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83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螺栓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连接销被连接以便将主支架连接至所述连杆在所述螺栓之后的部分。在安装或拆卸所述螺栓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连接销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具有平面表面的制动器构件被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主支架包括中心突起端部,当所述主支架被保持在直立状态时,所述中心突起端部作为邻靠所述制动器构件的平面表面。设置弹簧以便将主支架保持在抬起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制动器结构和保持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的例子,所公知的有这样一种主支架,其通过支架轴而被连接至在车身框架侧的吊挂连杆(hanger link),该主支架在释放对支架轴的固定之后通过沿轴向将支架轴拉出而分离。另外,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保持结构提供了连接至吊挂连杆的主支架,其中,吊挂连杆用于在车身框架侧和发动机侧之间进行连接。该主支架通过肘接弹簧(toggle spring)被保持在直立或抬起的状态。例如,见JP-A No.S62-43375。 JP-A No.S62-43375的图1和2图示出托架3被连接至车身框架F的下后部,吊挂连杆4的前端通过支撑螺栓6以可在垂直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被连接至托架3,同时动力单元P的凸起部9、9通过吊架螺栓(hanger bolt)11以可摆动的方式被连接至吊挂连杆4的中间部分。主支架12通过主支架轴13可摆动地连接至吊挂连杆4的后端。 凸起部9、9是从动力单元P的壳体8前部向下突起的部分。由于支架轴13被设置于凸起部9、9之后且在壳体8之下,故即便在支架轴13沿轴向被拉出以使主支架12分离时,支架轴13也不会与凸起部9、9或壳体8发生干涉。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凸起部9、9从壳体8向下突起,故构成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1的离地间隙变大。这样,布置在发动机1之上的座位36的高度也变高。而且,布置在发动机1之上的行李箱(trunk)37的底部的高度也变高,导致行李箱37体积下降。 尽管上述问题可通过降低动力单元P的位置来解决,但是由于动力单元P位置的降低,壳体8与支架轴13靠得更近,使得难以拉出或插入支架轴13。这样使得如主支架12的安装/分离之类的维修操作的容易性降低。难以同时实现更加容易地维修主支架12、更低的座位位置以及容纳部体积的增大。 在将肘接弹簧14安装至主支架12和吊挂连杆4的时候,首先,肘接弹簧14的一端被钩接到主支架12的中间部分上,且肘接弹簧14的另一端被钩接到吊挂连杆4在凸起部9和主支架轴13之间的部分上,同时对抗肘接弹簧14的弹性力拉伸肘接弹簧14。然而,由于凸起部9向下突起,故该操作是困难的。而且,凸起部9和支架轴13之间的距离较窄。 另外,公知的有这样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制动器结构的例子,其中中心支架被连接至用于将发动机壳体连接至车身框架的发动机悬置托架。制动器被设置至邻靠发动机悬置托架的中心支架,从而保持中心支架的直立状态。例如,见JP-A No.H06-48337。 JP-A No.H06-48337的图1和2图示出发动机壳体1通过发动机悬置托架3连接至小型摩托车的车身框架2,并且,凸起部11分别设置至构成发动机悬置托架3的一对左、右臂10、10。中心支架6a通过带肩螺栓12连接至各个凸起部11。 中心支架6a包括连接至发动机悬置托架3的一对左、右板14、14;和分别从板14、14向下延伸的支腿15、15,圆杆状制动器16被连接至左、右板14、14,同时被悬置在左、右板14之间。 为了将中心支架6a保持在直立状态,中心支架6a绕带肩螺栓12、12向下摆动,并且,中心支架6a的制动器16邻靠发动机悬置托架3的左、右臂10、10的下表面。 当制动器16靠在发动机悬置托架3的臂10、10上时,如果臂10和制动器16彼此点接触的话,则产生的接触压力变大,这使得臂10和制动器16易于变形。因此,需要增大臂10和制动器16中每一个的刚度。当通过扩大外形或增大壁厚来增大刚度的时候,臂10和制动器16的重量增加,导致车重增大。而且,当中心支架6a变重时,为了抬起中心支架6a或抑制中心支架6a的颤振,需要增大弹簧的弹性力。弹簧的大弹性力导致需要用大的操作力来将中心支架6a设置成直立的,这导致操作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同时实现更容易地对主支架进行维修和更低的座位位置以及容纳部体积的增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连杆的前端被连接至车身框架,同时发动机可摆动地连接至连杆的后端。主支架可摆动地连接至连杆,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通过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发动机连接轴设置在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支架连接轴被连接以便将主支架连接至连杆在螺栓后部的部分。在安装或拆卸发动机连接轴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支架连接轴的延长线上和向前突起部内。 就操作而言,当安装主支架时,主支架通过从上述通孔插入支架连接轴而被连接至连杆。当令主支架分离时,连杆和主支架之间的连接通过从上述通孔拉出支架连接轴而被释放。通过这种方式,主支架的连接/分离可以在支架连接轴不与其他部件干涉的情况下进行。 而且,用于在连杆和发动机之间进行连接的发动机连接轴设置在从发动机左、右前部向前突起的所述向前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内。因此,发动机的离地间隙被保持得低,由此,在座位和容纳部被布置在发动机上方的情况下,座位高度不会变高,且容纳部的体积不会变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通孔被设置在所述左、右向前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内。 就操作而言,例如,支架连接轴从其中一个通孔插入。提供工具从另一通孔推出插入的支架连接轴。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一个通孔是延长孔。 就操作而言,由于连杆相对于车身框架摆动,故存在这样的情况即连杆侧的支架连接轴和设置在发动机每一个向前突起部内的通孔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关于这点,当该通孔形成为延长孔的时候,该通孔能够容易地定位在支架连接轴的延长线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安装或拆卸所述发动机连接轴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支架连接轴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因此,发动机的离地间隙能够得到降低,同时使得支架连接轴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内的通孔而连接/分离,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更加容易地维修主支架和更低的座位位置以及座位下容纳部体积的增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左、右向前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内。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通孔用作插入所述支架连接轴的孔,并将另一个通孔用作插入推出所述支架连接轴用的工具的孔,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支架连接轴的插入和拆卸,从而能够提高维修的容易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一个通孔形成为延长孔。因此,即便在所述支架连接轴的位置改变时,所述支架连接轴也能够被容易地定位成面对所述通孔,并且,所述支架连接轴能够因而被所述工具推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维修的容易性。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保持结构,该主支架保持结构确保更加容易地进行维修操作,如安装或拆卸用于将主支架保持在直立或抬起位置的弹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保持结构,其中,连杆的前端被连接至车身框架,同时发动机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的后端。主支架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其中,用于保持抬起或直立状态的弹簧的一端被连接至所述主支架。用于钩接所述弹簧另一端的弹簧钩接构件从发动机横向地突起。 就操作而言,由于所述弹簧钩接构件从发动机横向地突起,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部可容易地钩接到所述弹簧钩接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连杆的前端被连接至车身框架,发动机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的后端,并且主支架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所述这对左、右向前突起部通过 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发动机连接轴,所述发动机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支架连接轴被连接,所述支架连接轴用于将主支架连接至连杆在螺栓之后的部分;以及在安装或拆 卸所述发动机连接轴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支架连接轴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2-28 2005-377604;JP 2005-12-28 2005-37748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连杆的前端被连接至车身框架,发动机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的后端,并且主支架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所述这对左、右向前突起部通过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发动机连接轴,所述发动机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支架连接轴被连接,所述支架连接轴用于将主支架连接至连杆在螺栓之后的部分;以及在安装或拆卸所述发动机连接轴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支架连接轴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所述通孔被设置在所述左、右向前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所述通孔中的一个是延长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所述主支架包括连接至端部的一对左、右主管,其中,所述端部的中心突起端部可操作地连接至筒构件以便连接至所述连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到所述连杆的所述连接包括以预定距离隔开以便容纳所述中心突起端部的筒构件,其中,所述支架连接轴布置成通过所述筒构件和所述中心突起端部的筒构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其中,所述支架连接轴包括布置在其近端上的突起部;和布置在其远端上的环形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所述环形槽内的圆环;和容纳在所述支架连接轴远端中的孔内的锁定销,所述锁定销用于相对于所述支架连接轴保持所述圆环,以便相对于所述连杆安装所述支架连接轴。8.一种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制动器结构,其中连杆的前端被连接至车身框架,发动机可摆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杆的后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田英彦南和孝兵头聪之吉村伸一挂水贤一郎下里法也山中伯纯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