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铰接车迫导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02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铰接车迫导向机构,由导向臂、前车体连杆、前轮对连杆、后车体连杆和后轮对连杆组成。前车体连杆和前轮对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导向臂中点的一侧,后车体连杆和后轮对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导向臂中点的另一侧;设导向臂的中点为O,前车体连杆与导向臂的铰接点为D,前轮对连杆与导向臂的铰接点为C,后轮对连杆与导向臂的铰接点为B,后车体连杆与导向臂的铰接点为A,则其导向增益系数η=OB/OA=OC/OD=b/l,式中,b为两车体铰接部位的转向架前、后轮对轴距之半,l为列车车辆名义定距之半。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迫导向机构,能够迫使独立轮对转向架的前、后轮对同时趋于曲线轨道的径向位置,从而解决了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在曲线轨道上的导向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向架导向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使用的迫导向机构。
技术介绍
“独立轮对”是相对于“常规整体轮对”而言的。常规整体轮对的左右车轮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一根车轴两端,列车运行时,车轴随着车轮一起转动,左右车轮同步转动。独立轮对的左右车轮通过滚动轴承装配在一根车轴两端,列车运行时,车轴不转动,左右车轮可以绕车轴不同步的自由转动。前车体与后车体通过铰接车钩铰接在一起,称之为“铰接车”。独立轮对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地板轻轨车辆的地板面高度及提高高速列车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独立轮对缺乏纵向蠕滑力的自导向功能,所以其轮轨磨耗很严重,轮轨力较大,脱轨的隐患也比较大,导向问题是困扰独立轮对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国内外专家们提出过许多解决方案。最初的解决方案通常是特殊设计车轮踏面加大左右车轮的接触角差,这样就可加大独立轮对的重力复原力,轮对偏离轨道中心线后就可在重力复原力的作用下而回归到轨道中央,但是这种措施不能使独立轮对在曲线轨道上自动趋于径向位置。于是很多研究人员想到了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自导向机构和迫导向机构。由于独立轮对没有纵向蠕滑力,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铰接车迫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迫导向机构由导向臂(3)、前车体连杆(1)、前轮对连杆(2)、后车体连杆(5)和后轮对连杆(4)组成,导向臂(3)的中点部位设置有与构架(8)铰接的结构,前车体连杆(1)和前轮对 连杆(2)的一端铰接在导向臂中点的一侧,后车体连杆(5)和后轮对连杆(4)的一端铰接在导向臂中点的另一侧,设导向臂(3)的中点为O,前车体连杆(1)与导向臂(3)的铰接点为D,前轮对连杆(2)与导向臂(3)的铰接点为C,后轮对连杆( 4)与导向臂(3)的铰接点为B,后车体连杆(5)与导向臂(3)的铰接点为A,则导向臂(3)的导向增益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茂儒张卫华曾京戴焕云邬平波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