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105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包括管状的横梁,所述横梁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固定有上支架,所述横梁左右两侧的下支架对称布置,两端所述下支架上的所述上支架也为对称布置,且所述下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下翼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固定连接。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与车架纵梁的上、下翼面固定连接,使得车架纵梁上、下翼面均受到连接的作用力,防止车架总成发生较大的变形,影响发动机的固定位置;另外,横梁左右两侧的上支架、左右两侧的下支架均对称布置,利于车架总成受力平衡,进一步减小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
技术介绍
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主要用于支撑发动机总成,要求其强度高,刚度大,同时还不能影响其他零部件的装配。传统的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管状的横梁I’,所述横梁I’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横梁I’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下支架2’,所述下支架2’为凹槽形支架结构,如图2所示,且凹槽两侧壁的边缘分别设有翻边,凹槽的左右侧边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横梁I’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下支架2’固定,还包括上支架3’,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上支架3’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架2’的翻边表面贴合固定。如图4所示,在整车装配时,所述上支架3’与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为了保证连接强度,装配时,所述车架纵梁4’的一侧通常还固定有加强板5’。在上述装配结构中,车架纵梁的下翼面比上翼面受力大,下翼面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发动机固定位置发生变动,影响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在装配时,能够保证与其连接的车架总成受力均匀,减小车架变形,从而保证发动机的固定位置,提高整车性能。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包括管状的横梁,所述横梁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分别固定有上支架,所述横梁左右两侧的下支架关于所述横梁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两端所述下支架上的所述上支架也关于所述横梁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且所述下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下翼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支架包括呈预设夹角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翼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支架为弯折的凹槽结构,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凹槽的两侧侧壁的末端设有折向所述凹槽外侧的第一翻边。优选地,所述上支架包括呈一定夹角相互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且所述第二折板的末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翼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第二翻边及所述车架纵梁形成封闭的梯形容置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折板和所述第二翻边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通过在横梁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并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与车架纵梁的上、下翼面固定连接,使得车架纵梁上、下翼面均受到连接的作用力,防止车架总成受力不均,发生较大的变形,影响发动机的固定位置;另外,横梁左右两侧的上支架、左右两侧的下支架均左右对称布置,利于车架总成受力平衡,进一步减小变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的装配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I’ -横梁,2’ -下支架,3’ -上支架,4’ -车架纵梁,5’ -加强板;1-横梁,2-下支架,3-上支架,4-车架纵梁,5-加强筋;21-第一弯折段,22-第二弯折段;31-第一折板,32-第二折板,33-第二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包括管状的横梁1,所述横梁I为左右对称,可为实心或空心的圆管、方管等结构,在所述横梁I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架2,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固定有上支架3,并且,所述横梁I左右两侧的下支架2左右对称布置,左右所述下支架2上的所述上支架3也为左右对称布置,均以所述横梁I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在装配时,所述下支架2与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3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上翼面固定连接;装配后,车架纵梁的上下翼面均受到力的作用,可避免仅有下翼面受力,车架总成易发生较大变形的问题;并且,所述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为对称结构,具有进一步优化车架总成受力的作用。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下支架2包括呈一定夹角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21和第二弯折段22,所述第一弯折段21与所述上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22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2为弯折的凹槽结构,所述横梁I放置于所述凹槽中固定;且所述凹槽的两侧侧壁的末端设有折向所述凹槽外侧的翻边;可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横梁I及所述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具体地,可在所述翻边上开设安装孔,用于与所述横梁I或所述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螺栓连接;或采用焊接、铆接等方式。所述上支架3包括呈一定夹角相互连接的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且所述第二折板32的末端设有第二翻边33 ;所述第一折板31与所述第一弯折段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33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段22、所述第二折板32、所述第二翻边33及所述车架纵梁4形成封闭的梯形容置空间,以保证结构紧凑,受力均衡,连接牢靠,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省去加强板结构,方便使用。并且,形成的梯形容置空间较大,在装配过程中,底盘线束通过性好,方便装配。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上支架3的强度,在所述第一折板31和所述第二折板32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折板32和第二所述翻边3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加强筋5。可以理解地,所述上支架3也可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可选择平板结构,将所述平板倾斜放置,一端与所述下支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上翼面固定连接。或者,也可在所述平板的两端设置翻边结构,通过翻边与下支架或车架纵梁固定。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包括管状的横梁(I),所述横梁(I)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横梁(I)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架(2),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固定有上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I)左右两侧的下支架(2)关于所述横梁(I)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两端所述下支架(2)上的所述上支架(3)也关于所述横梁(I)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且所述下支架(2)与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3)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上翼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包括呈预设夹角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21)和第二弯折段(22),所述第一弯折段(21)与所述上支架(3)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悬置横梁总成,包括管状的横梁(1),所述横梁(1)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横梁(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架(2),所述下支架(2)的上表面固定有上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左右两侧的下支架(2)关于所述横梁(1)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两端所述下支架(2)上的所述上支架(3)也关于所述横梁(1)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且所述下支架(2)与车架纵梁(4)的下翼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3)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上翼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波陈小平徐论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