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明专利>正文

一种校直方法及校直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465224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直方法及校直设备,校直设备包括校直机架及用于将转子运送到校直机架上的搬运机械手,所述校直机架上设有转子定位台、校直模具及转子带动装置,转子带动装置包括用于伸入转子孔内的芯杆、用于带动芯杆转动的转杆电机及用于带动转杆电机和芯杆共同移动的水平带动机构,校直模具包括下模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步骤合理,能有效对转子进行修复校直,校直过程稳定、调节能力强且校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校直方法及校直设备
技术介绍
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转换的装置,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转子在生产加工时,通常是先将多个转子片(可以是转子冲片等)组合,转子片之间保持同轴且转子片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随后再将组合好的转子片一起置于模具中,在端部浇注出端环(多为铝端环),继而再进行一些后续加工,从而最终形成完整的转子。而转子在经历加前述加工过程后,还需要经过校直,即让各转子片保持同轴(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一个或多个转子片可能会脱离、偏离原始轴线,从而与其它转子片之间发生偏移,出现未对齐的现象)。而目前的转子校直装置或方法,在结构合理性、自动化程度、操作效率及校直效果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对转子进行修复校直,校直过程稳定、调节能力强且校直效果好的校直方法及校直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校直方法,用于电机转子的校直,包括以下步骤:a.将转子置于转子定位台上进行定位;b.将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内,使芯杆与转子卡接;c.将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一校直模具中,所述校直模具包括下模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中时上模与下模分离;d.开始进行压合校直步骤:转子旋转设定角度N,然后停止,上模相对下模下降至合模,合模后,上模复位;其中0度≤N≤180度;e.重复M次步骤d,完成转子校直;其中2≤M≤99。作为优选,在步骤b中,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后,芯杆穿过转子的整个中心孔。作为优选,在步骤c中,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时,转子的中心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作为优选,在步骤c中,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后,转子下半部处在转子下半孔中,转子上半部与转子上半孔完全分离。作为优选,15度≤N≤45度,2≤M≤10。一种校直设备,包括校直机架及用于将转子运送到校直机架上的搬运机械手,所述校直机架上设有转子定位台、校直模具及转子带动装置,转子带动装置包括用于伸入转子孔内的芯杆、用于带动芯杆转动的转杆电机及用于带动转杆电机和芯杆共同移动的水平带动机构,校直模具包括下模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带动机构包括丝杆电机及与丝杆电机同轴连接的带动丝杆,带动丝杆上设有与带动丝杆螺纹配合的滑座,滑座与校直机架滑动配合,滑座的可滑动方向与转子修型孔轴线平行,转杆电机和芯杆均设置在滑座上,芯杆与转子修型孔同轴。作为优选,所述芯杆固定在一杆夹持座上,杆夹持座与转杆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芯杆与转杆电机的输出轴同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步骤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对转子进行修复校直,校直过程稳定、调节能力强且校直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校直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下压带动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带动环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自调预压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校直机架1、搬运机械手11、固定轴12、转子定位台2、校直模具3、下模31、上模32、竖滑槽321、自调预压块322、自调节弹簧323、芯杆41、丝杆电机421、滑座422、杆夹持座43、定位板44、转杆电机45、移动座5、带动环61、顶动基611、弧形上顶面6111、导向斜面6112、主动油缸62、主动缸体621、主活塞622、主动活塞杆623、复位弹簧624、主动油腔625、下压油缸63、下压缸体631、压活塞632、下压活塞杆633、下压油腔634、支撑弹簧64、支撑座641、油管65、导向杆66、限位块661、转子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校直方法,用于电机转子的校直,包括以下步骤:a.将转子7置于转子定位台上进行定位;b.将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内,使芯杆与转子卡接;c.将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一校直模具3中,所述校直模具包括下模31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32,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中时上模与下模分离;d.开始进行压合校直步骤:转子旋转设定角度N,然后停止,上模相对下模下降至合模,合模后,上模复位;其中0度≤N≤180度;e.重复M次步骤d,完成转子校直;其中2≤M≤99。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后,芯杆穿过转子的整个中心孔。在步骤c中,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时,转子的中心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在步骤c中,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后,转子下半部处在转子下半孔中,转子上半部与转子上半孔完全分离。15度≤N≤45度,2≤M≤1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校直设备,包括校直机架1及用于将转子运送到校直机架上的搬运机械手11,所述校直机架上设有转子定位台2、校直模具3及转子带动装置,转子带动装置包括用于伸入转子孔内的芯杆41、用于带动芯杆转动的转杆电机45及用于带动转杆电机和芯杆共同移动的水平带动机构,校直模具包括下模31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32,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下模可以直接固定在校直机架上。所述水平带动机构包括丝杆电机421及与丝杆电机同轴连接的带动丝杆,带动丝杆上设有与带动丝杆螺纹配合的滑座422,滑座与校直机架滑动配合,滑座的可滑动方向与转子修型孔轴线平行,转杆电机和芯杆均设置在滑座上,芯杆与转子修型孔同轴。本实施例通过丝杆机构来实现滑座的移动(也可替换为其它移动机构,如伺服缸等),从而带动转杆电机和芯杆一起移动,芯杆移动可以伸入转子的转子孔(即中心孔)内,并与转子直接互相卡接(芯杆伸入转子孔后,不是间隙配合,而是互相卡住)。所述芯杆固定在一杆夹持座43上,杆夹持座与转杆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芯杆与转杆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芯杆由转杆电机带动旋转,由于芯杆与转子是连接(卡接)的,因此转子也被带动旋转。所述转杆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各种能够控制旋转角度的电机均可以采用。所述转子定位台包括平台板及设置在平台板上的V型槽,V型槽具有两个槽面及一个槽口,V型槽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槽面的交线平行,在V型槽的长度方向上,V型槽两端向外延伸并贯穿平台板。转子平放在V型槽中(转子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定位稳定,更利于塞入芯杆等操作的进行。所述校直机架上设有定位板44及用于带动定位板移动的移板气缸,定位板具有用于接触转子一个端面的定位板面,定位板面与转子修型孔轴线垂直,定位板处在校直模具与滑座之间。所述定位板与移板气缸的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校直方法及校直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校直方法,用于电机转子的校直,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将转子置于转子定位台上进行定位;b.将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内,使芯杆与转子卡接;c.将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一校直模具中,所述校直模具包括下模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中时上模与下模分离;d.开始进行压合校直步骤:转子旋转设定角度N,然后停止,上模相对下模下降至合模,合模后,上模复位;其中0度≤N≤180度;e.重复M次步骤d,完成转子校直;其中2≤M≤9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直方法,用于电机转子的校直,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将转子置于转子定位台上进行定位;b.将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内,使芯杆与转子卡接;c.将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一校直模具中,所述校直模具包括下模及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上模内设有转子上半孔,下模内设有转子下半孔,上模与下模在合模状态下:上半孔与下半孔共同构成转子修型孔,转子修型孔内径与转子外径对应;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中时上模与下模分离;d.开始进行压合校直步骤:转子旋转设定角度N,然后停止,上模相对下模下降至合模,合模后,上模复位;其中0度≤N≤180度;e.重复M次步骤d,完成转子校直;其中2≤M≤9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直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b中,芯杆伸入转子的中心孔后,芯杆穿过转子的整个中心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直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c中,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时,转子的中心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校直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c中,芯杆连同转子一起伸入校直模具后,转子下半部处在转子下半孔中,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明汪卫刚蒋利锋王哲张航进
申请(专利权)人:葛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