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控制液压的制动液压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02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控制液压的制动液压回路。在轮缸与主缸之间形成的液压回流管路上,一双系统液压控制回路使排放自轮缸的液压单独通行,随后统一液压。液压控制回路具有常开式电磁阀和常闭式电磁阀。因此,在实现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或TCS(牵引力控制系统)时,就可实现前/后轮制动液压的线性控制。此外,可消除相应于前后轮间产生时间差的压力加强梯度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液压回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中用于控制前/后 轮制动液压的线性降低和解决前/后轮制动液压的梯度差的制动液压回路。
技术介绍
通常,为了提髙驾驶员用制动踏板的控制力而用液压来使行驶的车辆制动 的制动系统采用简单的方法来固定旋转的车轮以使之停止旋转。不过,在这种 情况下,难于依照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道路条件实现最佳的制动性能。因此,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控制制动时的制动液压,以便克服简单制动 系统的局限性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例如,可应用下列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其根据由车轮转速计算 而来的滑移率来适当地调节施加到车轮上的制动力,由此防止车轮抱死;牵引 力控制系统(TCS),其调节发动机的驱动力以便防止在车辆突然起动或快速加 速时过度滑移;以及电子稳定程序(ESP),其根据驾驶员在任何行驶条件下的 强度使理想车辆行驶方向与实际车辆行驶方向之间的差异最小并保持车辆的行 驶方向。此种制动力控制是这样实现的,即,在轮缸与主缸之间的液压回路上提供 各种电磁阀,其中轮缸用于保持并限制盘轮,主缸用于产生液压,并控制从主 缸到轮缸的路径和从轮缸到主缸的回流路径。此时,除了实现制动搡作的电子部件的控制外,控制器(一般地采用发动 机控制组件(ECU))还用于液压回路上的液压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器读取车 轮转速等,然后根据内部控制程序执行运算、分析和判断,随后除了电磁阀的 开/关控制外,还通过驱动油泵等执行液压管路上的压力控制。不过,在电磁阀简单开/关控制的情况下,在实现ABS或TCS时,存在将制动压力不可能控制成具有理想的压力梯度的局限性。为此,为了实现精确的 液压控制,需要这样一种技术,即,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方法控制电磁阀, 并实现与制动时车辆的制动状态相对应的具有压力梯度的制动压力。与此同时,在PWM控制中,不能应用已知的开/关式电磁阀,因此有必要单独研制可控的在PWM方法中执行理想操作的电磁阀。为此,会需要研制和批量生产方面的成本。于是会在应用时削弱成本方面的竟争力。此外,在正常制动时,也就是说,当ABS或TCS不操作时,因前后轮之间 制动压力产生时间的差异,存在有压力加强梯度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 便将PWM控制式电磁阀应用到制动液压回路上,上述现象也不能克服。因此, 存在制动时的不稳定性不能彻底消除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助于克服相关技术中固有的一些缺陷并提供一种制动液压回路, 即应用了开/关式电磁阀,其也可根据车辆的制动状态控制压力梯度,而无需在 单独的PWM式电磁阀的研制方面花费时间和成本,实现了在ABS操作时根据 PWM方法控制压力降低梯度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制动液压回路。该制动液压回路可在ABS或TCS的减压 控制当中执行制动操作,即,提供一个暂时存储排放的液压的蓄压器,同时在 形成于轮缸与主缸之间的液压回流管路上成双地形成常闭式电磁阀,其形成双 系统液压流,以使排放自轮缸的液压单独通行,随后统一液压。因此,根据前 后轮之间制动压力的产生时间差,就可消除压力加强梯度差,由此可克服制动 的不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液压回路包括液压供给管路、供给路径控制阀、液压回 流管路、回流路径控制阀、TCS液压供给管路以及控制器。液压供给管路在驾驶员操作制动踏板而制动时和在未应用ABS而正常制动 时将来自主缸的液压供给到车轮的轮缸。供给路径控制阀为常开式电磁阀,并设置在所述液压供给管路上,从而控制从主缸供给到车轮的轮缸的液压流。液压回流管路在应用ABS进行减压控制时控制排放自轮缸的液压。 回流路径控制阀为常闭式电磁阀并设置在所述液压回流管路上,从而形成 双系统液压流,以使排放自轮缸的液压单独通行,随后统一液压。因此,可以 消除减压控制时和前后轮之间制动压力的产生时间差相应的压力加强梯度差.TCS液压供给管路分享液压供给管路并在实现无制动踏板搡作的打滑控制的 TCS时通过高压开关闽、马达以及抽吸泵将主缸的液压供给到轮缸。控制器在正常制动、ABS减压控制或实现TCS时基于由车轮转速传感器测 量的车轮转速信息控制设置在液压回路、马达以及抽吸泵上的闽。液压供给管路可包括头部液压供给管路、前左轮液压供给管路以及后右轮 液压供给管路。头部液压供给管路延伸自主缸。前左轮液压供给管路与头部液 压供给管路和前左轮的轮缸连接,并具有单向阀,从而接收来自主缸的液压。 后右轮液压供给管路从与前左轮液压供给管路连接的头部液压供给管路中分出 来、与后右轮的轮缸连接、并具有单向阀,从而接收来自主缸的液压。前轮供给路径控制阀可设置在前左轮液压供给管路上,从而开/关路径;后 轮供给路径控制阀可设置在后右轮液压供给管路上,从而开/关路径。液压供给管路可设有一压力调节阀,当液压超过规定的液压时,该阀使过 量的液压返回到主缸,从而将整个液压管路保持恒定的液压。压力调节阀可在 前左轮液压供给管路和后右轮液压供给管路分支之前设置在头部液压供给管路 上。液压回流管路可包括轮缸液压回流管路、统一液压回流管路、连接液压回 流管路以及排放液压回流管路。轮缸液压回流管路分别自前左轮的轮缸和后右 轮的轮缸延伸,并具有单向阀。统一液压回流管路通过统一轮缸液压回流管路 而形成。连接液压回流管路连接在统一液压回流管路与一抽吸泵之间并具有单 向阀,且其上连接有一蓄压器以暂时存储液压。排放液压回流管路与连接在主 缸上的液压供给管路连接,从而使从抽吸泵泵吸的液压返回到主缸。 排放液压回流管路可与液压供给管路连接,这些液压供给管路分别从主缸 到前左轮和后右轮的轮缸而形成。此外,排放液压回流管路可位于设置在液压 供给管路上的前轮和后轮供给路径控制阀与压力调节阀之间。前轮和后轮回流路径控制阀可分别设置在轮缸液压回流管路上,从而开/关路径;而统一回流路径控制阀可设置在与统一液压回流管路连接的连接液压回流管路上,从而开/关路径。TCS液压供给管路可从延伸自主缸的液压供给管路中分出来、与连接在抽 吸泵前段的液压回流管路连接,通过延伸自抽吸泵的液压供给管路与液压供给 管路连接,由此形成液压回路。当制动液压回路形成在主缸与前左轮和后右轮的轮缸之间时,制动液压回 路还可形成在主缸与前右轮和后左轮的轮缸之间,且分别设置在制动液压回路 中的抽吸泵可由单个马达驱动。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性质和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前/后轮制动液压的线性压力降低和解决前/后轮制动液压的梯度差的制动液压回路的结构示意图2为釆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制动液压回路情况下不应用ABS而正常 制动时的液压流示意图3为在釆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制动液压回路情况下应用ABS而进行 减压控制时的液压流示意图4为在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制动液压回路情况下应用ABS而进行 减压控制之后再次执行制动搡作时的液压流示意图5为在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制动液压回路情况下不操作制动踏板 而实现TCS时供给制动液压时的液压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前/后轮制动液压的线性压力降低和解 决前/后轮制动液压的梯度差的制动液压回路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 例,制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控制液压的制动液压回路,其特征在于,该制动液压回路包括:一液压供给管路,其在根据驾驶员的制动踏板的操作制动时和在未应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而正常制动时将来自主缸的液压供给到车轮的轮缸;供给路径控制阀,其为常开式电磁阀,并设置在所述液压供给管路上,从而控制从主缸供给到车轮的轮缸的液压流;一液压回流管路,其在应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减压控制时控制自轮缸排放的液压;回流路径控制阀,其为常闭式电磁阀并设置在所述液压回流管路上;一牵引力控制系统液压供给管路,其分享液压供给管路并在实现无制动踏板操作的打滑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时通过高压开关阀、马达以及抽吸泵将主缸的液压供给到轮缸;一控制器,其在正常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减压控制或实现牵引力控制系统时基于由车轮转速传感器测量的车轮转速信息控制设置在液压回路、马达以及抽吸泵上的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宗元朴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