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体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316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缸体包括至少两个气缸和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内以用于输送对所述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所述缸体水套包括与每个所述气缸相对应设置的水套单元,每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具有用于连接至供液装置的供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可实现多缸体发动机的均匀冷却,避免发动机缸体部分冷却不充分或者过分冷却,延长发动机缸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缸体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动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功率不断增大,热负荷也越来越高,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动机缸体水套主要是对发动机燃烧室和气缸体的冷却,发动机燃烧室和气缸体的热量传到至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冷却液在泵的驱动下循环至散热器进行散热,散热后的冷却液再循环至发动机缸体水套吸收热量,如此循环以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但是,传统中的多缸体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水套中的冷却液是从靠近泵的缸体部分流向远离泵的缸体部分,这样导致发动机各气缸的冷却效果不一致,靠近泵的气缸容易出现过度冷却,而远离泵的气缸容易出现冷却不充分,进而导致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差,并且,发动机缸体冷却不均匀还容易造成缸体穴蚀,影响发动机缸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希望有一种发动机缸体可以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缸体,以使得发动机各气缸可以均匀冷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至少两个气缸和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内以用于输送对所述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所述缸体水套包括与每个所述气缸相对应设置的水套单元,每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具有用于连接至供液装置的供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单元为相互独立的空腔,且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具有独立的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单元的横截面呈环形,以使得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围绕各自对应的所述气缸的气缸孔。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气缸孔之间的所述水套单元的空腔部分具有平直部,该平直部垂直于所述相邻的气缸孔的中心轴线所限定的平面,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沿垂直于所述气缸的气缸孔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所述平直部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的气缸孔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圆心角为15度至90度。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包括弧形主体部和所述平直部,各个所述水套单元上的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弧形主体部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部。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单元上的平直部上具有沿所述气缸的气缸孔的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截止部,以使得所述平直部构造为沿所述气缸的气缸孔的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平直空腔部,其中,相邻的所述水套单元彼此隔离,且相邻的所述水套单元中的一个水套单元的各个所述平直空腔部各自处于另一个水套单元对应的所述缺口截止部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任一列所述气缸的排列方向上,该任一列所述气缸所对应的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供液口设置在各自的所述水套单元沿所述排列方向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供液口分别连接于相互独立的且横截面积相同的供液通道。 进一步的,相互独立的所述供液通道能够连接至同一个泵。 进一步的,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任一列所述气缸的排列方向上,该任一列所述气缸中的首位气缸至末位气缸各自对应的所述水套单元的供液口在高度方向上从上往下依次布置,且该任一列所述气缸中的首位气缸至末位气缸各自对应的所述水套单元的出液口在高度方向上从下往上依次布置。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出液口连接至同一条出液通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具有以下优势: 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液通过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水套单元上的供液口来供液,可实现多缸体发动机中与各个气缸相对应的水套单元的冷却液均匀供应,使得多缸体发动机的各个气缸均勾冷却,避免发动机缸体部分冷却不充分或者过分冷却,延长发动机缸体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以使得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均匀冷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有上述发动机缸体。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缸盖上的水套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所述发动机与上述发动机缸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缸体的缸体水套的形状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缸体水套的水路结构,而使得缸体水套脱离发动机缸体进行了单独显示,以下均采用了相同的显示方式; 图2为图1所示的缸体水套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缸体水套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缸体水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水套单元,2-第二水套单元,3-第三水套单元,4-第四水套单元,5-泵,6-供液通道,7-出液通道,8-缺口截止部,9-平直空腔部,10-平直部,11-过渡圆弧部, 12-供液口,13-出液口,A-排列方向,B-交错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气缸的排列方向A,是指发动机中气缸的排列方向,例如,本技术的图示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排列方向A,对于气缸为V型排列或者其他形式排列的发动机,排列方向A则是指气缸所在的一列气缸的排列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至少两个气缸和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内以用于输送对所述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所述缸体水套包括与每个所述气缸相对应设置的水套单元,每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具有用于连接至供液装置的供液口 12。 上述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液通过分别位于每个水套单元上的供液口 12来供液,可实现多缸体发动机中与各个气缸相对应的水套单元的冷却液均匀供应,使得多缸体发动机的各个气缸均匀冷却,避免发动机缸体部分冷却不充分或者过分冷却,延长发动机缸体的使用寿命。 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水套单元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只要使得各个水套单元通过其各自对应的供液口 12供液即可使得各个水套单元的冷却液均匀供应,当各个水套单元相互连通时,水套单元可通过相互独立的出液口 13出液,也可以通过一个出液口共同出液。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单元为相互独立的空腔,且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具有独立的出液口。将水套单元设置为相互独立的空腔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液供应的均匀性,避免水套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单元的横截面呈环形,以使得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围绕各自对应的所述气缸的气缸孔。 参见图1和图2,水套单元的横截面呈一侧略扁的不规则环形,水套单元环绕其对应的气缸孔设置,设置在相邻气缸孔之间的空腔部分可起到缸间冷却的作用,避免相邻气缸孔之间的位置冷却不充分。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气缸孔之间的所述水套单元的空腔部分具有平直部10,该平直部10垂直于所述相邻的气缸孔的中心轴线所限定的平面,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沿垂直于所述气缸的气缸孔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所述平直部10的两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至少两个气缸和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内以用于输送对所述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包括与每个所述气缸相对应设置的水套单元,每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具有用于连接至供液装置的供液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至少两个气缸和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内以用于输送对所述气缸进行冷却的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包括与每个所述气缸相对应设置的水套单元,每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具有用于连接至供液装置的供液口(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单元为相互独立的空腔,且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具有独立的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单元的横截面呈环形,以使得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分别围绕各自对应的所述气缸的气缸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气缸孔之间的所述水套单元的空腔部分具有平直部(10),该平直部(10)垂直于所述相邻的气缸孔的中心轴线所限定的平面,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沿垂直于所述气缸的气缸孔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各个所述水套单元的所述平直部(10)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的气缸孔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圆心角为15度至90度,其中,各个所述水套单元包括弧形主体部和所述平直部(10),各个所述水套单元上的所述平直部(10)与所述弧形主体部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部(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单元上的平直部(10)上具有沿所述气缸的气缸孔的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截止部(8),以使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耿路姜兴洪孙俐萍代沙沙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