、第二顶杆、第二球阀、第二球阀复位弹簧、液压活塞,第二压电堆安装在气门体里并位于增压腔下方,第二顶杆设置在第二顶杆腔里并位于第二压电堆下方,第二球阀腔设置在第二顶杆腔下方,第二球阀复位弹簧腔设置在第二球阀腔下方,第二球阀设置在第二球阀腔里,第二球阀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球阀复位弹簧腔里,第二球阀分别与第二球阀腔上端面和第二球阀腔下端面相配合,第二球阀腔上端面与第二球阀配合处为第三密封座面,第二球阀腔下端面与第二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云,白云,费红姿,李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