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具有纵梁和横梁的承载结构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93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具有纵梁(2、2’)和横梁(3)的承载结构(1)的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点在于,将设置在前端/后端的横梁(3)与沿汽车纵向方向延伸的管状碰撞元件(4、4’)固定连接,该碰撞元件相应地嵌入所属的纵梁(2、2’)中,并在该纵梁中通过至少两个在汽车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支撑部位与纵梁(2、2’)同轴地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带有具有纵梁和橫 梁的承载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尽可能好的乘客保护,现代汽车都配有所谓的变皱区。 该变皱区在发生事故时将碰撞能量转化为变形能,并且由此降低碰撞 能量。在此原则上要使两项不同的要求相互协调。 一方面,汽车的承 栽结构必须构造得尽可能坚硬,以保证车身为一定的行驶舒适性所必需的刚度;但是另一方面该承载结构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变形,并且通过相应的变形可以将碰撞能量转化为变形能。由DE23 57 042A1公开了一种尤其用于汽车的能量吸收装置,该 装置优选设置在保险杠緩冲器和车身结构之间。在此这种装置由緩冲 器和可塑性变形的梁构成,其中所述緩冲器在汽车纵向方向上至少部 分设置在所述梁的至少一个壁体的旁边,并且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支撑 件与该梁相连接。其它具有吸收能量的碰撞系统的汽车例如由EP 1 106 480 A2和 EP0 074 705 Al所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汽车说明一种改进的或者至 少一种另外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一方面改进了承载结构的刚度, 并且另 一 方面对碰撞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有具有纵梁(2、2’)和横梁(3)的承载结构(1)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前端/后端的横梁(3)与沿汽车纵向方向延伸的管状碰撞元件(4、4’)固定连接,-相应的碰撞元件(4、4’)以其背向横梁的端部(5、5’)同轴地嵌入所属的纵梁(2、2’)的敞开的并且面向所述碰撞元件(4、4’)的端部区域中,-所述碰撞元件通过至少两个在汽车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支撑部位支撑在纵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马亚J霍根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