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11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座管结构(10)、避震胶杆(20)及一弹力调整块(30)组成,座管结构(10)包括有一心轴(11),于心轴(11)的上端设有一锁固在自行车座垫下方的锁定座(12),其(11)下端套设在中空轴管(13)内,且心轴(11)与中空轴管(13)之间有供心轴(11)顶抵避震胶杆(20)时所需的上下弹力位移的间隙,套入座管结构(10)中的中空轴管(13)为非透明的中空管,而它(13)的下端外表缘部剖设具有透明盖体的沟槽(14)并在沟槽(14)周缘设有弹力值刻度(15),中空轴管(13)下端内缘则车设有内螺纹(17),其(13)上端车设有外螺纹,心轴(11)及中空轴管(13)通过螺帽(16)螺接,避震胶杆(20)为一大接触面积且易控制其弹力的缓冲元件,它(20)是由胶体、海绵制成,避震胶杆(20)置于中空轴管(13)内,且位于心轴(11)和弹力调整块(30)之间,弹力调整块(30)下端表缘刻设有一标记(31),其(30)底缘开设有供六角扳手旋松迫紧的内六角孔(32),而其(30)上端则车设有螺设在中空轴管(13)内螺纹(17)内的螺牙部(33),其(33)套设螺固在中空轴管(13)下端部的内螺纹(17)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领域的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领域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是利用一弹性系数易控制的大接触面积的避震胶杆及表缘具有弹力值刻度的中空轴管,并配合利用表缘具有标记的弹力调整块,使不同体重的使用者,可依本身体重旋动调整块,进而螺推调整避震胶杆,使其产生相应的压缩长度,以调整最适合骑者本身体重的避震弹力,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介绍
当今,休闲风潮日盛。每当假日时,公园或郊区皆可见骑乘自行车休闲健身的人潮,但有时因道路崎曲不平或骑乘者体重不同等因素,而影响骑乘时的舒适性。于是,各家自行车厂商便研发出各式的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当前现有常见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08728号“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详见附件一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08728号“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1~3所示,分别是上述专利的外观立体图、立体分解图、组合剖视图,由该专利可知,其整体结构是设置有一可容置弹簧的中空圆柱座管(10),于座管的底部套设有中空管(12),中空管(12)的上方螺设有一预压调整螺丝,于中空管的上方设有弹簧(13),于弹簧(13)的上端设有一内导杆(30)。当,有一骑乘外力向下动作时,内导杆(30)会压抵弹簧(13),而底面的中空管(12)上的预压调整螺丝,则会顶推弹簧(13)生成一避震弹力,而达到座管避震的功效。上述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虽可提供使用者一具有座管避震功效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结构中还存在有若干缺点,造成该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而其缺点可归纳如下1、首先,使用此种常用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中空管上的预压调整螺丝系螺固在内部而无法调整,故只能产生单一避震弹力。如有不同体重者骑乘时,则无法提供不同的避震弹力;2、其次,使用此种常用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其中缓冲件系使用压缩弹簧,但市面弹簧良莠不齐,故无法有效控制其弹性系数质量;3、再者,使用此种常用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系利用预压调整螺丝来顶推弹簧,其受力面积小,故无法产生均匀的避震弹力;如此常用的自行车避震座管,使用时无法提供不同的避震弹力的缺点,就其整体来讲,其可说是相当的不具有实用性,实有加以改良之必要。上述为一般现有自行车避震座管的结构,但由于此种结构不仅无法有效控制其弹性系数质量和无法产生均匀的避震弹力,会容易造成避震效果不好,而且也存在会造成使用安全上的顾虑等相当大的麻烦,因此整体来讲,其可说是相当不具有实用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座管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存在无法提供不同避震弹力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能提供适应不同体重的避震弹力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为了解决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存在控制压缩弹簧弹性系数质量难和所产生避震力不均匀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存在的只能提供单一避震弹力、所产生避震力不均匀和无法有效控制其弹性系数质量等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有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存在只能提供单一避震弹力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仅能提供单一避震弹力,不能适应各种体重骑乘人员避震的需要,使其能根据不同骑乘人员的体重,灵活调整避震弹力,以适应不同体重骑乘人员避震的需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控制压缩弹簧弹性系数质量难,使其弹性能好,更具有实用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预压调整螺丝来顶推弹簧,其受力面积小,无法产生均匀的避震弹力,使其受力面积大,能产生均匀的避震弹力。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它是由一座管结构、避震胶杆及一弹力调整块组成。座管结构包括有一心轴,于心轴的上端设有一锁固在自行车座垫下方的锁定座,其下端套设在中空轴管内,且心轴与中空轴管之间有供心轴顶抵避震胶杆时所需的上下弹力位移的间隙。套入座管结构中的中空轴管为非透明的中空管,而它的下端外表缘部剖设具有透明盖体的沟槽并在沟槽周缘设有弹力值刻度。中空轴管下端内缘则车设有内螺纹,其上端车设有外螺纹。心轴及中空轴管通过螺帽螺接。避震胶杆为一大接触面积且易控制其弹力的缓冲元件。它是由胶体、海绵制成。避震胶杆置于中空轴管内,且位于心轴和弹力调整块之间。弹力调整块下端表缘刻设有一标记,其底缘开设有供六角扳手旋松迫紧的内六角孔,而其上端则车设有螺设在中空轴管内螺纹内的螺牙部,其套设螺固在中空轴管下端部的内螺纹上。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中所述的弹力值刻度还可以设于弹力调整块的下端。前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中所述的中空轴管还可以为透明的,弹力值刻度设于中空轴管的外表缘。前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中所述的中空轴管还可以为透明的,弹力值刻度设于中空轴管的内缘。前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中所述的避震胶杆还可以为压缩弹簧所代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首先,是利用六角扳手旋动弹力调整块,继而螺推中空轴管内的避震胶杆,使弹力调整块下端的的标记旋动至适于本身体重的中空轴管表缘弹力值刻度上,即可获得最适合本身体重的避震弹力,而无常用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仅具单一避震弹力之缺点。又,是利用一大接触面积的避震胶杆,方能精确控制其避震弹力。再是利用一大接触面积的弹力调整块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具有大面积的避震胶杆,方能产生均匀的避震弹力。本技术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座管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技术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结构简单,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因为其仅是对于常用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做些微的结构改变,所以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也相对减少,符合成本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潮湖
申请(专利权)人:金享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