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014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可以抑制衬垫框架的重量化及大型化,且使相对输入于座椅靠背的负荷的衬垫框架的刚性提高的车用座椅。在具备为了调整座椅衬垫(S2)的高度而驱动的高度调整机构(4)、以及在高度调整机构(4)的非驱动时保持座椅衬垫(S2)的高度的制动器机构(8)的车用座椅(S)中,制动器机构(8)连结于衬垫框架(F2)中,与座椅靠背(S1)所连结的第1连结部(T1)不同的第2连结部(T2),在衬垫框架(F2)中,在第1连结部(T1)与第2连结部(T2)之间,设置有沿着从第1连结部(T1)至第2连结部(T2)的方向伸展的加强部(42)、(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调整座椅衬垫的高度的升降机构、以在升降机构的非驱动时保持座椅衬垫的高度的制动器机构的车用座椅。
技术介绍
车用座椅中,存在具备调整座椅主体的位置及姿势的机构的座椅,作为该调整机构的一例,调整座椅主体的高度的升降机构被举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升降机构一般,配置于座椅衬垫的下方,通过就座于车用座椅的乘客操作操作杆等被操作部位而驱动。还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用座椅中,具备在升降机构的非驱动时保持座椅主体的高度的制动器机构。所述制动器机构是为了防止升降机构的驱动部分(例如,小齿轮等)无意识地驱动,通过摩擦力等限制驱动部件的动作的部件。所述制动器机构一般,安装于座椅衬垫,更具体为,成为座椅衬垫的骨架的衬垫框架。专利文献1:特开2011-2460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搭载有车用座椅的车辆的行驶中,由于后面碰撞等前后方向的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时,其负荷首先施加于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之后,施加于座椅靠背的负荷(以下,称为输入负荷)被传递至连结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座椅衬垫的衬垫框架。一方面,在将座椅靠背框架及上述的制动器机构等的部件安装于衬垫框架的构成中,衬垫框架中,其他部件所安装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不可避免地变为低刚性。成为向这种低刚性部分持续施加从座椅靠背框架传递的负荷的座椅构造时,难以在衬垫框架的强度上有所期待。根据上述理由,为了谋求提高衬垫框架中,低刚性的部分的刚性,考虑到在使该低刚性的部分的厚度更厚,使衬垫框架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得更大。但是,若为上述措施,可能导致衬垫框架的重量化及大型化。还有,负荷输入座椅靠背时,由于该输入负荷座椅靠背向前方或后方倾倒时,在衬垫框架中与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部分的周围,沿着前后方向同时产生压缩力及拉伸力。为此,需要相对这些力提高衬垫框架的刚性。还有,衬垫框架中,用于支持其他部件的支持轴及其他部件旋转动作时的旋转轴被安装的情况下,需要稳定地保持该轴。特别是,在衬垫框架中,安装有若干轴的情况下,需要保持轴间距离。还有,优选衬垫框架中,提高制动器机构等的其他部件未安装的部分的刚性时,使该部分周围的刚性也提高。同样地,优选衬垫框架中,提高制动器机构等其他部件未安装的部分的刚性的同时,也提高其他部件所安装的部分的刚性。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具备作为构成要素的扇形齿轮等的齿轮时,在该齿轮配置于衬垫框架的周围时,需要回避与该齿轮的干预并抑制衬垫框架的大型化。其中,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抑制衬垫框架的重量化及大型化的同时,确保衬垫框架的刚性的车用座椅。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使相对由于输入负荷座椅靠背向前后方向倾倒时,在衬垫框架中与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的部分周围同时产生的压缩力及拉伸力的衬垫框架的刚性提高。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用于支持其他部件的支持轴及其他部件旋转动作时的旋转轴安装于衬垫框架时,可以稳定地保持该轴,进一步地、在安装有若干轴的情况下保持轴间距离。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衬垫框架中,提高制动器机构等其他部件未安装的部分的刚性的同时,也提高该部分的周围,及其他部件所安装的部分的刚性。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在车用座椅具备具有齿轮的升降机构的情况下,将该齿轮配置于衬垫框架周围时,可以回避与该齿轮的干预并抑制衬垫框架的大型化。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座椅,包括,具有衬垫框架的座椅衬垫;连结于所述衬垫框架的座椅靠背;为了调整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而驱动的升降机构;在该升降机构的非驱动时保持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的制动器机构;该制动器机构连结于所述衬垫框架中,与所述座椅靠背所连结的第1连结部不同的第2连结部;所述衬垫框架中,在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之间,设置有沿着从所述第1连结部至所述第2连结部的方向伸展的加强部。上述车用座椅中,衬垫框架中,座椅靠背所连结的第1连结部及制动器机构所连结的第2连结部,任意一个都是高刚性的部分。对此,关于位于各连结部之间的部分,与连结部相比为低刚性。其中,上述的车用座椅中,在位于第1连结部及第2连结部之间的低刚性部分,设置有沿着从第1连结部至第2连结部的方向伸展的加强部。据此,即使输入的负荷施加于衬垫框架中的低刚性部分,即位于各连结部之间的部分,该输入负荷也会被向刚性较高的连结部传递。据此,可以在抑制衬垫框架的重量化及大型化的同时,确保衬垫框架的刚性。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衬垫框架具备设置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边框架;所述第1连结部、所述第2连结部及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侧边框架;所述加强部包括所述第1加强部、及位于该第1加强部的下方位置的第2加强部;所述第1加强部及所述第2加强部,分别通过使所述侧边框架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凹陷而形成。上述构成中,分别相对由于输入负荷而导致座椅靠背向前后方向倾斜时,产生于衬垫框架中的与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部分周围的压缩力及拉伸力,设置对应的加强部。据此,提高了相对于上述的压缩力及拉伸力的衬垫框架的刚性,也可以更有效地抑制位于侧边框架中第1连结部与第2连结部之间的部分的变形。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进一步具备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所述座椅衬垫向旋转轴周围旋转的倾斜机构;所述制动器机构设置于向所述升降机构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具备驱动力被传递至所述升降机构时回转的回转轴;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所述第1连结部;所述回转轴安装于所述第2连结部;所述第1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侧边框架中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回转轴之间,沿着从所述旋转轴至所述回转轴的方向伸展而形成。上述构成中,通过第1加强部的加强效果,提高了侧边框架中位于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回转轴与倾斜机构的旋转轴之间的部分的刚性。据此,各轴稳定地被支持于侧边框架的同时,由于轴间的部分难以变形因而可以保持一定的轴间距离。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进一步具备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所述座椅衬垫向旋转轴周围旋转的倾斜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备在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调整时以连结于所述侧边框架的状态旋转的旋转体;所述侧边框架中,在位于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之间的第3连结部,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旋转体以旋转自由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侧边框架的连结轴;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所述第1连结部;所述第2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侧边框架中的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结轴之间,沿着从所述旋转轴至所述连结轴的方向伸展而形成。若为上述构成,通过第2加强部的加强效果,提高了侧边框架中位于回转体的连结轴与倾斜机构的旋转轴之间的部分的刚性。据此,各轴稳定地被支持于侧边框架的同时,由于轴间的部分难以变形因而可以保持一定的轴间距离。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侧边框架中,在所述第1加强部及所述第2加强部之间,设置有通过使所述侧边框架向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呈圆弧状隆起而形成的第3加强部。若为上述构成,由于也提高了侧边框架中位于第1加强部与第2加强部之间的部分的刚性,可以更有效地抑制侧边框架中,位于第1连结部与第2连结部之间的部分的变形。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第3加强部以到达所述侧边框架中的所述第2连结部的方式伸展。若为上述构成,由于第3加强部而产生的加强效果也会波及至第2连结部。据此,不仅是侧边框架中位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衬垫框架的座椅衬垫;连结于所述衬垫框架的座椅靠背;为了调整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而驱动的升降机构;在该升降机构的非驱动时保持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的制动器机构;该制动器机构连结于所述衬垫框架中,与所述座椅靠背所连结的第1连结部不同的第2连结部;所述衬垫框架中,在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之间,设置有沿着从所述第1连结部至所述第2连结部的方向伸展的加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衬垫框架的座椅衬垫;连结于所述衬垫框架的座椅靠背;为了调整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而驱动的升降机构;在该升降机构的非驱动时保持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的制动器机构;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所述座椅衬垫向旋转轴周围旋转的倾斜机构;所述衬垫框架具备设置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边框架;所述制动器机构连结于所述衬垫框架中,与所述座椅靠背所连结的第1连结部不同的第2连结部;所述衬垫框架中,在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之间,设置有沿着从所述第1连结部至所述第2连结部的方向伸展的加强部;所述第1连结部、所述第2连结部及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侧边框架;所述加强部包括第1加强部、及位于该第1加强部的下方位置的第2加强部;所述第1加强部及所述第2加强部,分别通过使所述侧边框架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凹陷而形成;所述升降机构具备在调整所述座椅衬垫的高度时以连结于所述侧边框架的状态旋转的旋转体;所述侧边框架中,在位于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之间的第3连结部,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旋转体以旋转自由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侧边框架的连结轴;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所述第1连结部;所述第2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侧边框架中的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结轴之间,沿着从所述旋转轴至所述连结轴的方向伸展而形成;所述第2加强部中,所述第2加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正之江崎琢人八代隆史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今仙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