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61314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步骤为:将载体均匀分散在溶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碱性水溶液中,加入酸性水溶液,搅拌,经洗涤、干燥、热处理和酸洗得到最终产物。担载型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更易于放大合成,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电池电催化剂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启动快、无电解液流失、能量高、污染小,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固定式、便携式移动电源,电动汽车,船舶等方面。在PEMFC中,常规的电催化剂是商业Pt/C,然而,Pt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是PEMFC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PEMFC的商业化应用。因此,研发成本低、活性高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已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在已经报道过的研究中,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以碳材料作为载体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氧还原有较高的活性(J.Electrochem.Soc.1998,145,3493;J.Electroanaly.Chem.1999,462,63),有望替代商业Pt/C,应用到燃料电池中,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进程。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对含有N4-结构的非贵金属螯合物的研究中发现这种类型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对氧气有还原作用(Nature,1964,201,1212),自此,对金属大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便成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重中之重。常规的合成方法中,将金属大环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地吸附或担载在碳材料上,经热解后获得氧还原(ORR)活性较高的电催化剂。然而,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材料中的活性位(Me-N-C)的分散是无序的,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利用常规方法制备出来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ORR活性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达到替代商业Pt/C的目标,还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针对此问题,本专利技术将自组装技术与传统的担载方法相结合,自组装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均匀的分散在载体上,经热处理,获得担载型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有效地提高ORR活性,应用到PEMFC中。自组装是指基本结构单元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将金属大环化合物作为基本单元,通过自组装技术,获得各种形貌有序的微纳米结构。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通过利用自组装技术已经获得了各种新颖的微纳米结构,如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纤维、四叶草等(J.Am.Chem.Soc.2010,132,9646;J.Am.Chem.Soc.2010,132,8194;Chem.Commun.,2011,47,6069)。PengleiChen等人利用自组装技术将一种锌卟啉(zinc5,10,15,20-tetra(4-pyridyl)-21H,23H-porphine(ZnTPyP))在水油两相中组装得到各种微纳米形貌的结构;JohnA.Shelnutt等人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调控,利用双卟啉[Zn(II)tetrakis(4-sulfonatophenyl)porphyrin(ZnTPPS)和Sn(IV)tetrakis(N-2-hydroxyethyl-4-pyridinium)porphyrin(SnT(N-EtOH-4-Py)P)]自组装形成各种四叶草的形貌。虽然自组装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形貌的可控性,但对所获得的有序形貌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自组装技术,将组装后的纳米立方体均匀分散在载体上,经热解,得到活性位排列有序的担载型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利用自组装技术,可对活性位(Me-N-C)进行有序排列,缩短Me-N-C间的排列距离,增强活性位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ORR活性。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自组装技术与传统担载技术的有机结合,制备出分散性好,纳米结构尺寸均一的担载型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且与未担载的电催化剂相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制备方法更易放大,可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操作简单,易于放大合成,结构为担载的纳米立方体,形貌有序,尺寸均一,ORR活性高,可应用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本专利技术通过酸碱混合,调控反应体系的pH值,利用自组装技术获得担载型的纳米立方体结构,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焙烧,酸洗再水洗至中性、烘干,最终得到形貌为担载型纳米立方体结构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在0~100℃下,将载体均匀分散在溶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碱性水溶液中,加入酸性水溶液,搅拌5min~10h,抽滤洗涤后烘干;在500~1100℃下的惰性气体中焙烧30min~5h,冷却至室温;加入酸性水溶液,在0~100℃下回流搅拌30min~10h,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得到电催化剂。上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碳黑、活性碳、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中金属大环化合物的载量为5-60wt%。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大环化合物为氯化血红素(Hemin)、亚铁血红素(HemeB、HemeC)、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铜、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铁、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钴、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锌、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锰、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镍、原卟啉氯化铁、原卟啉氯化钴、原卟啉氯化锰、原卟啉氯化锌、原卟啉氯化铜、原卟啉氯化镍、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铁、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铜、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钴、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锌、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锰、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镍、α-四羟基锌酞菁、α-四羟基钴酞菁、α-四羟基铁酞菁、α-四羟基锰酞菁、α-四羟基镍酞菁、α-四羟基铜酞菁、β-四羟基锌酞菁、β-四羟基钴酞菁、β-四羟基铁酞菁、β-四羟基锰酞菁、β-四羟基镍酞菁、β-四羟基铜酞菁、2,3,9,10,16,17,23,24-八羟基取代锌酞菁、2,3,9,10,16,17,23,24-八羟基取代钴酞菁、2,3,9,10,16,17,23,24-八羟基取代铁酞菁、2,3,9,10,16,17,23,24-八羟基取代锰酞菁、2,3,9,10,16,17,23,24-八羟基取代镍酞菁、四羧基取代锌酞菁、四羧基取代铜酞菁、四羧基取代钴酞菁、四羧基取代镍酞菁、四羧基取代铁酞菁、四羧基取代锰酞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浓度为0.1~4000mmoL/L。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水溶液为LiOH、NaOH、KOH、LiHCO3、NaHCO3、KHCO3、Li2CO3、Na2CO3或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液,其浓度为0.1~4.0moL/L。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水溶液为硼酸、硫酸、苯磺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磷酸、钨酸、磷钨酸、硝酸和高氯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液,其浓度为0.1~8moL/L。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加入的酸性水溶液与含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碱性水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合成步骤如下:在0~100℃下,将载体均匀分散在溶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碱性水溶液中,加入酸性水溶液,搅拌5min~10h,抽滤洗涤后烘干;在500~1100℃下的惰性气体中焙烧30min~5h,冷却至室温;加入酸性水溶液,在0~100℃下回流搅拌30min~10h,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得到电催化剂;其中载体为碳黑、活性碳、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合成步骤如下:在0~100℃下,将载体均匀分散在溶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碱性水溶液中,加入酸性水溶液,搅拌5min~10h,抽滤洗涤后烘干;在500~1100℃下的惰性气体中焙烧30min~5h,冷却至室温;加入酸性水溶液,在0~100℃下回流搅拌30min~10h,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得到电催化剂;其中载体为碳黑、活性碳、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中金属大环化合物的载量为5-60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担载型金属大环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大环化合物为氯化血红素(Hemin)、亚铁血红素、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铜、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铁、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钴、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锌、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锰、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镍、原卟啉氯化铁、原卟啉氯化钴、原卟啉氯化锰、原卟啉氯化锌、原卟啉氯化铜、原卟啉氯化镍、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铁、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铜、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钴、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锌、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锰、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镍、α-四羟基锌酞菁、α-四羟基钴酞菁、α-四羟基铁酞菁、α-四羟基锰酞菁、α-四羟基镍酞菁、α-四羟基铜酞菁、β-四羟基锌酞菁、β-四羟基钴酞菁、β-四羟基铁酞菁、β-四羟基锰酞菁、β-四羟基镍酞菁、β-四羟基铜酞菁、2,3,9,10,16,17,23,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江谢妍汤驰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