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11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件,其沿着传送方向传送片材状介质;传送路径,其由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位于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和第二传送部件的上游侧的拓宽部分;按压部件,其将所述介质按压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处理单元,其对在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以及第二传送部件,其沿着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由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引导的所述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件,其沿着传送方向传送片材状介质;传送路径,其由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位于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和第二传送部件的上游侧的拓宽部分;按压部件,其将所述介质按压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处理单元,其对在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以及第二传送部件,其沿着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由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引导的所述介质。【专利说明】传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JP-A-2005-208004(专利文献I)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设置在读取装置进行图像读取的位置附近的主片状件将纸张按压到传送导板上并且使纸张变得平坦。 JP-A-2005-2080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对传送路径中传送的介质进行处理的位置处稳定介质的姿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件,其沿着传送方向传送片材状介质;传送路径,其由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且设置在所传送的介质的第一表面侧以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设置在所传送的介质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背侧的第二表面侧以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位于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和第二传送部件的上游侧的拓宽部分;按压部件,其将所述介质按压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处理单元,其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对所述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以及第二传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介质进行处理的所述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并且沿着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由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引导的所述介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传送被引导的介质,使得所述介质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朝向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包括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并且布置为相对于所述传送方向倾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中,在所述介质被所述按压部件按压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的位置处,连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线段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之间的第一距离比所述线段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之间的第二距离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传送部件与所述介质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与所述介质接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路径中的所述拓宽部分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侧比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传送所述介质的速度比所述第一传送部件传送所述介质的速度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按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和所述拓宽部分的上游侧并且将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一表面按压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或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下游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所述拓宽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传送方向所形成的第一角度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传送方向所形成的第二角度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与在传送路径中的任何位置的横截面面积恒定不变的情况相比,可以在对传送路径中传送的介质进行处理的位置处稳定介质的姿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与第二引导部件侧相比,在传送路径的扩展空间中传送的介质会更易于通过第一引导部件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与第一距离不短于第二距离的情况相比,向传送部件两侧施加拉力的介质更不可能与第一引导部件分离。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与第二引导部件侧不比第一引导部件侧窄的情况相比,本传送装置的由传送路径的第二引导部件侧占据的空间可以更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与各传送部件不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速度传送介质的情况相比,介质更不可能与第一引导部件分离。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与传送装置仅包括一个按压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在对传送路径中传送的介质进行处理的位置处稳定介质的姿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与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不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关系的情况相比,传送介质的前端可以以平缓的角度与引导部件碰撞。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A和I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图2是示出如何在传送路径中的介质发生松弛的实例的视图; 图3是示出在传送路径中未形成扩展空间的传送装置的实例的视图; 图4是示出介质如何与第一引导部件分离并且被传送的实例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传送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传送装置的另一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传送装置的另一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传送装置的另一构造的实例的视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传送装置的另一构造的实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构造 图1A和I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在该实例中,传送装置I包括第一引导部件10、第二引导部件20、第一传送部件30、第二传送部件40、按压部件50和读取装置60。在图1A中仅示出了传送装置1,图1B示出了传送装置I如何传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未示出)形成有图像的介质P1。下面,将参考图1A和IB对各单元进行说明。传送路径2是传送片材状介质(例如,介质Pl)的路径。在传送路径2中沿着传送方向Al传送介质。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传送方向Al沿着水平方向A2。 第一传送部件30是用于沿着传送方向Al传送介质的装置的实例。第一传送部件30包括绕轴线旋转的旋转部件,并且通过旋转所述旋转部件而传送与旋转部件的外表面接触的介质。在图1A和图1B的实例中,传送与旋转部件311和312(下文中当不特别区分时称为“旋转部件310”)的外表面C311和C312(下文中当不特别区分时称为“外表面C310”)接触的介质P1。第一传送部件30可以构造为利用带来传送介质。下文中,外表面C310与介质接触的区域被称作夹压区域NI。 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30的沿着传送方向Al的下游侧和传送的介质的第一表面侧的第一引导部件10是沿着传送方向Al引导介质的部件的实例。在图1A和图1B的实例中,第一引导部件10设置在介质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件,其沿着传送方向传送片材状介质;传送路径,其由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且设置在所传送的介质的第一表面侧以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设置在所传送的介质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背侧的第二表面侧以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位于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和第二传送部件的上游侧的拓宽部分;按压部件,其将所述介质按压到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处理单元,其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对所述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以及第二传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介质进行处理的所述处理位置的下游侧,并且沿着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由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引导的所述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莳田圣吾古谷孝男岩城能成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