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997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支架装置,能够使支架尽可能地轻量化,并简单地安装在动力单元上。在动力单元(P)的曲柄箱箱壳(10)的前部形成左右一对的悬臂架(17、17),经由枢轴(15)将这些悬臂架(17、17)连结在车体框架(1)上的机动两轮车中,在左右的悬架臂(17、17)的根部,一体地形成以比支持在枢轴(15)上的一对轴承部(17a、17a)的间隔(L1)窄的间隔(L2)并列的左右一对支架支持凸缘(19、19),在这些支架支持凸缘(19、19)上通过支轴(25)可转动地连结有配置在其间的支架(9)的衬套(2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机动两轮车,即,在由引擎和后轮与其输出轴相连结的变速器所构成的动力单元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的悬架臂,这些悬架臂通过水平枢轴能够转动地连结在车体框架上,在该车体框架与动力单元之间安装有对该单元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减震器的机动两轮车,特别是,对用来使车体能够立住的支架安装在动力单元上的机动两轮车中的支架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对于机动两轮车,将支架安装在动力单元上的做法例如在特开平5-246359号公报中已经公开,系公知技术。将支架安装在动力单元上时例如可以与引擎的曲柄箱一起一体成形出对支架进行支持的支架支持凸缘,与将支架支持凸缘焊接在车体框架上的做法相比,有利于降低成本。但是,支架安装到动力单元上之后,支架的重量将使减震器的载荷增加,即弹簧载荷增加。因此,人们非常希望安装在动力单元上的支架其重量要轻。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状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的重量尽可能轻且能够简单地安装在动力单元上的机动两轮车的支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下述机动两轮车中的支架装置,即,在由引擎以及后轮与其输出轴相连结的变速器所构成的动力单元的箱壳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的悬架臂,这些悬架臂经由水平枢轴可转动地连结在车体框架上,在该车体框架与动力单元之间安装有对该单元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减震器的机动两轮车中的支架装置,其第1特征是,在左右一对的所述悬架臂的根部,一体地形成以比这些悬架臂的支持在所述枢轴上的一对轴承部的间隔窄的间隔并列的左右一对支架支持凸缘,通过支轴将支架连结在这些支架支持凸缘上使之能够在竖立位置与回收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箱壳及枢轴分别对应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曲柄箱箱壳10及第2枢轴15。根据该第1特征,通过将左右的悬架臂,在动力单元的箱壳上与之成一体形成并使支持在枢轴上的左右两个轴承部的间隔尽可能大,可提高枢轴对动力单元的支持刚性,使动力单元始终保持稳定的上下摆动姿势,给人以舒适的乘坐感觉。此外,在上述两个悬架臂上,一体地形成经由支轴对支架进行支持的左右一对支架支持凸缘,因此,不需要特意在箱壳上做出支架支持凸缘,可使箱壳的形状变得简单,进而使其铸造变得容易,有利于降低成本。特别是,左右支架支持凸缘是在左右悬架臂的刚性较大的根部以比两个轴承部的间隔窄的间隔并列形成的,因此,可将轴支承在这些支架支持凸缘上的支架的根部的宽度做得较窄,可减轻支架的重量。因此,可减轻减震器所承受的负荷,有助于提高乘坐舒适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是,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支持在所述支轴上的支架的衬套配置在一对支架支持凸缘之间。根据该第2特征,通过在左右两个支架支持凸缘之间配置支架的衬套,使得能够使用较短的衬套,不仅能够进一步减轻支架的重量,而且衬套在两个支架支持凸缘之间的定位变得容易,将支架组装到两个支架支持凸缘上的组装性得到改善。再有,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是,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在支架上设置有将所述衬套与左右支持脚之间连结起来的增强板,在所述悬架臂上形成有与该增强板相抵接而对支架的竖立位置进行限制的竖立位止挡。根据该第3特征,将衬套与支持脚之间连结起来的增强板兼起着对支架的竖立位置进行限制的止挡板的作用,有利于简化支架的结构。再有,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是,在第1~第3特征之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左右的所述悬架臂形成二者的间隔从所述轴承部向根部变窄地俯视时呈约“八”字形。根据该第4特征,左右的悬架臂通过与枢轴相连结,彼此在横向上的刚性得到提高,并且,在两个悬架臂的间隔变窄的根部形成左右的支架支持凸缘,因此,支架的重量得以减轻并且具有坚固的支持能力。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在下述机动两轮车中,即,在由引擎以及后轮与其输出轴相连结的变速器所构成的动力单元的箱壳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的悬架臂,这些悬架臂经由水平枢轴可转动地连结在车体框架上,在该车体框架与动力单元之间安装有对该单元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减震器的机动两轮车中,在左右一对的所述悬架臂的根部,一体地形成以比这些悬架臂的支持在所述枢轴上的一对轴承部的间隔窄的间隔并列的左右一对支架支持凸缘,通过支轴将支架连结在这些支架支持凸缘上使之能够在竖立位置与回收位置之间转动,因此,通过将左右的悬架臂,在动力单元的箱壳上与之成一体形成并使支持在枢轴上的左右两个轴承部的间隔尽可能大,可提高枢轴对动力单元的支持刚性,使动力单元始终保持稳定的上下摆动姿势,给人以舒适的乘坐感觉。此外,在上述两个悬架臂上一体地形成经由支轴对支架进行支持的左右一对支架支持凸缘,因此,不需要特意在箱壳上做出支架支持凸缘,可使箱壳的形状变得简单,进而使其铸造变得容易,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左右支架支持凸缘是在左右悬架臂的刚性较大的根部以比两个轴承部的间隔窄的间隔并列形成的,因此,可将连结到这些支架支持凸缘上的支架的根部的宽度做得较窄,可减轻支架的重量,有助于减轻减震器所承受的负荷,提高乘坐舒适度。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将支持在所述支轴上的支架的衬套配置在一对支架支持凸缘之间,因此,通过在左右两个支架支持凸缘之间配置支架的衬套,使得能够使用较短的衬套,不仅能够进一步减轻支架的重量,而且衬套在两个支架支持凸缘之间的定位变得容易,将支架组装到两个支架支持凸缘上的组装性得到改善。再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在支架上设置有将所述衬套与左右支持脚之间连结起来的增强板,在所述悬架臂上形成有与该增强板相抵接而对支架的竖立位置进行限制的竖立位止挡,因此,将衬套与支持脚之间连结起来的增强板兼起着对支架的竖立位置进行限制的止挡板的作用,有利于简化支架的结构。再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在第1~第3特征之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左右的所述悬架臂,形成二者的间隔从所述轴承部向根部变窄地俯视时呈约“八”字形,因此,左右的悬架臂通过与枢轴相连结,彼此在横向上的刚性得到提高,并且,在两个悬架臂的间隔变窄的根部形成左右的支架支持凸缘,可使得支架的重量得以减轻并且具有坚固的支持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支架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支架装置周围的侧视放大图,示出支架竖立时的状态。图3是对应于图2示出支架回收时的状态的附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图4的5-5向剖视图。图6是支架的后视图。图7是图6的7-7向剖视图。图8是图6的8-8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支架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支架装置周围的侧视放大图,示出支架竖立时的状态,图3是对应于图2示出支架回收时的状态的附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图4的5-5向剖视图,图6是支架的后视图,图7是图6的7-7向剖视图,图8是图6的8-8向剖视图。首先,在图1中,机动两轮车S的车体框架1由从可转向地支持前叉2的头管1h向下方延伸而对踏脚板3进行支持的前部框架1f、以及从该前部框架1f的后端向斜上方延伸而对物品箱4及车座5进行支持的后部框架1r构成,在前叉2的下端轴支承有前轮6f,在后部框架1r上可上下摆动地悬架对后轮6r进行支持并对其进行驱动的动力单元P,并且,在后部框架1r与动力单元P之间安装有对动力单元P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述机动两轮车中的支架装置,即,在由引擎(E)以及后轮(6r)与其输出轴相连结的变速器(T)所构成的动力单元(P)的箱壳(10)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的悬架臂(17、17),这些悬架臂(17、17)经由水平枢轴(15)可转动地连结在车体框架(1)上,在该车体框架(1)与动力单元(P)之间安装有对该单元(P)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减震器(8)的机动两轮车中的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在左右一对的所述悬架臂(17、17)的根部,一体地形成以比这些悬架臂(17、17)的支持在所述枢轴(15)上的一对轴承部(17a、17a)的间隔(L1)窄的间隔(L2)并列的左右一对支架支持凸缘(19、19),通过支轴(25)将支架(9)连结在这些支架支持凸缘(19、19)上使之能够在竖立位置(A)与回收位置(B)之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锅谷真高田善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