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4090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间连接杆;中间连接杆上设置有一拉杆,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弯钩结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穿插设置有一转轴;位于第一定位孔外侧的转轴的末端连接有一圆环结构;位于转轴和圆环结构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凸台结构;位于凸台结构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一弹簧;转轴上设置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位于第二定位孔的外侧,且锁紧机构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转轴上紧邻锁紧机构的位置设置有一螺母;转轴位于支架内的轴杆上设置有固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间连接杆;中间连接杆上设置有一拉杆,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弯钩结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穿插设置有一转轴;位于第一定位孔外侧的转轴的末端连接有一圆环结构;位于转轴和圆环结构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凸台结构;位于凸台结构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一弹簧;转轴上设置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位于第二定位孔的外侧,且锁紧机构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转轴上紧邻锁紧机构的位置设置有一螺母;转轴位于支架内的轴杆上设置有固定孔。【专利说明】 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研发阶段,需要对车辆的悬架进行多种测试,一般在进行悬架参数测试的KC (KC即K&C特性,悬架K特性指的是悬架系统在轮跳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能,悬架C特性指的是悬架在外部力与力矩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能)试验中,需要将车身(或车架)与试验台加力平台刚性连接,对一般越野车,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车架200外侧焊接刚性较好的夹片104,如图1所示,夹片104表面打磨,以增加摩擦力,夹钳102通过紧固螺栓103夹紧,钳口内表面也设计成粗糙的表面,这样夹钳102夹紧后,就能提供车辆垂向和纵向运动的摩擦力,夹钳102通过下部一定高度的垫块101实现与试验台加力平台100的刚性连接,一般在车辆前后左右靠近车轮处,焊接四个夹片104,也就是使用四个夹钳102,它们共同作用保证车辆与试验台加力平台100的稳定连接,车辆的车轮通常放置在车轮平台300上。 但是此种夹持方式,对于一般越野车比较适用,夹持部件结构简单,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但是,对于某些大型越野车,由于车身重量较大,试验中所需要施加的各个方向的力也相应的较大,当力大到一定程度,夹钳与夹片之间就难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来保证车辆的垂向运动和纵向运动。这种情况下,如果施加的力再继续增加,就会造成夹钳和夹片脱开,所以,在进行大型越野车KC试验过程中,需要另外增加车辆夹持的保护装置,防止夹钳脱开,避免造成车辆跌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某些大型越野车在进行KC试验时容易产生夹钳和夹片脱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车辆夹持保护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中间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杆进行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杆上设置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弯钩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穿插设置有一转轴; 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一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外侧的转轴的末端;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位于所述转轴和所述圆环结构的连接处;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凸台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外侧,且所述锁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上紧邻所述锁紧机构的位置设置有一螺母; 所述转轴位于支架内的轴杆上设置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杆的中部且垂直于所述中间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齿轮和转动齿轮,通过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转动齿轮的配合实现所述转轴在所述支架上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齿轮的一面均匀分布有第一齿面,且所述转动齿轮的一面均匀分布有第二齿面,通过所述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二齿面的配合实现所述转轴在所述支架上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齿轮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齿轮通过螺栓实现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通过设置在所述转轴末端的螺纹结构实现与所述转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齿轮的中心孔中设置有凸台定位平面,所述转轴的螺纹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平面,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与所述凸台定位平面的配合,实现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转轴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包括圆形固定孔和矩形固定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所述车辆夹持保护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整体安装和拆卸;预紧方便,只要通过端部的圆环转动转轴,就可以实现预紧;取消预紧简单,旋出定位螺栓就可以实现转轴的解除预紧,自由转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转轴上可以缠绕钢索、吊带等,实现不同用途;通过将所述车辆夹持保护装置设置在车辆与试验台加力平台之间,避免车辆夹持机构松脱,保证安全,实现保护的功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的在进行KC试验时车体与试验台加力平台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的车辆夹持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转轴及其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固定齿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固定齿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转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不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弹費的结构不意图; 图9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的车辆夹持保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试验台加力平台;101-垫块;102-夹钳;103-紧固螺栓;104-夹片;200_车架;300_车轮平台;10_支架;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_中间连接杆;14_第一定位孔;15-第二定位孔;16_通孔;20_拉杆;21_弯钩结构;30_转轴;31_螺纹结构;32-第一定位平面;40_圆环结构;50_凸台结构;60_弹簧;70_锁紧机构;71_固定齿轮;711-第一齿面;712_螺纹孔;72_转动齿轮;721_第二齿面;722_凸台定位平面;80_螺母;90-固定孔;110-夹片上的孔;111-锁扣;112-钢索;113-吊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针对某些大型越野车在进行KC试验时容易产生夹钳和夹片脱开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车辆夹持保护装置,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和中间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杆13进行连接,应当说明的是,所述支架整体呈U型结构; 所述中间连接杆13上设置有一拉杆20,所述拉杆20通过焊接实现与所述支架10的连接,所述拉杆20的一端设置有一弯钩结构21,为了保证支架10整体的受力均匀,所述拉杆20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杆13的中部且垂直于所述中间连接杆13 ; 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夹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中间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杆上设置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弯钩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穿插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一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外侧的转轴的末端;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位于所述转轴和所述圆环结构的连接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凸台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外侧,且所述锁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紧邻所述锁紧机构的位置设置有一螺母;所述转轴位于支架内的轴杆上设置有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小伟戈铅滕广宇李相荣明绍民唐栩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