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840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7:10
一种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泵、电磁溢流阀、电磁卸荷阀、两只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校直油缸,其中双联泵由高压小流量和低压大流量的两个泵组成,高压小流量泵经电磁溢流阀与低压大流量泵出口相连后再与电液换向阀进液口相连,低压大流量泵出口与电磁卸荷阀相连,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与校直油缸无杆腔相连,一电磁换向阀控制电液换向阀回油的通断,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再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平衡阀连接后与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其能差动快进、慢速工进、回程快退且能提高油液利用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校直机液压回路。
技术介绍
液压校直机主要用于轴、管、棒零件精密校直工艺,是热处理车间的重要设备。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校直机液压回路,多为多为以下二种一是双联泵和换向阀构成普通换向回路,工作效率低,适合工况单一。二是双联泵和换向阀构成具有差动的普通换向回路,但回程速度慢,差动快速工进时运动不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校直机液压回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使其差动快进、慢速工进、回程快退且能提高油液利用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泵、电磁溢流阀、电磁卸荷阀、两只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校直油缸,其中双联泵由高压小流量和低压大流量的两个泵组成,高压小流量泵经电磁溢流阀与低压大流量泵出口相连后再与电液换向阀进液口相连,低压大流量泵出口与电磁卸荷阀相连,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与校直油缸无杆腔相连,一电磁换向阀控制电液换向阀回油的通断,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再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平衡阀连接后与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本技术采用液控单向阀具有保压功能,平衡阀产生一定背压,提高校直油缸工进时的稳定性;双联泵可以为系统提供高压小流量和低压大流量来满足正常校直工况,而两只电磁换向阀和一个电液换向阀组成的回路使得校直油缸具有差动快进,慢速工进,回程快退的功能;与双联泵组合后,在空载快进、快退时具有二级速度调整能力,即可以应用于手动校直机、又可以应用于自动校直机,从而满足多种工况需求。特别是在快速空载工进、快退时时速度提闻非常明显,从而在不增加外动力的如提下,提闻油液利用率,提闻工作效率。校直油缸的控制均通过手动按钮控制泵及液压控制元件,从而控制校直油缸工作状态。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油路的合理布置,并有效地利用普通电磁换向阀连接油路,本技术采用电磁换向阀双通连接电液换向阀回油与油箱相通是因为可以用小规格、价格便宜的电磁换向阀实现大流量的方案;差动连接与泵组合使用,从而在不增加外动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油液使用效率。该控制油路结构紧凑、简单,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液压回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为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双联泵构成的动力单元Pl (泵I)和P2 (泵2),Pl为高压小流量泵,P2为低压大流量泵;电磁溢流阀Vl控制泵I的最高压力、电磁卸荷阀V2具有在校直油缸Cl工作接触工件压力达到设定值后使得泵2卸荷的作用。电液换向阀V3控制校直油缸进退,液控单向阀V4具有校直保压功能,平衡阀V5产生一定背压,其背压可调,提高校直油缸工进时的稳定性,电磁换向阀V7控制电液换向阀V3回油的通断。本技术采用电磁换向阀V7双通连接电液换向阀V3回油与油箱相通是因为可以用小规格、价格便宜的电磁换向阀实现大流量的方案。电机启动后,待机时,泵I、泵2分别通过电磁溢流阀VI、电磁卸荷阀V2回油泄压。本技术采用常开式电磁溢流阀是为了使得校直油缸在不工作时泵处于卸荷状态,将系统能耗降到最低。校直油缸处于正常工进时,泵I、泵2同时供油,电磁溢流阀Vl的电磁铁Dl得电,电磁卸荷阀V2的电磁铁D2得电,电液换向阀V3的电磁铁D4得电,此时液压油经过电液换向阀V3、液控单向阀V4,进入校直油缸无杆腔,校直油缸活塞杆前端接近工件后产生的背压达到电磁卸荷阀V2设定值后,大流量泵2卸荷,小流量泵I以高压小流量工作使得校直油缸缓慢工进、校直、保压,完成一次校直工件工作;同时有杆腔液压油经过电液换向阀V3、平衡阀V5、电磁换向阀V7双通道回油箱,活塞向下移动。校直油缸处于正常回程时,泵I、泵2同时供油,电磁溢流阀Vl的电磁铁Dl得电,电磁卸荷阀V2的电磁铁D2得电,电液换向阀V3的电磁铁D3得电,此时液压油经过液换向阀V3、平衡阀V5,进入校直油缸有杆腔,同时无杆腔液压油经过液换向阀V3、液控单向阀V4、电磁换向阀V7双通道回油箱,活塞向上移。校直油缸处于快速工进时,泵I、泵2同时供油,电磁溢流阀Vl的电磁铁Dl得电,电磁卸荷阀V2的电磁铁D2得电,电液换向阀V3的电磁铁D4得电,电磁换向阀V6的电磁铁D6得电,电磁换向阀V7的电磁铁D7得电。此时液压油经过液换向阀V3、液控单向阀V4,进入校直油缸无杆腔,同时有杆腔液压油经过电磁换向阀V6并入无杆腔,构成差动连接,活塞快速向下移动。实现工进的二次提速。校直油缸活塞杆前端即将接近工件时,电磁换向阀V6的电磁铁D6断电复位,电磁换向阀V7的电磁铁D7断电复位。校直油缸活塞杆慢速下移,接近工件后产生的背压达到电磁卸荷阀V2设定值后,泵2卸荷,泵I以高压小流量工作使得校直油缸缓慢工进、校直、保压,完成一次校直工件工作。校直油缸处于快速回程时,泵I、泵2同时供油,电磁溢流阀Vl的电磁铁Dl得电,电磁卸荷阀V2的电磁铁D2得电,电液换向阀V3的电磁铁D3得电,电磁卸荷阀V6的电磁铁D5得电,此时液压油经过液换向阀V3、平衡阀V5,进入校直油缸有杆腔,同时无杆腔液压油经过电液换向阀V3、液控单向阀V4、电磁换向阀V7双通道回油和经过电磁换向阀V6回油,活塞快速向上移。大大提高了回程时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对于不同的工件可选择合适的控制工况,从而满足生产需求。结合图1,上述阀的电磁铁动作如下表所示(+表示电磁铁得电,空白表示电磁铁失电)。权利要求1. 一种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泵、电磁溢流阀、电磁卸荷阀、两只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校直油缸,其中双联泵由高压小流量和低压大流量的两个泵组成,高压小流量泵经电磁溢流阀与低压大流量泵出口相连后再与电液换向阀进液口相连,低压大流量泵出口与电磁卸荷阀相连,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与校直油缸无杆腔相连,一电磁换向阀控制电液换向阀回油的通断,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再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平衡阀连接后与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专利摘要一种校直机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泵、电磁溢流阀、电磁卸荷阀、两只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校直油缸,其中双联泵由高压小流量和低压大流量的两个泵组成,高压小流量泵经电磁溢流阀与低压大流量泵出口相连后再与电液换向阀进液口相连,低压大流量泵出口与电磁卸荷阀相连,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与校直油缸无杆腔相连,一电磁换向阀控制电液换向阀回油的通断,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连接后再与另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校直油缸有杆腔与平衡阀连接后与电液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其能差动快进、慢速工进、回程快退且能提高油液利用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文档编号F15B11/02GK202356462SQ20112051221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立柱, 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柱吴青杰张洪斌徐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